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轉行|從電子廠走向華爲雲,最終回到成都,薪資8.85K

覺行集團 2024-02-29 11:38:24

對計算機感興趣的蔣同學,誤打誤撞進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大型電子廠實習、國企工作,他好像按部就班地走上了電子人該走的路。

但他還是因爲“枯燥”、“辛苦”,放棄了“還不錯”的機場運維工作。

做電子時,他在廣州入職、卻被派往北京,開始了年複一年的出差、漂泊。

轉行雲計算,終于使他回到成都,還拿到了曾經工資加差補也沒達到的薪資水平。

轉行之路也曾遇到困難,但是他從未放棄,因爲他知道黑暗之後就是黎明。

小編采訪到蔣同學本人,下文由蔣同學自述、覺行者整理撰寫。

*蔣同學offer圖

實習

事與願違

我是蔣同學,在大學時期,我就對計算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主要源于我從小就對打遊戲的熱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電腦背後的技術世界産生了好奇,渴望探索IT行業的奧秘。

然而,在填報志願時,由于我對各個專業的分類並不是很了解,所以誤打誤撞報考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直到大學就讀後,我才知道這個專業涉及電子技術、通信原理以及計算機科學等多個領域,並不是單純的計算機專業。

就讀時,我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還參與了一些實踐項目,這些經曆讓我對電子設備和系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畢業後,我的實習工作是去到了學校推薦的大型電子廠,這家電子廠主要負責車載屏幕的生産,我實習時的主要工作是焊電子元件。

在這裏,我接觸到了電子元器件,學習了基礎的軟硬件知識,但並沒有深入到專業的核心領域。

實習期間,我的薪資並不高,只有三四千元,如果一直幹下去薪資的漲幅也不會太大。

可以說,這份實習與我的專業有一定的關聯,但更多的是爲了積累工作經驗。

我深知這份實習工作只是我進入電子行業的敲門磚,我的職業生涯不會被困在這一座電子廠中。

工作

兩次重啓

實習結束後,我成功進入了一所廣州的電子方向的國企,開始了我真正的電子職業生涯。

但剛在廣州入職不久,我就被派往了北京做駐場工程師,負責在飛機場下面做行李系統的一個板塊。

薪資是3、4K的工資,加上每天120塊的出差補助,每月到手7K左右。

工作時間是上一休三,上24小時,然後再休息。工作起來會比較辛苦,但好在休息時間挺多,所以我也堅持了下來。

但從2022年開始,公司開始了降本增效,隨之而來的是我被調往售後,做了售後工程師。

成爲售後工程師後,我的工作強度不斷增加,甚至需要24小時待命,回複客戶在産品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一次機場的定點活動中,我被派去負責一個周期性的項目,工作強度達到了頂峰。

*蔣同學工作圖‍

晚上加班加點檢修幹活,白天還得寫文檔做檢測報告。

那時,我深刻體會到了工作的枯燥、浮躁和辛苦,同時也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

工作環境沒有變好,薪資也沒有提高,甚至出差補助也因爲降本增效的原因降低至每天100塊。

與我所增加的責任和壓力相比,降低的薪資成爲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終于意識到,這樣的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路徑並不符合我的期望。

轉行

事半功倍

在下定決心離職後的迷茫期,我搜索過許多行業,雲計算就是這時進入到了我的視野中。

大學就讀時,我就曾接觸到Linux系統的基礎,所以我自認爲對雲計算並不是完全的陌生。

經過詳細的了解,我參加了雲計算0基礎小白試訓營,也是爲了試探我本身的技術足不足以支撐我轉行雲計算。

在試訓中,我發現盡管我對計算機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盡管我學過一部分Linux的基礎,但我仍缺乏深入的技術和實踐經驗。

試訓時期是朱校長負責技術課程的教學,我認爲比我大學時期講的課程層次更深一點,教學也比較風趣、有吸引力,並且我本身所擁有的技術無法支撐我的轉行。

最終,我選擇了雲計算作爲我的新方向。

經過實訓,我不僅掌握了雲計算的技術,還學會了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拒絕了北京1W+的offer,我現在成功在成都就職,是一份雲計算運維工程師的工作。薪資在成都來說算高的,8.85K·13薪,並且上升空間很大。

在這裏,我不僅能夠接觸到華爲雲的産品,還有機會繼續學習和成長。

*蔣同學就職大樓

現在,我每天上下班騎自行車僅需十分鍾,享受著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家人對我的選擇也很支持,他們相信我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對于未來,我計劃繼續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爭取在職業道路上更上一層樓。

回顧這段轉行經曆,我深知每一次選擇都伴隨著挑戰和不確定性,但正是這些經曆塑造了我,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感謝自己的勇氣和堅持,讓我能夠開啓新的職業生涯,迎接更加光明的未來。

0 阅读:126

覺行集團

簡介:名企委培,專注締造高薪雲計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