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山黑水中走來的中華第二十二王朝——清朝的起源和傳承

伯虎 2024-04-17 10:07:55

中華正統二十二代王朝,最後一代就是由來自于中華北方白山黑水間的滿族(女真、滿洲)所建立的‘清朝’;而追溯清朝的前身,也就是西周時期的肅慎、戰國時期的挹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勿吉、隋唐時期的靺鞨(黑水靺鞨);五代末期時始稱“女真”。當時,女真諸部中,南遷到渤海國故地、爲遼朝藩屬的被稱爲“熟女真”,留在黑水區域的則稱爲“生女真”。而女真族所建立的第一個王朝,就是和宋、遼、西夏先後並立,在中華曆史上不可忽視的重要少數民族政權之一的‘金朝’。

金泰和六年(1206年),蒙古高原上的乞顔部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建大蒙古國自稱‘成吉思汗’,隨即,蒙古展開了對中原金朝的進攻;大約三十年後,鐵木真第三子窩闊台在位的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克了金國最後的都城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末帝陣亡,第一個女真少數民族政權——金朝滅亡。

此後,定居在中原地區的女真百姓逐漸和北方的漢、契丹、奚、渤海等民族融合,而渤海故地的“生女真”則保持了原來的民族特性,留居于松花江、圖們江一帶,最終成爲了後起的元朝(蒙古族政權)的藩屬,接受了元朝的統治。

元皇慶元年(1312年),元朝在遼東、黑水地區增設水達達路,劃分爲五萬戶府,即:桃溫萬戶(黑龍江湯原縣)、胡裏改萬戶(黑龍江依蘭縣)、斡朵裏萬戶(黑龍江依蘭縣)、脫斡憐萬戶(黑龍江桦川縣)、孛苦江萬戶(大概在今黑龍江富錦縣),這就是“遼東女真五萬戶府”。五萬戶府的組成人員,絕大部分都是生女真和野人女真、及黑水土著各部(赫哲、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錫伯等民族)。

元末,遼東女真五萬戶府中,脫斡憐、孛苦江兩萬戶先後消亡,僅剩胡裏改部、斡朵裏、桃溫三個萬戶。胡裏改和斡朵裏兩部此後遷徙至圖們江下遊的珲春附近地區,在此定居下來;之後,斡朵裏部改名斡朵憐、吾都裏部,胡裏改部改名火兒阿、兀良哈部(非蒙古的兀良哈三衛);此時的斡朵裏部首領範察(範茶)自取姓氏爲‘愛新覺羅氏(童氏)’。

大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建立了大明王朝;隨後,明太祖遣大軍北伐,元順帝則棄守大都(北京),逃往了上都(內蒙古正藍旗);元朝對中原的統治雖然結束,但在現遼東地區的統治則依舊穩固。

洪武五年(1372年),斡朵裏部首領揮厚(範察之子)與胡裏改部首領阿哈出爲了躲避野人女真兀狄哈部的襲擊,率部落民衆離開了居住的奚關城,向南遷徙到高麗的吉州、鹹州等地,後又調頭北返,回到了圖們江上遊地區定居。

洪武九年(1376年),明軍攻入了遼東,與占據此地的北元開戰,期間遼東女真各部多被明朝所招撫、實施羁縻統治。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軍二十萬北征遼東,北元遼東守將納哈出不敵明軍,在無奈中投降了明朝,其據守的遼東地區盡歸明朝所有;而在遼東定居的女真斡朵裏、胡裏改部也因此歸附了明朝。

永樂元年(1403年)十一月,遼東女真胡裏改部首領阿哈出前往大明京師(南京)向剛剛繼位的明太宗(成祖)朱棣朝貢,以顯示歸順、臣服之意。明成祖晉封阿哈出爲指揮使(此時還未定其衛所之名),賜名李思誠,以其部落居住的阿木河以西區域爲其衛所建地。

永樂二年(1404)四月,明成祖于胡裏改部所處之地正式設立衛所,賜名爲‘建州衛’(今吉林省和龍縣)。此時,遼東女真另一部——斡朵裏部首領揮厚已去世,其子蒙哥帖木兒(蒙古名,被其後世子孫改尊稱爲孟特穆)承襲了首領之位,並依附于胡裏改部生活。蒙哥帖木兒娶阿哈出女兒尼堪婆爲妻,即阿哈出的女婿。

永樂三年(1405年))正月,蒙哥帖木兒學嶽父阿哈出的例子,也親自赴京師朝貢,明成祖加授蒙哥帖木兒爲建州衛指揮使(和其嶽父阿哈出同官職)。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朝將建州衛分爲兩部,在建州衛的基礎上再建‘建州左衛’,以蒙哥帖木兒爲建州左衛指揮使,建州衛則以阿哈出之子李顯忠(釋家奴)爲指揮使(此時阿哈出已死),郎舅各掌一部。李顯忠又娶了蒙哥帖木兒的妹妹爲妻,建州兩部的關系因此更加緊密。

此後,蒙哥帖木兒在宣德八年(1433年)八月遭到野人女真部落的襲擊,寡不敵衆之下與其長子阿谷一同遇害;宣德九年(1434年),明宣宗任蒙哥帖木兒同母弟凡察爲都督佥事,代理建州左衛事(但沒有授予建州左衛指揮使官職)。正統二年(1437年),蒙哥帖木兒次子董山(童倉)被授命爲建州左衛指揮使,與其叔凡察共掌建州左衛。

正統七年(1442年)二月,因董山、凡察叔侄之間矛盾嚴重、爭鬥不已,爲平息糾紛,同時也爲了削弱建州女真實力,明朝再將建州左衛一分爲二,另設‘建州右衛‘,以凡察爲建州右衛指揮使,董山則繼續爲新“建州左衛”的指揮使。此時,,建州衛(阿哈出之孫李滿住部)遷至渾河上遊的蘇克素浒河(今蘇子河)流域居住,以赫圖阿拉(今遼甯新賓縣老城)爲主城。後來建州左衛在董山、凡察的率領下也遷到這裏,居于佛阿拉城(也在新賓縣)。建州左衛析出建州右衛後,兩衛以青龍嶺(馬兒墩嶺)爲界,各自駐守一邊,‘建州三衛’至此全部建立。

成化三年(1467年),因爲建州三衛首領李滿住(建州衛指揮使)、董山(建州左衛指揮使)、納郎哈(建州右衛指揮使)時常串聯越邊牆入寇,侵奪大明財物,明憲宗在忍無可忍之下,以征夷將軍總兵官趙輔率軍五萬出邊牆進剿建州女真三衛;九月,明軍斬殺了建州衛指揮使、都督同知李滿住及其子古納哈,建州右衛指揮使、都督佥事納郎哈一並被殺;建州左衛指揮使董山則被明軍抓獲,在押送途中因試圖逃跑被殺,建州三衛被明軍擊殺者一千七百余人;這就是史書中所記載的“成化犁庭”。

李滿住、董山、納郎哈被明軍誅殺後,在嚴密監視的前提下,明朝授予李滿住之孫完者禿爲建州衛指揮使、授予納郎哈之叔阿哈達爲建州右衛指揮使、授予董山長子脫羅爲建州左衛指揮使。此後,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先後在脫羅、妥義谟(董山次子)兄弟之間傳承;約在嘉靖元年至二十年之間(1522-1542年),脫羅、妥義谟的之侄福滿(董山第三子錫寶齊篇古之子)承襲父輩留下來的官職,繼任建州左衛指揮使,然後將建州左衛主城從從佛阿拉遷至赫圖阿拉,和建州衛同居一城。

福滿有六個兒子,分別是: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包朗阿、寶實。遷居到赫圖阿拉前後,福滿生下六個兒子,即德世庫、劉闡、索長阿、覺昌安、包朗阿、寶實。諸子逐漸長大後,福滿給六個兒子分別成家立業,協助他們每人建立一個城池,因福滿六子分居于六處,所以建州左衛及愛新覺羅氏家族的勢力也因此不斷擴大。

約在嘉靖中後期(1550年以後),福滿年老去世,其第三子索長阿、第四子覺昌安先後承襲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官職。覺昌安在任時,爲自己的第四子塔克世請婚于時任建州右衛首領的王杲(阿哈達之孫)之女喜塔臘氏,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王杲的兒子阿台,以維護建州左衛的生存。

從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王杲不斷出兵侵襲明朝邊牆以內,先後殺明朝多位遼東鎮守武將,侵擾遼東各城鎮。而在王杲侵襲明朝邊地的時候,覺昌安及其子塔克世爲了建州左衛的利益和安全,也不得不依附王杲一同參與劫掠。但覺昌安在參與寇邊時,又暗中與明軍私下往來、傳遞信息,密報王杲的動向和入寇計劃。

萬曆三年(1575年),鑒于王杲的入寇行爲越來越猖狂,因此明遼東總兵李成梁奉命率遼東明軍五萬人,效法當年趙輔圍剿李滿住的方法,四路合圍進逼王杲的建州右衛首城古勒寨(新賓縣古樓鎮)。在明軍大兵壓境之下,王杲只能倉皇逃竄,投靠了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王台;但王台設計擒獲王杲並綁縛送交給明軍,之後王杲被押送至京師處死。

失去了首領的建州右衛首城古勒寨被李成梁一舉攻破,當時在城內的覺昌安與其子塔克世因事先從交好的明軍將領處得到了消息,因此提前離開古勒寨,躲過了這場禍事。但王杲的兩個外孫——塔克世和王杲之女喜塔臘氏的長子努爾哈赤、次子舒爾哈齊因爲恰好在古勒寨探親,所以沒來得及離開,被明軍俘獲並幾乎被殺。

後來,李成梁得知了努爾哈赤、舒爾哈齊二人是建州左衛指揮使覺昌安的孫子,而覺昌安向來親明、並給明軍傳遞消息,所以李成梁沒爲難這兩個少年(努爾哈赤此時十六歲,舒爾哈齊才十一歲),便將他們收留在自己的府內做隨侍及雜役(而不是野史訛傳的李家奴隸),三年後,李成梁又將二人送還給了覺昌安和塔克世。

王杲被明軍擒拿誅殺後,其子阿台從古勒寨逃脫,于明軍撤軍後回到建州右衛故地,並重建了古勒城、沙濟城,阿台還誓言要和明軍作戰到底。阿台之妻是覺昌安的女兒,因此覺昌安在建州三衛內部的地位逐漸提升,建州左衛的勢力也開始慢慢壯大。

萬曆六年(1578年),十九歲的努爾哈赤和十四歲的弟弟舒爾哈齊一起被李成梁遣送回建州左衛祖父和父親身邊;此時,努爾哈赤生母、塔克世正妻喜塔臘氏已經去世,塔克世又另外娶了哈達部首領王台的女兒那拉氏爲繼妻;那拉氏不待見非自己所生的努爾哈赤兄弟,時常在塔克世面前诋毀陷害兄弟二人,久而久之,塔克世也不再關照兩個大兒子。

因此,努爾哈赤兄弟不得不被迫和父親分家,獨自生活,並只分得了少量家産。此後的努爾哈赤與弟弟以挖參、采山貨等方式爲生,養活自己,還常常到邊牆內的撫順等地和明朝軍民互市,以貿易易貨的手段來養活自己和家庭(努爾哈赤此時已經成家)。

萬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再次奉诏發兵討伐建州右衛,以將阿台的勢力給徹底消滅;當時,明軍發兵進攻建州右衛的古勒城與沙濟城,還以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爲向導、包圍阿台部。阿台的妻子是覺昌安的女兒,所以感覺女兒有危險的覺昌安帶著兒子塔克世在明軍圍城之前冒險進入了古勒城,一來勸阿台投降明軍,不行的話也要把女兒帶出險地。

可是明軍的向導尼堪外蘭早就在觊觎建州左衛的地盤,想要著借明軍的手殺害覺昌安和塔克世,以讓建州左衛群龍無首,自己好趁機奪取這眼饞已久的勢力範圍。

于是,尼堪外蘭不但唆使明軍盡快攻城,還在城外大肆渲染“殺阿台者,封古勒城主”的虛假軍情;古勒城內因此大亂、不能堅守,明軍見狀趁勢展開攻城,在一片混戰中,阿台兄弟及建州右衛的民衆被殺二千多人,而想要勸和的覺昌安和塔克世也在此期間被明軍給誤殺。

事後,二十五歲的努爾哈赤得知了父祖被明軍誤殺,因此憤概不已,向明朝發出文書,要求明軍做出解釋。而遼東總兵李成梁知道此事後也覺得心中有愧,在將覺昌安和塔克世的遺體交還給努爾哈赤後,又給了他三十道敕書(用來進行朝貢貿易)、三十匹馬,並讓努爾哈赤承襲了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官職、再加“龍虎將軍”的官階(武職正二品),兼都督佥事。

憑借這個明朝所認證的官方身份,努爾哈赤正式進入創業階段;此後,努爾哈赤用父、祖所遺下的十三副盔甲爲原始資本,開始了統一建州三衛女真、乃至遼東其他女真各族的軍事征服過程;三十二年後,至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時年五十七歲的努爾哈赤基本統一了遼東女真各部(只有海西女真葉赫部尚存,不過也是苟延殘喘、朝不保夕了);這一年,努爾哈赤在自己的居城赫圖阿拉稱帝建國稱汗,國號“大金”(後金),改元“天命”,自稱“覆育列國英明汗”。

後面的故事,就是努爾哈赤正式和明朝分庭抗禮、攻略爭鬥的過程了。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