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李建成當天沒進玄武門,李世民後手是什麽,他是怎麽安排的?

尋根拜祖 2024-02-05 08:09:52

爲了將李建成、李元吉騙到玄武門,李世民做足了功課。如果萬一二人不上當,李世民還有後手,那就是還有一個“永春門之變”在等著他。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在太極宮的北面,有點偏,而李建成入宮基本上走南門,怎麽會自投羅網跑到北門去了呢?

我畫了一張圖,看圖說話會比較容易。宮城分三大部分,中間是太極宮,西面是掖庭宮,東面是東宮。

掖庭宮是宮女、太監以及犯了罪的皇室子弟居住的地方,也是醫館、作坊、倉庫的所在地。總之這地方就是皇家後勤保障基地,管理相對比較松散。

掖庭有東西二門,東面的嘉猷門直通太極宮橫道,“玄武門之變”的指揮所就設在嘉猷門附近。西面有一座雲龍門,直通長安西二大街,出了雲龍門向北就是長安北門芳林門。

嘉猷門、雲龍門就是李世民進入皇宮,以及計劃中的逃生通路,“玄武門之變”時高士廉就負責鎮守芳林門。

太極宮從南到北分成三大部分,南面是外朝區,以太極殿爲主體建築,是大朝會以及宰執班子辦公的場所。

中部以兩儀殿爲主體建築,是小朝會以及皇帝處理內廷事務的地方。“玄武門之變”中,宰相們被劫持就發生在這裏。

北面是以甘露殿爲主體建築的皇家生活區,甘露殿北面的各大宮殿就是妃嫔、皇子(女)的居住區,以及遊樂區。“玄武門之變”中李淵被劫持就發生在甘露殿。

北區的西面、玄武門的南面就是三大湖區,其中有一座很重要的建築叫臨湖殿,離李世民的指揮所嘉猷門很近,李淵和宰相們被劫持後都被關押在了這裏。

東宮是太子李建成的居所,其北面是玄德門,南面是嘉福門。朝會一般在太極殿或者兩儀殿,所以李建成進宮通常出嘉福門,入太極宮永春門(中間的承天門是皇帝專用)。

那麽,“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爲何不走嘉福門、永春門,怎麽就鬼使神差地跑到玄武門去了呢?

當然是李世民設下的誘餌使然,在六月初四那天淩晨,李世民派長孫晟、侯君集等人混進皇宮,在甘露殿劫持了李淵,然後派了一名奸細告知李建成:會議地點改在了臨湖殿。

從地圖上明顯可以看出,臨湖殿在西北角,最近的路就是出玄德門,入玄武門。不要以爲這幾步路沒啥,事實上太極宮非常大,走南門至少要多繞行五裏。

問題來了,李建成就這麽容易上當受騙嗎?他就沒産生懷疑?

確實懷疑了,當時李元吉也到了太子宮,二人爲此還發生了分歧。李元吉認爲這很可能是個陷阱,不能去。李建成卻說,今天的議題對咱太有利了,正好借機扳倒李世民,如果不去反而引起父親的懷疑。

那麽,當天議題是什麽呢?

就在前一天,李淵因爲天象示警懷疑李世民有異心,將他罵了一通,李世民卻爆料說:我很忠心,老大和老四想害我,他們對您不忠,早就把你搞得一頭綠了。

李淵大驚,這話從何說起,家醜啊。他不大相信,但這又是他一勞永逸解決兄弟之爭的好機會:你們明早當著宰相們的面對質,如果你說的是真的,大郎和四郎就完了,如果是假的,你就完蛋了。

李世民回去後當夜就開始行動,而李建成和李元吉並不知情,李淵也不可能提前告訴他們。那麽,到底是誰向李建成泄密了呢?

史書說是張婕妤,說她頭一天夜裏悄悄派人告訴了李建成。不過我個人認爲這種可能性不大,風險太大了,應該是李淵身邊的某個近侍,而且此人早就被李世民收買,限于篇幅不詳細討論。

總之,傳遞會議內容和會議地點是李世民故意“泄密”,李建成的關注點被內容吸引,而忽視了地點。對質時,只要李世民拿不出證據,那麽李世民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所以他必須去。

這就是李建成那天鬼使神差跑到玄武門的原因,都是李世民精心策劃的結果。可問題又來了,萬一李建成“犯二”,就不走玄武門,而是走永春門,李世民的計劃不就落空了嗎?

有人說,李世民都已經劫持李淵了,整個太極宮都被他掌握了,李建成進來不就是自投羅網嗎?從哪裏進來都一樣。

其實不然,太極宮方圓幾公裏,太大了,皇宮宿衛有十幾支互不統屬的單位掌管,李世民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搞定所有的禁軍,否則很難保密。

事實上,李世民只搞定了部分宿衛兵,比如長孫晟的右武衛。那天在甘露殿其實發生了戰鬥,李淵的近侍准備不足,很快敗給了長孫晟。

雖然李世民劫持了李淵,但李淵不會輕易配合李世民,而李世民也不敢做得太絕,最好的辦法是殺了太子,斷絕父親的念想,迫使他不得不低頭認輸。

一旦動起手來,李建成絕不可能聽皇帝的命令,他很清楚皇帝被劫持的情況下,命令不可能是真的,除非他見到皇帝。

所以,李世民即便控制了皇宮、控制了皇帝,也不能控制李建成。一旦消息泄露,李建成肯定號令天下,公布李世民劫持皇帝的真相,並要求李世民釋放皇帝,這對李世民來說就已經輸了,哪怕他掐著皇帝。

因此,李世民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李建成得知真相前幹掉他,按照這個要求,他必須要考慮萬一李建成不走玄武門的應對方案。

事實上,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外,確實在永春門也埋伏了人馬,也就是說,假如“玄武門之變”發生意外,也會有“永春門之變”。

我仔細研究過這場事變,梳理出了李世民預設的七大戰場:

第一個戰場在秦王府,以防李世民和骨幹們的家眷被偷襲,並保證萬一事變失敗能夠安全逃離長安;守在這裏的應該是屈突通,以及房玄齡、杜如晦;

第二個戰場在芳林門,高士廉武裝了一批囚犯守在這裏,既是秦王府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萬一失敗後的撤退保障;

第三個戰場在玄武門內,任務就是截殺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實上哥倆就是死在了這裏,李世民和尉遲恭就在這裏;

第四個戰場在玄武門外,萬一被李建成發現苗頭不肯進城,那就在城外解決問題。這裏的兵馬人數最多,因爲護送李建成的長林兵都在這裏。這裏也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長林兵差點得手,張公瑾、段志玄、元文仲等人應該就在這裏;

第五個戰場在甘露殿,這裏是當夜最早發生戰鬥的地方,經過短暫的打鬥,禁軍敗了,李淵被俘。長孫晟、長孫順德、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就在這裏;

第六個戰場在兩儀殿,目標是劫持前來開會的宰相們,負責的將領不詳,猜測可能是秦瓊、侯君集,以及前一個戰場的部分將領;

第七個戰場在永春門,這個地方就是“玄武門之變”的備胎計劃,也是當天除了玄武門戰鬥最激烈的地方。這裏展開了長時間的鏖戰,直到裴寂和宇文士及拿著李淵的聖旨,宣布由李世民接管兵權,混戰才停止。

那天,永春門的戰鬥很亂,參與者有四部分武裝,一部分是秦王府兵馬,二部分是東宮的長林兵,三部分是十二衛中支持李世民的將士,四部分是十二衛中支持李建成的將士。

七大戰場中,秦王府、芳林門、兩儀殿都沒打起來,按時間順序,各場戰鬥如下:

第五戰場甘露殿最早打響,接著第六戰場沒打起來,宰相們乖乖聽話。

再接著第三戰場玄武門內李建成、李元吉被殺,然後聽到動靜的長林兵,在第四戰場玄武門外與秦王府爆發戰鬥。

最後消息傳到東宮,長林兵傾巢而出,在第七戰場永春門與秦王府兵馬、十二衛展開激戰。

既然永春門作爲玄武門的備胎,這裏也應該是主戰場之一,那麽,秦王府率隊的將領是誰呢?

史料裏找不到痕迹,我個人猜測有可能是程咬金和張士貴,其他可能的將軍包括吳黑闼、龐卿恽、樊世興、李客師、薛萬鈞等人。

參加玄武門之變的功臣有明確記載的至少三十位,只有少部分人有具體細節,原因你懂的。從兵力分布來看,永春門肯定會爆發戰鬥,而且面臨十二衛和長林兵的沖擊,因此這地方是重點,必須安排猛將。

在其他幾位主要將領都有相對靠譜的考證後,我個人認爲程咬金和張士貴負責這裏的可能性最大,爭議最大的就是秦瓊,史書明確記載他參加了,但卻沒有任何痕迹。

總之,玄武門之變是一個非常周密的計劃,遠不是一兩篇文章能說得清的,其中的某些細節能讓人不寒而栗。除非李建成長翅膀,否則他無處可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