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4個雙機場城市即將誕生,規模不輸上海北京,問鼎航空巅峰

徐華說過去 2024-05-13 04:50:21

«——【·前言·】——»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用來形容交通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實在是太恰當不過。其中,機場作爲現代化交通的關鍵一環,更是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沒有機場就無法成爲真正的國際大都市。

隨著我國經濟騰飛和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各地方政府都把修建機場作爲基礎設施建設的當務之急,奔著修機場的目標加快步伐。

但要想修建機場,那可是難能可貴的榮耀。因爲擁有雙機場,代表著一座城市已經邁入了一線發達城市的行列,而現在,我國的第四個雙機場城市就要誕生了。

«——【·第四座將誕生·】——»

雖然擁有雙機場算不得多見,但新機場建設的熱潮在全國範圍內已愈演愈烈。而我國第四座雙機場城市也即將誕生,它就是素有"羊城"之稱的廣州。

廣州市現有的白雲國際機場,在2023年的旅客吞吐量高達6317萬人次,居全國第一。

然而,這座設計容量僅爲8000萬人次的機場,已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航空需求。面臨"機場爆倉",廣州別無選擇,只能3選擇修建第二座機場 ——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

這座新機場將落戶廣州佛山市高明區,飛行等級將達到4E級或4F級。短期內的設計客流量爲3000萬人次左右,長遠來看,待全面建成後將實現6000萬人次的年吞吐量。

屆時,廣州將成爲繼北京和成都之後,我國第三座擁有兩座4F級機場的城市,其綜合航空實力將超越上海,成爲國內航空第一大都市。

«——【·爲啥選址佛山·】——»

近年廣州與佛山全力推動一體化發展,交通、産業、生態等均實現同城協同,雙城實現"全域同城化"。在此背景下,新機場落戶佛山既是順理成章,也是雙方攜手共贏的最佳選擇。

新機場落成後,必將大大提升珠三角地區的航空實力和對外輻射能力,推動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對于粵西地區來說,更是可以借助樞紐機場,加強與珠三角的聯系,促進粵西振興。

不過,新機場把落腳點選在佛山而非廣州市區,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爲,"廣州新機場"之名不太恰當,旅客可能會誤以爲在廣州城區就能直達;也有人擔心會分散廣州的行政資源等。

但無論如何,新機場的誕生都將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新動力。屆時,加上已有的7座運輸機場,廣州毫無疑問將一躍成爲全國第一航空樞紐,凸顯其超級都市的國際影響力。

«——【·前三個雙機場城市·】——»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僅有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座城市同時運營兩座大型(4E級以上)民用機場,被稱爲"雙機場城市"。其中成都是最新加入的一員。

成都爲什麽也要修雙機場?主要是由于當地機場客流量越來越大,老機場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致。

2019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客流量高達5585萬人次,遠超其設計容量5000萬人次,航班時刻資源被完全占用,擴建也無解。

爲應對不斷膨脹的客流,成都只能另辟蹊徑,決定新建第二座大型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並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投運。

天府機場的設計吞吐量高達9000萬人次,加上雙流機場,兩座機場聯手後的年旅客吞吐量達到驚人的9000萬人次,足以滿足成渝地區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需求。

成都是西部第一個雙機場城市,可謂填補了雙機場城市的西部空白。此番建設給成都經濟發展注入了新能量,也爲其塑造國際化大都會形象帶來助力。

北京不愧爲首都,擁有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兩座4F級機場,雙雙位列全球機場大型機場行列。

上海則是我國大陸地區首個建成雙機場的城市,擁有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航線網絡輻射遍及全球297個城市。

«——【·其他城市也在謀劃·】——»

說到修建新機場,國內其他一些經濟大市也在積極謀劃中,以期實現本地"雙機場夢"。

例如重慶、南京、武漢等地,都有規劃在城區內外新建第二機場,以滿足未來發展需求。另外,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新疆全區民用運輸機場將達到33個,機場建設熱也相當"火爆"。

那麽對于綜合實力強勁、經濟總量領先的蘇州來說,缺少大型機場是否也是一大"遺憾"呢?

的確如此,盡管蘇州的地區生産總值高達2.47萬億元,名列全國第六,但由于一直沒有自己的大型民航機場,出行十分不便,不得不前往臨近上海或無錫乘機。

這在很大程序上拉低了蘇州的國際化形象,制約了進一步發展。

值得欣慰的是,蘇州終于決定補足這一短板。早在今年2月,蘇州市政府就決定在2026年一千建設1至2個機場,助力未來發展。相信一旦這些機場建成投用,必將極大提高蘇州的國際化水准。

«——【·結語·】——»

總的來說,修建機場是一個既能全面促進區域經濟騰飛,又能提高國際化形象的當務之急。畢竟擁有大型機場是大城市的標配,也是展現一座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窗口。

那麽,擁有雙機場這一標志,則標志著一座城市已經踏上了新的發展台階,邁向國際大都會的征途。因此,廣州、重慶、南京等地在抓緊修建雙機場的熱潮也就可以理解了。

不過,有評論指出,機場建設不能單單追求"多多益善"。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可達性以及"最後一公裏"出行難題,避免"虛級而疲"的空心之痛。比如廣州新機場落戶鄰市佛山,成了一些人的焦慮來源。

總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城市新機場規劃和落地建設將會接連不斷,而雙機場城市的數量更是可期。

這場"修機場大賽"注定將成爲中國經濟接下來新的增長點之一,誰能搶先機先行趕上大潮,機遇或將就此把握。

參考資料:

廣州新機場今年動工!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呼之欲出——廣州日報

這次,蘇州機場真要來了?先別激動,業內專家這麽說→——解放日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