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家重視圍棋和孫子兵法

智力之窗 2024-01-28 21:42:05

全國圍棋甲級聯賽山東日照山海大象隊主場擺擂孫子故裏廣饒,使得古代就有密切關聯的圍棋與孫子兵法再度走到一起,演繹出兩者融合的動人詩篇。其實,在已故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思維裏,他早就將圍棋思維和孫子兵法視作是中國智慧的核心。

在基辛格著作《論中國》中,他以一位資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獨特視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外交傳統,從圍棋文化與孫子兵法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特別是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機制。

圍棋和孫子兵法有三個共同點,其一,追求的都不是短期擊敗對手,而是長期的自我強大。你強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沒有對手;其二,強調的都是不戰而勝。假如你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偉大的戰略,你甚至可以不戰而勝;其三,獲得優勢的方法,不在于與對手爭奪資源,而是爲自己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作爲圍棋對抗,講的不是單個棋子之間決勝負,而是黑白子之間,看誰的整體布陣更合理,更能形成合力。

基辛格在書中寫道:“在陷于戰爭沖突時,中國人絕少會孤注一擲,而是依靠多年形成的戰略思想更符合他們的風格。西方風格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中西方的這一對比,反映了在兩種文明中流行的棋類(圍棋與國際象棋)上。”

2015年基辛格專門拜會時任世界圍棋聯盟主席、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了解圍棋,後者曾是職業圍棋高手,1979年獲得過新體育杯全國圍棋賽季軍。

基辛格寫道:“國際象棋崇尚決戰決勝,所有棋子各司其職地擺放在棋盤上,雙方的實力一目了然;而圍棋則具有持久戰特性,棋手在空曠的棋盤上布子,不僅要判斷棋盤上已有棋子的價值,還要考慮未知子力的運勢。

國際象棋開局後,雙方即在中盤展開爭奪,能讓人掌握克勞塞維茨的“重心”和“關鍵點”等概念,而圍棋中更多的是“戰略包圍”藝術。國際象棋的高手尋求通過一系列的正面交鋒,去殺傷消耗對手的棋子,而圍棋高手則是在棋盤上占據地域,逐漸消磨對手棋子的戰略潛力。國際象棋練就的是目標專一,圍棋則培養的是戰略靈活性。

國際象棋在歐美更爲普及

曾擔任世界圍棋聯盟主席的常振明

後來。常振明在清華校友圍棋協會成立儀式上提及和基辛格的見面時說:“基辛格想要了解的是圍棋中的勢所起的作用。國際象棋以王爲主,殺死了王,就贏得比賽,所以西方人動辄實施斬首行動;圍棋中的勢就是厚勢,需要慢慢積累,再慢慢地在實戰中轉化爲實地,它的作用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其實無處不在。”

在基辛格看來,古代中國在自己的地緣政治格局中,已經形成一種光榮的自我意識。疆域遼闊、文化深厚、物産豐富,缺少對外交往的動力。地緣政治的目標不是擴張,而是防禦。比如,宋朝時中國的航海技術世界第一,但當時的艦隊從無擴張殖民的想法。

基于這個地緣政治傳統,中國就發展出了第二個重點的戰略智慧。在基辛格看來,這就是,圍棋思維與孫子兵法……

文/謝銳

0 阅读:29

智力之窗

簡介:致力于棋牌運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