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兵團司令員:出現1位元帥,3位大將,15位上將,程子華未授銜

放飛的季節 2024-04-02 20:27:21

1949年2月,中央軍委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大野戰軍進行改編,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和政委的西北野戰軍,被改編爲第一野戰軍,下轄第1、第2兵團,後來華北野戰軍的第18、第19兵團歸入,兵力共約40萬人。

劉伯承擔任司令員、鄧小平擔任政委的中原野戰軍,被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下轄第3、第4、第5兵團,又一個特種兵縱隊,兵力超過100萬人。

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的華東野戰軍,被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下轄第7、第8、第9、第10兵團,又一個特種兵縱隊及華東海軍,兵力約82萬余人。

之所以單獨要將粟裕列出來,這是因爲軍委規定華東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的作戰,統一歸粟裕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指揮,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野戰軍中絕無僅有的現象。

(華野副司令粟裕在察看地形)

林彪擔任司令員、羅榮桓擔任政委的東北野戰軍,被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下轄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另加一個特種兵司令部、一個鐵道兵司令部以及兩廣縱隊,兵力約150萬人。

聶榮臻擔任司令員、薄一波擔任政委的華北軍區,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野戰軍,作爲直屬軍委統帥的我軍唯一的戰略機動部隊,下轄第18、第19、第20兵團,兵力27.2萬余人。

(華北軍區幹部合影,聶榮臻前左一,旁邊是蕭勁光)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曆史上,首次出現野戰軍下轄的兵團,每個兵團一般有3-4個軍。軍就是五大野戰軍改編前的縱隊,兵團兵力普遍在10萬人左右,個別的超過15萬人。我軍曆史上的大兵團作戰,就是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

能夠擔任兵團司令員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履曆,都是可圈可點的,最起碼是軍隊改編前的縱隊司令員,即相當于軍隊改編以後的軍長。

(王震在新疆建設兵團)

當時,全軍不乏從縱隊司令員直接提升至兵團司令的。比如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王震,擔任了第一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司令員鄧華,擔任了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司令員,等等。

其中,絕大多數的縱隊司令員,在軍隊改編以後的身份,就成爲野戰軍兵團所轄的軍長,與提升爲兵團司令員的原縱隊司令員,在1955年9月27日的全軍大授銜中,兩者之間就拉開了相當大的差距。

(賀龍中賀炳炎左彭紹輝右)

軍長中,第一野戰軍第1軍軍長賀炳炎和第7軍軍長彭紹輝,成爲全軍唯二授予上將軍銜的軍長。賀炳炎在戰鬥中,失去了右臂;彭紹輝在戰鬥中,則失去了左臂。兩人被人稱爲“獨臂將軍”,都是一野赫赫有名的戰將。

其他38個軍的軍長,授銜時的軍銜,不是中將,就是少將。比如第47軍軍長張天雲中將,第14軍軍長範朝利中將等;第12軍軍長李德生少將,第54軍軍長丁盛少將等。

(取消軍銜後的李德生右)

個別軍長由于個人原因,原本最起碼擁有少將軍銜,按資曆和戰功獲中將軍銜也極有可能,結果僅被授予大校軍銜,只在全軍只有一例。第16軍軍長尹先炳,他的情況比較特殊。

抗美援朝戰爭時,在軍中與女舞伴跳著跳著,就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因爲生活作風問題,在當時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引發了志願軍高層的不滿和嚴厲警告。

(穿65式軍裝的尹先炳)

兵團司令員中,第18兵團司令員徐向前,授銜時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兵團司令員中,獲軍銜最高者,無人能出其右。

這與徐向前軍中的資曆和戰功分不開的,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曾任紅第4師參謀長和師長、紅1軍副軍長兼第1師師長、第4軍參謀長和軍長、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4軍軍長、西路軍總指揮、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陝甘甯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代理校長等。

(毛澤東主席爲徐向前元帥授勳章)

第2兵團司令員許光達,授銜時是裝甲兵司令員;第4兵團司令員陳赓,授銜時是副總參謀長;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授銜時是海軍司令員。這三人軍功顯赫的兵團司令員,都被授予大將軍銜;

其他,第1兵團司令員王震、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第7兵團司令員王建安(1956年1月被補授上將軍銜)、第8兵團司令員陳士榘、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

(授銜時的大將左一是粟裕左二黃克誠左三譚政左四蕭勁光左五王樹聲左六陳庚)

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第2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第22兵團司令員陶峙嶽、第23兵團司令員董其武,均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1955年9月27日未授銜。程子華,畢業于太原國民師範,考取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是戰爭年代我軍高級將領中罕見的文武雙全型的人才。

(左一蕭克上將左二劉亞樓上將左三陳赓大將)

曾經參加廣州起義,在中央蘇區工作後,任紅35軍第307團團長, 獨立第3師師長,紅5軍第40師師長、第41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第14師師長,第22師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紅25軍軍長和政治委員,紅15軍團政治委員。

曾經參加廣州起義,在中央蘇區工作後,任紅35軍第307團團長, 獨立第3師師長,紅5軍第40師師長、第41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第14師師長,第22師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紅25軍軍長和政治委員,紅15軍團政治委員。

全國解放以後,程子華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主要從事的就是地方工作,按照軍委的相關規定,程子華就不能參與授銜,也因此他與最起碼的上將軍銜擦肩而過。

0 阅读:17

放飛的季節

簡介:寫些涉及國際事務或軍史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