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收好這4個養生錦囊,幫你輕松度夏!

四川健康 2024-05-05 21:30:12

四時天氣促相催

一夜薰風帶暑來

今天8時10分

我們迎來夏季第一個節氣

立夏

進入夏季

爲什麽人容易變得急躁?

養生應該注意什麽?

我們應該怎麽吃?怎麽睡?

一起來看看吧!

01 養心

進入夏季,暑熱易讓人煩躁不安,心神被擾動,出現心神不甯,心跳加速,進而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

臨床上,“雙心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高,情緒不佳極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急躁易怒、愛發脾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急躁易怒不妨這樣做!

1、拍打手臂:晚上7點~9點是血液循環的旺盛時期,可通過拍打心包經,或者按壓手臂肘窩處,這樣能有效加強心髒的供血能力以及大腦的血液循環。

【方法】手掌空心從上臂到下臂再到中指尖,拍打200次左右,左右交替,幫你養護心髒。

2、按摩中指:中指對應著心包經,做彈中指的動作可以活動心包經。

【方法】兩個中指都要彈按,100次~200次。

3、掌心屈伸:有瀉心火、通暢心經、提神醒腦之效。

【方法】采取自然站立或坐姿,身體放松,一手握拳,小指伸直,其余四指握攏,然後小指用力向掌心屈伸80次,兩手交替進行。

02 養“陽”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意思是春天的時候陽氣剛剛開始生長,到了夏天慢慢地陽氣就盛了。

夏季暑濕熱盛,濕熱對人體影響很大。此外,夏季人們貪涼且喜歡涼的食物,中醫認爲涼的食物屬寒濕之物。

因此伏暑之邪極易與濕、寒夾雜爲病,所以夏季須注意飲食,不可過食生冷,以免損傷肺、脾胃、心腦血管系統等。

陽氣不足有哪些症狀?

夏季天氣炎熱,大家都愛吃冷飲,想吹空調。寒涼會導致呼吸、消化系統極易出現問題,造成肺功能、消化功能減弱,從而引發咳喘、胃腸炎等疾病。

具體到兒童會表現爲,胃腸功能失調,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

怎麽養“陽”?

不要吃冷飲、吹空調,也不能急于減衣物、洗冷水澡,或過量吃水果,最好也不要熬夜,這樣容易損傷身體。

還有裸露腰部、肚臍,會損傷腎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同時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可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

03 養“神”

立夏後,晝長夜短愈加明顯,《內經》中記載:“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在陰氣最盛的子夜和陽氣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

夜裏23:00-1:00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辰,陽氣開始生發,若在子時(23:00-1:00)陽氣升發之時還未入睡,會打亂體內陰陽氣血平衡。

還有午睡對防病養生起著關鍵作用,中午吃完飯以後,要小憩片刻,但盡量不要別超過30分鍾。

04 養“脾”

1、吃苦菜

醫生建議,夏季氣溫高、濕度大,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菜有很多,如苦瓜、苦菜、莴筍、芹菜、蒲公英、蓮子、百合等。

2、喝薏米粥

醫生推薦夏季飲薏米粥,取粳米250克,薏米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薏米具有健脾除濕之功效,適用于夏季任何體質人群服用。

3、食鴨蛋

醫生表示,夏天易出現心火旺,可以選擇吃點鴨蛋來緩解。鴨蛋偏涼性不但可以去心火,還可補充由于出汗較多所丟失的鈉鹽,恢複體力。

4、飲姜茶

醫生建議,每天早上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陽溫中,又能助陽排寒。取生姜連皮3片,紅棗7~8枚,撕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煮15分鍾即可。

立夏

是青澀的梅子

是甘美的枇杷

也是清甜的櫻桃

四時更替,美景如斯

從初春的淺草初露

走至今日的夏花爛漫、瓜果香甜

離不開向下紮根

離不開向上生長

願你也生如夏花

以不息的動力

在屬于你的夏天裏盡情綻放

綜合:人民日報、人民網科普

1 阅读:255
评论列表
  • 2024-05-07 10:18

    初夏(五月七日)早行》 晨曉縷縷煙, 橋上人倚欄。 林中鳥歡叫, 未聞有杜鵑。 半春至入夏, 五十余幾天。 昔日壯強漢, 而今羸弱單。 妻顧營養補, 頻吃多加餐。 術後滿一月, 緩緩複元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