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HIV攜帶者感染猴痘的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

同基聲 2024-03-25 11:46:45

文章原名爲

“北京17例HIV合並猴痘病毒感染者臨床特征分析”,

作者爲房媛,閻本永,賈琳等人。文章于2024年1月刊發在《中國艾滋病性病》雜志上。

這篇研究論文主要分析了北京地區17例HIV合並猴痘病毒(MPXV)感染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轉歸情況,旨在爲臨床診治HIV合並MPXV感染者提供參考。

研究發現這些患者主要爲男性同性戀者(MSM),大多數在感染前未接種過天花疫苗。

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皮疹、發熱、淋巴結腫大等,且大部分患者的HIV感染得到了良好控制。

所有患者經過對症治療後均已好轉出院,無死亡病例。研究強調對HIV合並MPXV感染者,尤其是免疫功能較低的患者,應給予足夠重視,並建議爲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種預防性疫苗,同時強調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摘要

目的:分析北京地區HIV合並猴痘病毒(MPXV)感染者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轉歸情況,爲臨床HIV合並MPXV感染者臨床診療提供依據。

方法: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與免疫醫學科自2023年6-7月收治的17例HIV合並MPXV感染的患者,回顧性分析其流行病學特征、首發症狀、臨床表現、CD4細胞、HIV載量、CART情況及效果等情況。

結果:17例患者均爲MSM,中位年齡30(26,33)歲,中位發病時間8(5,9)天,發病前均有男男性行爲,僅有1例患者在幼年時期接種過天花疫苗,其他16例均未接種過天花疫苗。患者臨床表現以皮疹(17例)、發熱(15例)、淋巴結腫大(8例)爲主,典型皮疹表現在生殖器、四肢、顔面、軀幹等部位。17例患者中有15例已接受CART,12例CART時間超過5年,10例CD4細胞計數≥500個/μL,13例HIV RNA低于檢測值下限。17例患者經對症治療均已好轉出院。

結論:臨床上對于HIV合並MPXV感染者,尤其是CD4細胞<200個/μL的患者,務必給予足夠重視。在有效防治MPXV感染方面,應優先爲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種預防性疫苗,此外,對于未CART的HIV感染者及CD4細胞<200個/μL的人群進行積極健康宣教也至關重要。

介紹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既往主要流行于非洲西部和中部。自2022年5月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收到除非洲國家和美國外,多個國家暴發的猴痘人際傳播病例報告,並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成爲“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目前,全球監測到的猴痘病例主要集中在MSM和雙性戀群體,約87.3%的患者爲同性戀、雙性戀等有男男性行爲者。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尼日利亞暴發的猴痘疫情中病死率約爲6%,7例死亡患者中有4例合並有艾滋病。因此,爲提高對該疾病的認識,爲臨床HIV合並MPXV感染者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對2023年6月10日至7月31日期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收治的17例MPXV合並HIV感染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于2023年6月10日至7月31日確診並收治的17例MPXV合並HIV感染者。艾滋病和猴痘的診斷分別參照《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和《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研究對象納入標准:1)HIV抗體篩查試驗陽性和HIV補充試驗陽性患者;2)經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或靜脈血等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MPXV核酸陽性。本研究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批號:LL-2023-035-K)。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方法

回顧性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MPXV感染相關的流行病學史、天花疫苗接種史、臨床表現、臨床並發症、HIV感染確診時間、實驗室檢查(CD4細胞、HIV病毒載量、MPXV核酸Ct值)、艾滋病CART方案及療程、臨床治療結果等資料。臨床資料均來自入院時采集和檢測的數據,疱疹液、咽拭子、肛拭子、靜脈血MPXV核酸由北京市豐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

3統計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值和四分位數間距 [ M(P25,P75)] 進行描述。

研究結果

1一般情況及既往接種史

17例患者年齡中位數爲30(26,33)歲,均爲MSM。除HIV感染以外,合並梅毒者9例,合並肺結核、尖銳濕疣、淋病、肛周膿腫各1例。15例患者此次入院前已接受CART。17例患者于發病前3周內均有同性性行爲,其中15例自訴通過肛交感染,各有1例自訴通過口交或接吻感染。1例患者出生于1981年,幼年時曾接種天花疫苗,余16例患者均未接種過天花疫苗。

2HIV相關檢測治療情況

10例患者CD4細胞≥500個/µL,13例患者HIV RNA低于檢測值下限(<50 copies/mL)。4例患者HIV RNA高于檢測值下限,其中2例接受CART時間≤6個月,感染MPXV時HIV病毒載量較初始CART時已明顯下降,考慮CART後病毒學得到有效控制,不考慮爲低水平病毒血症。另2例未啓動CART,1例自2019年間斷服用比克恩丙諾片進行暴露前預防,入院後CD4細胞爲384個/µL。另1例入院後CD4細胞爲129個/µL,未合並機會性感染。12例CART時間超過5年。

3猴痘發病時間

17例患者自合並MPXV感染後到首發症狀(即潛伏期)中位時間8(5,9)天。CD4細胞<200個/µL的患者共2例,潛伏期中位時間11.5(2,21)天。CD4細胞≥200個/µL的患者共15例,潛伏期中位時間8(5,8)天。

4猴痘臨床表現

17例患者均出現皮疹,其中有13例起始症狀爲皮疹,皮疹起初呈臍狀中央浸漬的膿疱丘疹、充滿液體的囊泡、潰瘍或結痂;皮疹表現根據病程變化有較大差異,其中16例患者會陰部有典型皮疹。此外,四肢、軀幹、顔面、頸部等部位的皮膚也有累及(圖1)。15例患者在皮疹發生前後出現發熱,體溫最高39.0℃,最低38.2℃;8例患者合並淋巴結腫大,3例患者合並咽痛,3例患者合並尿痛,1例(5.9%)患者合並腹瀉。有1例曾接種天花疫苗的患者此次在HIV合並耐利福平肺結核的基礎上發生同性高危性行爲(自訴擁抱、親吻、口交總時長超過30min)後感染猴痘,皮疹較其他患者更爲嚴重,皮疹累及範圍更廣、皮損程度更深、病程長達30天,爲17例患者中病程最長的病例。發病時CD4細胞僅101個/µL。

5MPXV檢測情況

17例患者疱疹液MPXV核酸檢測均爲陽性,14例咽拭子陽性(另3例未行咽拭子檢測),14例靜脈血陽性(另3例未行靜脈血檢測),6例肛拭子陽性(另11例未行肛拭子檢測)。

6治療和轉歸

17例患者入院後確診爲猴痘的時間爲1~2天。17例患者出現首發症狀到皮疹結痂脫落中位時間16(12,17)天。CD4細胞<200個/µL的患者共2例,出現首發症狀到皮疹結痂脫落中位時間19.5(9,30)天。CD4細胞≥200個/µL的患者共15例,出現首發症狀到皮疹結痂脫落中位時間16(12,17)天。臨床治療以退熱、止痛等對症治療方式爲主,合並其他感染者予以相應抗感染治療。經一般對症治療後患者體溫均恢複正常,疱疹結痂脫落,好轉出院,無死亡病例。

結果討論

MPXV是一種人畜共患DNA正痘病毒,該病毒最初于1958年在實驗室猴子中發現並引起關注,20世紀70年代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首次確認可引起人類感染。自發現以來,已有多起疫情暴發記錄。

2023年6月我國新增報告猴痘確診病例106例,MPXV短期內在多地區、多群體間廣泛傳播。猴痘的傳播途徑包括動物傳人和人傳人,其中人傳人又分爲直接接觸、通過汙染物間接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垂直傳播、經皮侵染、通過其他體液傳播等途徑。

研究人員在靜脈血、精液、直腸等標本均檢測出MPXV,表明通過性接觸直接接觸體液可能感染MPXV並引起臨床相關症狀。本研究17例HIV合並MPXV感染者均爲MSM,且均經人傳人中的直接接觸而感染MPXV,臨床表現顯示猴痘患者的皮疹發生部位可能與其性接觸方式有關。鑒于觀察的病例有限,期待後續會有大量的臨床病例可以提供更多的猴痘發生部位與性接觸關系的證據。

本研究發現CD4細胞<200個/µL的HIV感染者其猴痘病程相對較長,但CD4細胞是否影響猴痘的預後仍需更多臨床數據進一步驗證支持。雖然本研究涉及的17例研究對象預後均良好,但對于晚期和未控制的HIV感染者在感染MPXV後更可能出現重症或病程遷移。

在2022年猴痘疫情暴發期間,CD4細胞<200個/µL且有猴痘嚴重表現的HIV感染者治療難度很大,部分病例出現嚴重臨床表現,甚至導致死亡。HIV病毒載量對猴痘病程及預後是否有影響,仍有待更多數據驗證和支持。

需引起關注的是,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曾接種天花疫苗,確診時同時合並耐利福平肺結核,一方面提示HIV感染者既往接種天花疫苗後對MPXV的免疫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提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合並機會性感染可導致MPXV感染風險增加,病程延長,甚至可能影響預後。

猴痘爲自限性疾病,病死率低,大部分患者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尚不清楚艾滋病是否是猴痘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發現的猴痘合並HIV感染者大多數病情較輕,感染或不感染HIV的MSM之間MPXV感染也沒有明顯的臨床差異。

由于本研究開展時間較短,在此期間我院收住的猴痘患者中不合並HIV感染的患者例數較少(僅有3例),與合並HIV感染的猴痘患者(17例)不宜做比較,後續若有足夠的樣本量,有必要對比這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與臨床結局。綜上,研究提示臨床上對于HIV合並MPXV感染者,尤其是CD4細胞<200個/µL的患者,務必給予足夠重視。在有效防治MPXV感染方面,應優先爲HIV感染者及MSM高危人群接種預防性疫苗,此外,對于未CART的HIV感染者及CD4細胞<200個/µL的人群進行積極健康宣教也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丙型肝炎學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1, 27(11):1182-120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2, 20(8):676-677.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J].中國病毒病雜志,2022,12(4):245-254.

·END·

信息來源:房媛,閻本永,賈琳,等.北京17例HIV合並猴痘病毒感染者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4,30(1):8-11.  DOI:10.13419/j.cnki.aids.2024.01.02

0 阅读:17

同基聲

簡介:2004年8月成立防艾草根,防艾檢測感染者關懷.阻斷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