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昕然:我是第一次當媽媽,可我已經做過小孩了

精分少女元氣幫 2024-03-29 13:50:35

女兒考到班級第四,歡歡喜喜的回家,迎來的卻不是媽媽的鼓勵,而是“爲什麽不是前三?”的斥責。

女兒考試考到了98分,迎來的也不是媽媽的贊賞,而是“那兩分你是爲什麽丟掉”的反思。

一年四季不能打開的電視機,父母傾盡全力的培養教育,不被允許打鬧玩樂的童年,無時無刻不在打壓和控制的挫折式教育。

發生在演員陶昕然的身上,也發生在千千萬萬個“被望子成龍”的孩子們身上。

隨著女兒逐漸長大,母親危險的疾病也成功得到救治,當初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回家庭的陶昕然,近兩年也終于再次在娛樂圈活躍了起來,近日,陶昕然和媽媽一起登上了《是女兒是媽媽》,母女倆罕見的一同在觀衆面前亮相。

陶昕然趕進入演藝圈不久,就憑借自己精致的長相和絕妙的演技,成功虜獲了鄭導的青睐,一舉拿下了《甄嬛傳》中一個戲份相當重要的配角——安陵容的角色,雖然在采訪中陶昕然曾不止一次的表示過,自己和安陵容的性格完全不同。

可是隨著《是女兒是媽媽》節目的播出,觀衆卻似乎窺探到了一絲隱秘的過往。

在陶昕然和陶媽媽的講述中,觀衆幾乎可以完全重現一個典型中國式家庭的,在飽受期望中壓抑長大的孩子的童年,沒有五彩斑斓的小賣部玩具和零食,沒有無憂無慮的陽光和起飛的風筝,有的只是一疊一疊寫不完的作業和試卷,有的只是爸爸媽媽永不滿足的反思和責罵。

甚至就連陶媽媽自己也在采訪時直言,她明白自己這是虛榮心作祟,身爲教師的陶媽媽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兒居然不是班級裏的第一,媽媽認爲這會讓自己“面上無光”。

于是在自尊心作祟的情況下,陶昕然度過了一個黑白色的童年。

但是陶昕然也不是什麽逆來順受的性格,就像是《甄嬛傳》中看似人畜無害的安陵容,姐姐對她好時她當然要千百倍的償還,可是一旦接受到惡意,她就會忍不住豎起一身的尖刺,將所有傷害她的也“傷害”回去。

當然了,在法治社會的今天,陶昕然顯然選擇了一個廣大叛逆少年常年的“傷害”方式。

你要讓我努力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然後畢業出來找一個穩定高薪的工作?

我偏不,我就要走一條你們所有人都不認可的道路。

于是在反叛心理的支撐下,陶昕然從班裏的名列前茅一路跌到倒數,最終以全班48名的成績,“不得已”走進藝校的舞蹈專業,爲自己這場“叛逆”畫上了一個成功的句號。

後來她也一路堅持叛逆的作風,放棄了文工團穩定的工作,堅決的去學習了表演,並且憑借自己出色的天賦和努力,包攬了在校期間所有劇目的女主角,更甚至在畢業之後,一舉之力成功拿到了當時炙手可熱的《甄嬛傳》中的角色。

這一切,都是陶昕然對自己童年的救贖。

這樣的“救贖”在女兒何陶出生後越來越萦繞在陶昕然的心中,雖然隨著年紀越來越長,自己也逐漸從女兒的角色變爲了妻子,變爲了媽媽,陶昕然對母親當年的嚴苛似乎也有了理解與釋懷,可是陶昕然依然知道,自己不能讓女兒再經受自己童年時經曆過的苦。

在陶昕然的教育下,女兒可是隨時向媽媽分享自己的情緒可以大聲哭泣。

可以如願得到大人隨口承諾中的獎勵。

可以不用遷就大人的時間委屈自己。

可以在媽媽包餃子的時候得到一塊面團,並且把它包成自己喜歡的口味。

這些曾經被陶媽媽忽視的情緒價值,陶昕然全都視若珍寶。

陶昕然曾經對媽媽直言,自己如今的成功,並非媽媽多年嚴苛教育的成果,而是她自己的成功。

不止這對母女被困在了童年的回憶,控制欲是伴隨無數孩子一生無法釋懷的噩夢,善解人意願意理解並認錯的父母似乎生活在遙遠又虛幻的夢境。

而這場跨越幾代人的噩夢卻往往發生在最親密的親人身邊,與自己的父母和童年釋懷,是一場漫長又艱難的妥協。

0 阅读:1

精分少女元氣幫

簡介:影視追星 娛樂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