想當皇帝母親就必須死?淺談曆史上的殺母立子現場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5-09 21:33:08

曆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非常殘酷的皇家規矩,就是讓那些後宮佳麗聞之色變的“殺母立子”。簡單點說就是如果你的兒子被立爲皇太子,那你就必須得死。這個不近人情的制度在我國的曆史上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漢武帝晚年,一次是北魏立國之初

漢武帝劉徹

爲什麽會出現這種不近人情的制度,統治者又有什麽樣的目的?首先來說劉徹,巫蠱之亂的爆發使這位雄才偉略的帝王越發多疑,他聽信了奸臣江充的話誤以爲太子劉據要造反,于是派兵前去鎮壓,最終將皇後衛子夫和皇太子劉據逼死。

按道理說東宮無主,皇帝再重新選一個兒子來做太子就可以了。但是劉徹後悔自己逼死了劉據,一直沒有立太子。公元前94年,鈎弋夫人爲漢武帝生下了皇子劉弗陵。據說劉弗陵足足懷了十四個月才生下來,和上古的賢君堯一樣

同時年幼的劉弗陵身體好、智商高,有乃父之風(意思是很像漢武帝),因而深受漢武帝的喜愛。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爲太子,同時下令殺死鈎弋夫人

殺母立子

鈎弋夫人

漢武帝殺鈎弋夫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防止皇帝年幼,太後幹政。漢武帝早就有心冊立劉弗陵爲皇太子,但他擔心主少臣弱,後宮幹政,讓漢朝再出一個“呂雉”。因爲諸呂之亂的前車之鑒,對漢初的影響十分巨大,所以漢武帝擔心曆史會再次上演

防止後宮和外戚幹涉朝政最果斷的辦法,就是賜死新帝的母親,所以漢武帝時期出現了“殺母立子”。後來,由于漢昭帝劉弗陵沒有子嗣、漢元帝劉奭的母親死在了他父親漢宣帝之前,逐漸的“殺母立子”這條規矩在漢朝也就不存在了

北魏疆域

北魏道武帝

北魏自從拓跋珪以來,就開始實行“殺母立子”的規矩,目的仍然是防止外戚幹政,鞏固皇權。我們都知道,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和漢族不同,當時的鮮卑或多或少還有母系氏族的特點,即“重母輕父”

就連道武帝自己也是通過外戚的力量坐上皇位,同時作爲皇帝他也深知外戚幹政會出現什麽後果,往輕點說大權旁落,往重點說就是改朝換代。所以爲了打擊外戚的勢力,道武帝幹脆學起了漢武帝

直到宣武帝時期,北魏才廢除了“殺母立子”的規矩,廢除的原因是宣武帝寵愛胡皇後,不想她因爲兒子被立爲皇太子而死去。也有一種說法是宣武帝信仰佛教,認爲“殺母立子”是非常不道德的

鮮卑族生活場景

可是令宣武帝沒有想到的是,胡皇後的兒子元翊繼位後,胡氏便以太後的身份臨朝稱制,公然代皇帝管理朝政,不僅如此胡氏還結黨營私,和宣武帝的弟弟清河王等人淫亂後宮,最後居然和情人一起毒殺她和宣武帝的兒子,身爲皇帝的元翊

這可真是怕什麽來什麽,北魏實行“殺母立子”就是怕皇權衰微,太後或者外戚幹涉朝政,以至朝野動蕩甚至天下易主。宣武帝廢除這一做法後,結果他的胡皇後真的做出了北魏皇室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殺母立子”差點就用到了慈禧身上,鹹豐帝晚年害怕慈禧以太後之尊幹涉同治帝治理國家,就給慈安留下了殺慈禧的密旨。結果鹹豐帝駕崩後,慈禧花言巧語地博得了慈安的信任,慈安當衆燒了密旨,後面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