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三餐四季》何以尋味台州

浙江融媒體 2024-05-10 15:45:47

清晨,逛萬濟池菜場,與商販攀談,聽煙火故事;再到然香姜汁,品嘗椒江特色美食。

中午,走進紫陽街,打卡蛋清羊尾、泡蝦、烏飯麻糍等糯叽叽的臨海小吃。

晚上,來到石塘海邊,品嘗溫嶺漁家的箬山索面。

……

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商務部聯合推出的《三餐四季》欄目走進台州,以美食+美景+體驗的方式,探尋城市最具人情味、最暖心的美食和故事,展示美食背後沸騰的煙火味。

自大型跨年晚會後,央視緣何再次打卡台州尋“味”台州?記者獨家采訪欄目總導演孟琛,爲你解讀背後的故事。

山珍海味,“鮮”氣飄飄

此次《三餐四季》欄目攝制組到台州拍攝,組建了上百人的尋味團,除了主持人王嘉甯、演員袁姗姗帶隊現場體驗外,還有12個空鏡組,深入台州多個點位,全景式拍攝台州美食、美景和美人,以及台州地標建築和風土人情。

“台州的海味和鮮味最先吸引我。”欄目總導演孟琛事先多次到台州踩點,他說,欄目組之所以在浙江選擇衢州和台州,最初的設想一個代表“山珍”,一個代表“海味”,“我們體驗後發現,台州山海相連,烹山煮海,兩者兼容,很值得打卡。”

的確,台州美食可以用“鮮嗒嗒、糯叽叽、甜蜜蜜”9個字來形容,是食客們心中的“詩和遠方”,鮮甜、鮮美、鮮活,一個“鮮”字,是台州美食的精華。

“我們到萬濟池、石塘拍攝,就是尋找台州的‘最鮮’。”導演王健也說,每到一地,欄目組一定要逛一下當地菜市場,那是一座城市最市井、最真實的地方。萬濟池菜場始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是椒江曆史最久、規模最大、輻射最廣的批發兼零售的農貿市場,量質兼優、物美價廉。

被贊爲“東海好望角”的溫嶺,是一個坐山落海的鮮活世界。深邃的海洋養育了淳樸智慧的漁民,他們用海洋賦予的食材,創造了一個個鮮美靈動的美食。

因此,欄目組在石塘箬山品嘗“鮮嗒嗒”的索面時,演員袁姗姗說:台州,真的是“鮮”氣飄飄。

台州小吃,“煙”氣袅袅

“台州小吃,這是爲何選擇台州的第二個維度。”孟琛解釋說,這一次《三餐四季》是探尋台州百姓的一日三餐,四季飲食,是體驗台州式的煙火味。“臨海紫陽街琳琅滿目的各類特色小吃,正是台州煙火味的寫照和縮影。”

因此,尋味團把“午餐”選在臨海紫陽街的白塔橋飯店,從店裏的蛋清羊尾開始,沿著古街,一路打卡泡蝦、烏飯麻糍等,演員袁姗姗忍不住說:“我帶兩個胃也不夠呢。”

今年“五一”期間,臨海古城景區遊客爆棚,日均遊客破20萬人次,這也許就是最好的诠釋。

同樣,欄目組在椒江打卡時,專門探訪了最接地氣的40年老店,品嘗最地道的椒江特色美食。這家始創于上世紀80年代初專業做“姜”的老店,帶領尋味團走進不一樣的椒“姜”。

據不完全統計,台州小吃有近200種,幾乎每一個縣(市、區)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南北兼容,包羅萬象。台州市餐飲協會副會長謝聲華說:“一道菜,一張餅,一碗湯,都是台州的城市名片,展現台州的風味和風貌。”

文旅相融,“和”氣藹藹

“我們更探尋美食美景的風情和曆史,傳達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和文旅生態。”孟琛說,“這也是我們選中台州的第三個維度吧。”

他說,作爲電視節目,既考慮視覺上的愉悅,又要內涵和厚度,出發點還是關注曆史的傳承,人文的呈現,促進文旅的融合與發展。

在結束攝制前,孟琛表示有些遺憾,因爲沒有更寬裕的時間,好好體驗台州的“和合”味,“就拿台州的食餅筒來說,是台州千百年餐飲文化的深邃沉澱。”

談到食餅筒,天台餐飲協會會長曾這樣評價,這種不論貧富、包含溫暖、包羅萬象,且營養豐富的美食,正是“和合”台州的精髓。

“食餅筒作爲台州小吃的代表,爲什麽曾在上海世博會亮相,因爲它把‘和’字體現得淋漓盡致。”孟琛說,以食餅筒爲代表的諸多台州美食,它的海納百川,就是台州飲食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正是台州這座濱海城市的特性。

記者了解到,《三餐四季》的“台州篇”預計在6、7月份播出。

“屆時,又將迎來一波台州熱。”台州市商務局副局長董傑說,台州美食名聲在外,“世界美食之都”建設也如火如荼,隨著台州美食和美食文化的挖掘、推廣和投入,台州必將成爲一座“來了就想吃,吃了還想來”的美食之城和幸福之城。

期待台州再次出圈。

來源:望潮客戶端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