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效良方,補肺氣、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護神”

神希園 2024-02-12 02:49:31

無論是在寒風凜冽的歲月,還是在春暖花開的時光,稍不注意,依然會出現感冒咳嗽的病症。感冒咳嗽這樣的情況,太過尋常,也因此很多人對于感冒咳嗽不太重視,因爲有些體質好的人,即便不用藥,大概一個星期左右也能自愈。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體質強壯的,也有很多人是屬于虛弱的體質類型,這樣的情況,一旦遇上感冒咳嗽,輕則纏綿難愈,重則變生諸症。所以說,不要輕視任何一種小痛小病,以免導致點滴之疴演變成膏肓之疾。

說到咳嗽,一般都需要辨別寒熱虛實,而唯有兩味中藥,對于咳嗽來說,是無論寒熱虛實都可使用的,這兩種中藥就是止咳領域的“王牌藥對”,它們就是“紫菀、冬花藥對”,也可以簡稱爲“紫花藥對”。一般來說,在止咳方中,有紫菀和冬花加持,對于咳嗽的療愈效果,是能發揮良好作用的。那麽,自古以來,究竟有沒有紫菀和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呢?自然是有的,比如射幹麻黃湯、紫菀湯、人參蛤蚧散、紫菀膏等。

紫菀和款冬花同方配伍的良方中,除了射幹麻黃湯在後世的運用中十分廣泛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特別的良方,雖然現代運用的比較少,但是它的確很奇妙,而且它的來曆還十分特別。在唐玄宗時期,他爲了讓“天下無疾”,于是“親制《廣濟方》頒示天下”,于是乎,《廣濟方》便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親自擔任主編的一部官修方書,只可惜這麽一部對唐宋元明清等時期都産生重要影響的中醫方書,卻沒有得到完整的流傳,至今,《廣濟方》已無原貌,大多都是輯複本,甚爲可惜。而在《廣濟方》中,記載了一個名叫紫菀湯的方劑,就是紫菀與款冬花同方配伍。紫菀湯出自《廣濟方》,後被《外台秘要》收錄,《局方》收錄時,將此方更名爲鍾乳補肺湯。紫菀湯由“紫菀、五味子、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綿裹)、款冬花、桂心、人參各二兩,鍾乳(研,綿裹)、麥門冬(去心)、桑根白皮各三兩,大棗(擘)二十枚,粳米一合”等12味中藥組成。按照原方煎服方法,是先煎這些中藥切細或者打成粗末,使用時,取水一鬥五升,先煎桑根白皮和粳米,待水煎至九升時,去掉桑白皮和粳米的藥渣,然後將其他中藥放進去一起煎煮,待水煎至三升時,去掉藥渣,溫服,每日三次。服藥期間,不要吃生蔥、熱面、炙肉等食物。

按照《廣濟方》的記載,紫菀湯主要用于治療肺氣不足所導致的咳嗽上氣,咽喉閉塞,短氣喘乏,連唾不已,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音聲等病症,甚至因此出現“唾血腥臭,幹嘔心煩,耳聞風雨聲,皮毛悴,面色白”的重症,也可使用紫菀湯。也就是說,《廣濟方》所記載的這個紫菀湯,主要是用于治療肺氣不足所導致的一切肺部疾病,無論是輕症,還是重症,都可以辨證使用。然而,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麽經典的一個奇效良方,卻在後世傳承中幾乎失傳,當然,這個可能與《局方》的更名有關,畢竟“鍾乳補肺湯”的名字,自然是比不上“紫菀湯”的;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可能與方中含有石鍾乳有關。

石鍾乳原本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藥,奈何它的運氣不怎麽樣,曾幾何時,它被卷入“五石散”的紛爭之中。原本,五石散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對于年邁體虛、陽氣不足的人群,如果用法得當的話,是有一定的助陽強體作用的,但是隨著養生修仙的鼓吹,以及文人墨客毫無節制的濫用,導致很多人由于過服久服五石散導致身患重疾,甚至丟掉性命,最終被後世醫家所唾棄。誠如明代著名醫學家缪希雍所說,“自唐迄今,因服鍾乳而發病者不可勝記,服之而獲效得力者不聞一二”。這可能是《局方》對于紫菀湯更名後被雪藏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紫菀湯全方一共十二味中藥,那麽它的配伍究竟有什麽奧秘呢?全方以紫菀、人參、鍾乳石爲君藥,主要起到溫補肺氣的作用;以款冬花、白石英、麥門冬、五味子、桑白皮爲臣藥,主要起到清肺熱、溫肺寒、下肺氣、斂肺氣的作用;以生姜、大棗、桂心、粳米爲佐使藥,主要起到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溝通內外、暢達上下的奇妙作用。尤其是桂心一藥,堪稱全方的“神來之筆”,既可以溝通心腎,又可以溫暖全身,既有補益的作用,又有消散的作用,既能內治五內邪熱,又能外治肌熱虛汗,既能治療在表的風熱,又能治療傳裏的骨蒸,而且還能上除頭風痛、中平胸腹痛、下利大小腸,而且還是“諸藥先聘通使”,指哪兒打哪兒,無孔不入、無處不到,堪稱全方“畫龍點睛”之藥。

總體來說,《廣濟方》秘傳的這個紫菀湯,補肺氣、治咳嗽、平喘息,是肺部健康的守護神,只可惜,由于全方中含有石鍾乳和白石英兩味礦物類中藥,導致後世醫家對這個奇效良方避而不用,甚爲可惜。對于方中的石鍾乳和白石英,一般需要先煎半小時以上,一是有利于藥物的成分析出,二是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至于石鍾乳,如果能夠找到它的上品,且使用得法,對于治病救人大有裨益,誠如柳宗元在《與崔連州論石鍾乳書》中所說,“食之使人榮華溫柔,其氣宣流,生胃通腸,壽善康甯,心平意舒,其樂愉愉”。對此,不得不讓人感歎,古代的中醫秘傳的諸多秘方良法,一定要在借鑒中繼承,在創新中發展,不能因爲其中的一兩味藥而導致整個方劑的傳承猶如“泥牛入海”,如此的“因噎廢食”,就太過可惜了。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制】

11 阅读:1458
评论列表
  • 😊

  • 2024-02-13 22:15

    50度的水放在那不喝也能變成37度,所以人類的本質是沒用的東西

  • 2024-02-12 17:03

    這篇文章真是言之鑿鑿,深入淺出,讓人對肺部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中醫上千億次藥量還不知何寫教人寫藥量 回覆:
    哈。一個寫幾千年藥量還不知藥量如何來的還能寫出深刻的認識。真是無恥之極
  • 2024-02-13 17:06

    感冒咳嗽這篇文章真是幽默風趣,讓人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 2024-02-13 04:45

    古代的中醫秘傳的諸多秘方良法,一定要在借鑒中繼承

神希園

簡介: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