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七大聖結義,孫悟空實力很強而且很狂,爲何排在最後?

史書淩軒閣 2024-04-04 17:36:20

當孫悟空被菩提祖師逐出師門,他重返故鄉花果山。三年的潛心修煉,他汲取了天地之精華,練就了驚世駭俗的神通。此刻的悟空,壯志淩雲,決心引領他的猴子猴孫們共襄盛舉,開辟一片新天地。

在這段時光裏,孫悟空宛如一位雄踞山巅的豪傑,獨自樹起一面旌旗,睥睨天下,無所畏懼。他勇往直前,甚至敢于深入龍宮禁地,肆意嬉戲。自從在龍宮中取得金箍棒與戰甲,他便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孫悟空在龍宮裏撒野的情景可謂驚心動魄。他一到龍宮,便肆無忌憚地施展神通,引得海水翻騰,宮殿震動。他化身千萬,忽而在水晶宮中飛檐走壁,忽而在海底花園中嬉戲打鬧,攪得整個龍宮天翻地覆。

他好奇心重,看到寶貝就想要把玩一番,絲毫不顧及龍王的感受。猴子隨手拿起宮中的珍寶把玩,甚至將龍王的寶座當作跳板,一躍而起,在空中翻著筋鬥,引得龍宮中的水族們驚恐萬分,四處逃竄。

當孫悟空看到那根定海神針——金箍棒時,更是欣喜若狂,不顧一切地將其拔起,揮舞如意,使得海水波濤洶湧,龍宮震動不已。龍王及衆水族被他嚇得心驚膽戰,卻又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在龍宮中撒野。這場面,真可謂是“悟空一鬧龍宮翻,定海神針舞翩跹”。

孫悟空武藝超群,英姿勃發,四處尋訪同道中人,與他們切磋交流。他運用自己的神通廣大,結交了無數志同道合的妖怪,共同闖蕩江湖,留下了一段段佳話。

在神秘的妖界,七位實力非凡的妖怪因緣際會之下結拜爲兄弟,他們被合稱爲“七大聖”。這七位大聖分別是:平天大聖牛魔王、覆海大聖蛟魔王、混天大聖鵬魔王、移山大聖獅駝王、通風大聖猕猴王、驅神大聖禺狨王,以及我們熟知的齊天大聖美猴王。

不同于金庸筆下的“江南七怪”那般只會逞口舌之能,這七位大聖的實力絕對不容小觑。特別是牛魔王與孫悟空,這兩位的實力更是超凡脫俗,令人敬畏。而他們所結拜的兄弟,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倘若他們只是小鑽風那般的小妖,又怎能入得了孫悟空與牛魔王的法眼,與他們並肩成爲兄弟呢?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在這七位大聖中,爲何齊天大聖孫悟空會排在最後一位?是因爲他的實力不濟嗎?顯然不是。孫悟空的威名在妖界乃至三界都是響當當的。那麽,這其中的緣由究竟是什麽呢?

孫悟空,那位桀骜不馴的猴子,曾誅殺混世魔王,勇闖龍宮,大鬧地府,甚至自诩爲“齊天大聖”。孫悟空自認爲,他的英勇與無畏在三界之內無人能及。如果有人告訴孫悟空,鴻鈞老祖在背後議論他,說不定他會毫不猶豫地找上門去,與老祖一較高下。

然而,這位桀骜不馴的大聖,卻願意放低身段,稱呼其他六位大聖爲“大哥”。這是爲何呢?其實,這並非孫悟空的性格轉變,而是他對實力的尊重。在孫悟空眼中,這六位大聖的實力不僅與他相當,甚至有可能超越他。孫悟空深知,在這個以實力爲尊的世界裏,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贏得他的尊敬。

在《西遊記》中,牛魔王的實力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他與孫悟空的實力旗鼓相當,每一次的交鋒都讓人熱血沸騰。而牛魔王的稱號“平天大聖”,也與孫悟空的“齊天大聖”相映成趣。

牛魔王,這位與衆不同的妖聖,擁有一匹神奇的坐騎,名爲“避水金睛獸”。在《西遊記》的衆多角色中,他無疑是少數幾個散發出大哥氣質的存在,仿佛是天生的領袖,令人信服。

想象一下,牛魔王與孫悟空的正面交鋒:兩位強者,無需任何法寶,僅憑自身的武藝,便展開了一場激戰。一百回合過去,仍難分高下。這一幕,足以彰顯牛魔王的非凡實力。

某次,牛魔王正趕著去朋友家赴宴,途中偶遇孫悟空。他隨手一揮,便輕松架住了孫悟空的金箍棒。然後,他打了個哈哈,就那樣潇灑地離去了。孫悟空望著他的背影,竟沒有絲毫阻攔的意圖。

牛魔王的風采,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武藝上,更在于他的氣度與風範。他在戰鬥中展現出的從容與寫意,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戰鬥本身的美感。孫悟空雖然桀骜不馴,但在牛魔王面前,也不得不折服。

孫悟空之所以心甘情願排在七大聖之末,不僅是因爲其他六位妖怪的實力強大,更是因爲他自己初出茅廬,尚未在江湖上闖出名堂。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選擇了低調與謙遜,而這,也正是他成長爲一個真正英雄的開始。

當然,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西遊記》原著裏提到過的。孫悟空自己說,他排在老七,是因爲他個子矮小!

在《西遊記》第41回,唐僧不幸被狡黠的紅孩兒設計擒獲。得知師父遭難,孫悟空急忙趕來,試圖通過和紅孩兒拉關系救出師父。他親切地稱紅孩兒爲“賢侄”,並自我介紹道:“我是那五百年前掀起天庭風波的孫悟空。在鬧天宮之前,我遊曆了四大部洲,你的父親,威名赫赫的牛魔王,與我結爲生死兄弟,他身形魁梧,被封爲平天大聖,是我們的兄長……而我,雖然身形較小,卻得到了齊天大聖的雅稱,排在兄弟之末。”

孫悟空的話語中透露出他們結拜的淵源,原來,他們並非按照年歲或資曆排序,而是以身材論英雄。身軀雄壯者居首,而身形瘦小者則位列其後。盡管孫悟空神通廣大,但在這些結拜兄弟面前,他並不爭強好勝,而是選擇了謙遜退讓。

0 阅读:3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