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被妻子張烽埋怨不近人情,皮搖頭:平時人情多,戰時沒人情

漫步史書 2024-04-24 09:51:02

開國中將皮定均一生最傳奇的事兒就是中原突圍,作爲吸引敵軍主力的一支偏師,但偏偏他最後突圍而出。

1955年9月授銜,毛主席親筆批示:“皮有功,少晉中”。

不過,皮定均之所以能率部突圍而出,除了客觀因素外,也少不了他平素帶兵就很嚴苛,據資料稱,皮定均將軍有三個外號一是“皮老虎”,二是“皮猴子”,三是“皮騾子”。

“皮老虎”、“皮猴子”都是贊揚皮定均會打仗的,只有第三個“皮騾子,說的是皮定均脾氣大,有倔勁。

1946年6月,中原軍區六萬大軍被國民黨軍三十萬大軍合圍,按照中央“生存第一,突圍第一”的指示,中原軍區決定兵分兩路突圍。

當時,皮定均率領的中原軍區一縱一旅,承擔僞裝主力,向東突圍的任務,以盡可能的吸引敵人注意力,爲主力部隊突圍爭取時間。

從6月26日突圍開始後,皮定均就率領一旅官兵先是向西,繼而向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以東轉移。

整個行軍過程中,皮旅官兵始終令行禁止,沒有一個人敢違背皮定均的命令。不少“皮旅”出身的老兵時隔多年以後,仍然記得旅長“軍令如山”的氣勢。

1946年7月13日,“皮旅”6000余官兵集中在毛坦廠鎮東山坡上,當時部隊已經走出大別山地區,眼看就要進入皖中平原。

要知道平原地區並不像是山裏那樣,兩路大軍哪怕只間隔一個山頭,彼此都發現不了彼此,一旦到了平原上,隔著老遠就能看到遠處的人影。

爲了保證能順利穿過皖中平原,皮定均特意在此地召開動員大會,下達了嚴肅軍令:

“部隊要徹底輕裝,除了武器彈藥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他東西一律甩掉!”

皮定均的話絕對不是說說那麽簡單的,據“皮旅”老兵回憶,那一天動員會後,“皮旅”官兵的背包,整整丟滿了一山溝,橫七豎八,花花綠綠。一馱子一馱子的檔案、文件,直接被燒掉,就連走不動路的牲口,也要丟下。

按照皮定均的意思,他們要在五天五夜內不停留的穿過皖中平原,除了作戰需要的武器彈藥,其他的都要丟掉。

臨走之前,皮定均還特意檢查了全旅官兵的背包攜帶的物品。

皮旅”老兵晁尚志回憶說:

“皮旅長令行禁止,決不客氣,決不馬虎,決不猶豫,決不動搖。”

事實上,這條命令後來也成爲“皮旅”官兵能夠突圍的關鍵所在。

至7月15日拂曉,“皮旅”官兵輕取官亭鎮,俘虜地方民團百余人,當時戰士們已經經過幾日行軍,身體很是疲憊,要求在此地歇息一晚上。

本來按照原計劃,“皮旅”是要休息,可隨後傳來消息稱:

“敵人已在淮南路兩側強征民夫搶修工事。”

皮定均聽後,立即下達命令,全軍在用過飯以後,立刻出發,當時一團團長鍾發生立馬就提出請求,說戰士們太疲憊,先休息一天,但皮定均對這位老部下毫不留情,堅持要走,氣得鍾發生指著皮定均鼻子大罵:

“你算什麽英雄,怕死鬼! 在這裏休息一天有什麽了不起。敵人來了,老子去打!”

鍾發生脾氣暴躁,但罵歸罵,但他還是要遵守命令,只是一路上難免牢騷,部隊戰士們也多有怨言,政委徐子榮看到這個情況後,也覺得皮定均太嚴苛,想給戰士們說說情。

徐子榮之所以敢和皮定均商量,不僅僅是因爲兩人平級,而是因爲徐子榮革命資曆比皮定均老,1927年的老黨員,還比皮大六歲。

在過去,徐子榮就很關心部隊戰士們生活,人稱“媽媽政委”,在這樣一個時候,他的話無疑分量十足。

“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短一些,不要一天,三個小時吧。”

可這一次皮定均連徐子榮的面子也不給,強硬的說:

“部隊停不得,三個師的敵軍正向我們包圍過來,這裏多停幾個小時,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如果把部隊損失了,我們怎麽交代!”

可這一次,是皮定均對了。

就在“皮旅”離開此地不到三個小時,敵整編48師一個旅就已經開過了淮南路。

“皮旅”老戰士張國治回憶說:

“當他們趕到時,我們早已越過淮南路,走出幾十裏地了,如果當時皮定均不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吳山廟休息哪怕只有三個小時,其後果就不堪設想。”

皮定均的治軍原則,不外乎就一個字——嚴,盡管這一准則是優秀將領的准繩,但皮定均的“嚴”,卻是嚴苛到不近人情的那種,有時候就連身邊的人都看不下去。

妻子張烽就曾對丈夫說:

“你有些地方太不講人情!”

皮定均並沒有否認,只是溫言說了一句:

“平時人情多了,戰時就沒有人情了。”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占領兩淮與運河交通線後,即以4個整編旅的兵力進軍漣水,打頭的整編七十四師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凶悍異常。

當時華中野戰軍抽調了不少部隊開赴漣水作戰,其中就包括中原突圍後的皮旅。

皮定均趕到漣水後,立即視察了城防,並注意到了漣水西南角有一座石塔,經詢問當地人後才知道,此塔名曰妙通塔,站在塔上可以清楚的看見廢黃河和兩岸。意識到此地重要性後,他立即命人在塔頂上安置一挺重機槍。

當時配屬皮旅作戰的還有六縱一支部隊,六縱有人提出,說塔太高,安置在這裏的重機槍很容易被敵人發現。不過,皮定均並沒有否認這句話,但堅持要在塔頂設立重火力點,畢竟此地對漣水城防太過重要。

盡管已經是深秋,但塔頂布防的條件還是太過艱苦,氣候悶熱異常,戰士們在塔頂駐防後,基本上也就不再下來,食物飲水都要每天往上送,時間一長,不少戰士們就都有些埋怨。

一次,皮定均上妙通塔視察陣地,戰士們沒見過他,還以爲他是來送水的,就紛紛吐槽:

“這個皮老驢真是個犟驢,硬要把我們塞到這個地方來!”

皮定均只是笑呵呵的聽著衆人說,並沒有表明身份,還跟著戰士們一起吐槽,直到後來,團長王培臣上來找旅長,衆人才知道剛才那個老兵是旅長,一個個慌忙道歉。

只是皮定均並不以爲意,他擺擺手笑道:

“你們就暫時委屈一下,等這場戰鬥打完了,我就爲你們慶功。”

妙通塔塔頂駐防條件確實很艱苦,皮定均是心知肚明,但他並沒有因爲心疼戰士們受罪就撤掉這個點,他要爲整個戰局去考慮,如果不守這個點,那一旦打起來,戰士們必然要付出大量犧牲。

果然,妙通塔的防守成爲敵整編74師的一個噩夢,不少整編74師的官兵都稱這個在黃河邊上的高塔壓制住了他們的進攻,也造成了他們很多傷亡,他們甚至認爲,整編74師一戰漣水失利,都是因爲這處塔。

“小不忍而亂大謀”,似乎是皮定均信奉一生的准繩。

哪怕是後來建國後,皮定均也始終信奉從嚴治軍的准繩。

1950年冬,皮定均率部駐紮在嘉興,當時全國已經解放,部隊幹部戰士的情緒都有些松懈。

一次,皮定均下部隊一個團視察,當時部隊要求平整一塊地方,結果這個團磨蹭了幾天都沒完成,氣得皮定均立馬把團長叫來狠批:

“你們已經幹了半個月,爲什麽連塊地也平不了?”

團長心裏有些委屈:

“我們每天都在幹,因爲地裏有老牆基,平整起來太費勁。”

皮定均生氣道:

“那你們怎麽不晚上加班加點幹,點了馬燈了嗎?”

平素皮定均就要求部隊仍然保持戰爭年代的精神,並且以身作則,團長心裏很清楚,司令員是在罵他們松懈的情緒,當即有些慚愧:

“我們抓的不夠緊。”

見團長認錯,皮定均也沒有過多爲難他,還耐心的教育他:

“安逸足以減低勇敢,畏難怕苦就會喪失戰鬥力,對部隊遷就姑息,那不是愛,而是害,同志,我請你永遠記住這些話,我們甯可樂死在操場上,也不能敗在戰場上。”

皮定均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經常下到部隊視察,事無巨細,各部隊都流傳著皮定均要求嚴格的故事。比如有一次,皮定均注意到了部隊馬蹄上蘸著濕泥,立馬叫團長跑步過來,甚至還把副師長也叫來,把馬蹄刷幹淨。

皮定均對部隊的士兵,通常也只是批評教育,只要認識到錯誤,都不會過多爲難,但對于部隊的幹部,皮定均批評就要狠的多,這是因爲,在戰時,幹部的一道命令,往往關系著成百上千戰士的生命。

1973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皮定均重回福州軍區任司令員,兩年後,針對部隊出現的“軟,懶,散”的種種弊病,中央決定整頓軍隊,皮定均堅決予以響應。

不過,中央雖然下達了從嚴整治的命令,但各地重視似乎並不夠。

一次,皮定均赴南昌陸軍學校視察,組織了全院幹部戰士訓練,結果一下子就暴露出問題,一個“;領導幹部”背著單肩包跑步,沒多久就跟不上,挎包也滑落下來,氣得皮定均怒斥:

“這像不像軍人?能不能打仗?”

事實上,這樣一種情況,在當時絕非個例,不僅僅是師一級,就連團一級,也出現了不少體力跟不上的情況。

皮定均下定了決心要整治部隊這股不良的風氣,他在全軍區組織了軍,師,團三級幹部集訓班進行集體訓練,無論是團長、師長,抑或是軍長、軍區領導幹部,統統參加。

不僅如此,皮定均還以身作則,親自參加訓練,要知道當時的皮定均已經年過六旬,但參加訓練卻仿若年輕人一般,讓不少老幹部自慚形穢,也下定了決心發憤圖強。

也正是因爲在皮定均的帶動下,整個軍區的風氣有了根本的好轉,人人奮發圖強,力爭上遊,整個部隊的面貌煥然一新。

參考消息:

【1】皮定均治軍先“治官”——夏炎《黨史博覽》2011.12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