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成立首個民歌民間藝術團文旅融合傳承非遺文化

湖北日報視頻 2024-03-04 13:50:23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許海濤、張媛、章偉)3月2日,竹山縣官渡鎮桃園村民歌民間藝術團成立,標志著該縣首個民歌藝術團將以傳唱民歌的方式傳承非遺文化。

初春的武陵峽桃花源文化廣場喜慶而熱鬧,數百名群衆參加期盼已久的民歌民間藝術團成立儀式,竹山縣文旅局、文化館、非遺辦和官渡政府共同爲民歌民間藝術團授牌;年近七旬的官渡民歌傳承人賀書清、張佑德、黃繼珍分別以原生態方式演唱《太陽出來照白岩》、《新姑娘鬧五更》;隨後,伴隨著铿锵的鑼鼓,賀俊、肖雪梅、華洛陽、張佑春、賀俊、明平泉、吳章玉等民歌傳承人將富有官渡地域特色的民歌《十杯酒》、《十愛姐》、《賣餃子》、《太陽出來滿山紅》演唱的酣暢淋漓。現場數百名遊客和群衆在視聽中領略非遺文化。

官渡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桃花源記》原型地,是省級非遺傳承項目“官渡民歌”的發源地和傳承地。2010年,官渡民歌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11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目前,有省級非遺傳承人3名,市縣級非遺傳承人6名,民歌愛好者有300余人,是全縣有名的“民歌民俗村”。官渡民歌汲取了東西南北多元文化元素,具有承南繼北、兼東容西、龍飛鳳舞、巫史並存,“集秦腔楚韻巴風于一體”的混血型特點。官渡民歌以官渡河流域流傳的民歌曲目爲主,由境內民歌手演唱,調式多樣,歌詞內容較爲集中地反映了民風、民俗、民情。按曲目分類可分爲情歌,生活歌、勞動歌、曆史歌、儀式歌、新民歌等六類;按民歌演唱形式分小調、川號子、山歌等三類。小調唱來婉轉悅耳,余音繞梁,叩人心扉;川號子類唱來高亢渾厚,氣勢磅礴,蕩氣回腸;山歌類唱腔音高氣爽,粗犷奔放,樸實大方。其內容形式豐富多彩,歌聲悅耳動聽。官渡民歌語言生動活潑,樸實大方,通俗而不庸俗,修辭運用巧妙,心理描繪細致入微,有較高的民俗學、美學和文學價值。

今年三月,官渡民歌民間藝術團正式成立,該藝術團是官渡鎮唯一依托《官渡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民俗文化宣傳的社會團體組織,是一支文化底蘊濃厚的民間文藝隊伍,藝術團主要負責參與官渡民歌傳承、民俗文化會演、武陵峽桃花源景區文化宣傳等。目前,有民歌手40余人,其中,1999、2000、2001年,張佑德、黃繼珍、賀俊、明平泉、賀書清、華洛陽等民歌手在廣州、武漢、上海旅遊博覽會上進行民歌展演,在2006年十堰市“武當杯”民歌大賽獲獎。

據悉,竹山縣官渡鎮依托武陵峽桃花源自然風景區,以山水風光爲韻,以民歌文化爲魂,挖掘民間文化內涵,提升文旅深度融合品位,使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在遊客山水體驗中傳承。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爲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