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仿古福船重走“海絲”路

閩南網 2024-02-22 10:50:44

由甯德漳灣水密隔艙福船制造基地承建的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甯”號,春節期間曆經10天航行,從廣州啓航順利抵達新加坡,完成重走海上絲綢之路的東南亞之旅,並與當地居民共同慶祝中國農曆新年,展示了福建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下一步,這艘全木制的仿古三桅帆船完成檢修後,擬前往馬六甲海峽,再續“海絲”情。

據介紹,2016年1月12日,甯德市蕉城區水密隔艙福船研究會牽頭,引進民間資本,由漳灣鎮50多位制船師傅開工建造“福甯”號。2019年2月,“福甯”號在甯德下水,12月抵達香港。疫情期間,“福甯”號因一直停靠香港觀塘碼頭受損,去年8月拖到廣州黃埔文沖船廠,漳灣鎮制船師傅前往實地翻新改造。

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年近七旬的劉細秀全程參與了“福甯”號建造,並擔任“總師傅頭”。手繪效果圖、造船模、選龍骨……他精益求精,將細節做到極致,“龍骨是福船的主梁骨,我們先確定龍骨結構,再分項施工。開始施工時,還擇一吉日,在龍骨的前邊縛了一棕片,尾部縛了一條紅布,俗稱‘頭棕尾紅’”。

“福甯”號通體采用進口菠蘿格木爲主要木材建造,長41.6米、型寬12米、主桅高28米,是目前世界上可用于航海的最大仿古福船。“‘福甯’號的建造全方位實現了一次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的傳習實踐,讓瀕臨失傳的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得以傳承展現。”劉細秀說。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是人類航海史上一項偉大發明,對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革命性作用。隨著鄭和船隊的七次遠航,鄭和寶船上的水密隔艙結構傳到海外,逐漸被世界各地的造船家所吸取。劉細秀介紹,“福甯”號福船造工考究,正是沿用中國古老的水密隔艙福船制造工藝,首尖尾寬兩頭翹,具備抗沉性、操縱性、快速性、穩定性等多種性能。值得一提的是,“福甯”號不但彩繪精美,而且船帆經放樣、裁布、縫帆筋、綸孔、染色等多道複雜工序制作而成,十分牢固,經久耐用。

坐落于三都澳之畔的漳灣鎮,是“中國水密隔艙福船文化之鄉”。漳灣福船在650年的一脈相承中將家國記憶制成凝固的曆史,在薪火相傳的授受裏把福船文化播向世界。當地主要負責人表示,此次“福甯”號成功航行,不僅展示了中國古代造船工藝的輝煌成就,也體現了蕉城區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同時,也爲海上絲綢之路注入新活力,讓更多人與這項古老而豐富的文化遺産“親密接觸”。(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李加進)

來源:福建日報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