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懿莊皇後生前只是王妃且不受明世宗喜愛,明神宗使其祔享太廟

史海撷英 2024-05-06 15:58:24

隆慶六年(1572年)八月初四日,驸馬都尉許從誠來到金山孝懿皇後陵園行祭告禮,准備打開隧道,將其梓宮遷葬于天壽山昭陵。

許從誠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五女嘉善公主驸馬。從輩分上算,是孝懿皇後夫君明穆宗朱載坖的妹夫,當朝皇帝明神宗朱翊鈞的姑父。

當年五月,明穆宗駕崩,其陵園名曰昭陵,位于昌平大峪山。不過此時穆宗皇後、仁聖皇太後陳氏,以及新天子神宗生母、慈聖皇太後李氏依然健在,這位孝懿皇後是何許人也?其陵園爲何在用來安葬妃嫔、王妃和皇子的金山,而不是帝後陵寢所在的天壽山呢?

不受待見的裕王妃

孝懿皇後姓李氏,順天府昌平縣人,錦衣衛百戶李銘之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九月十七日,明世宗朱厚熜傳谕禮部,讓他們在京師舉行海選,爲皇三子裕王朱載坖和皇四子景王朱載圳選妃:“丙申,上谕禮部:‘朕子裕王、景王年已長成,理宜婚配。其悉錄京城內外女子年十四至十六者,送諸王館候選。欽天監擇吉以聞。’”

禮部的動作很快,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選出來良家女子一千二百人。經過司禮監太監和宮中女官的嚴格挑選,李氏以及順天府民王相之女被確定爲裕王妃以及景王妃的人選。當年十一月初一日,李氏和王氏入宮暫住,准備在次年擇吉成婚。

朱厚熜

自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憲宗第十三子榮王朱祐樞成婚以來,大明王朝已經有五十年時間沒有在京師舉行過親王大婚禮儀了。從明世宗本人到大部分的禮部官員,對此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

經過一番探究,禮部官員指出本朝親王大婚分爲兩種。其一是太祖洪武年間的“以父婚子”,行禮于禁中(即紫禁城內)。其二是宣宗宣德以及孝宗弘治年間的“以兄婚弟”,則在外府行禮。如今裕王和景王都是皇子,理應行禮于禁中。然而自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皇次子莊敬皇太子朱載壑不幸薨逝之後,世宗就迷信于“二龍不相見”的說法,不肯和兩個兒子裕王以及景王見面。故而對于禮部的請求,世宗一口回絕,命婚禮于王府內舉行:“甲申,禮部疏奏:‘累朝親皇婚禮,洪武年間以父婚子,皆行禮禁中,將之國而後出外府。弘治、宣德間以兄婚弟,移出外府,既成婚而後之國。今二王婚禮似當從皇祖之制行于禁中。’得旨于各府行禮。”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初三日,太傅兼太子太師成國公朱希忠持節,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徐階捧冊,封李氏爲裕王妃。初八日,裕王到文華殿受醮戒,行親迎禮,隨即和王妃李氏一起到王府之中行禮。次日,朱載坖和李氏一起入宮朝見,大婚儀式正式完成。

世宗長孫的生母

雖然朱載坖做了皇帝後以好色而聞名,但當他還是裕王的時候,卻不敢在父皇世宗的眼皮底下出幺蛾子。從史書記載來看,這位裕王殿下和李王妃的感情還不錯。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日,李氏生下了裕王嫡長子朱翊釴。世宗共八子,但此時在世的僅有裕王和景王二人。同時由于景王婚後尚未有子嗣,李氏所生的朱翊釴就是世宗的長孫。故而圍繞著朱翊釴的誕生,一場暗戰就此在朝堂上展開。“禮部請告于郊廟、社稷,诏告天下,令文武群臣稱賀。上曰:‘此所具儀,太孫之禮也,豈可不俟君命?第遣官奏告玄極寶殿及奉先殿,群臣不必稱賀。頒诏無謂,已之。’”

朱厚熜

自莊敬皇太子薨逝之後,世宗就未再冊立儲君。由于裕王和景王之間的年齡差距僅有一個月,故而二王之間的奪嫡之爭非常激烈。這一次皇孫的降生無異于給裕王派打了一劑強心針。當然世宗的政治警惕心也非常高,立刻駁回了禮部的請求。道理很簡單,如果讓朱翊釴使用了皇太孫的禮儀,是不是就要給裕王一個皇太子的身份呢?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正月,李氏又生下裕王長女。一時間朱載坖兒女雙全,看上去似乎春風得意,在繼承權上力壓弟弟景王一頭。然而福兮禍所依,很快裕王就會品嘗到政治鬥爭的險惡。

當年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不過半年的裕王長女不幸夭折。世宗對這位孫女的感情十分淡漠,以其之死爲“下殇”,下旨按常儀之半來舉辦她的喪禮。到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初五日,五歲的朱翊釴不幸夭折。爲了敲定他的身份,景王黨的大學士嚴嵩趕緊上奏,給了朱翊釴一個裕世子的名分。“大學士嚴嵩等言:‘親王之子曰世子。今若稱長子,是與郡王之子同也。乞特賜追封,庶于典禮爲合。’上命追封爲世子,其祭葬視世子已封者例。”此舉無疑也是對裕王的敲打,裕王的兒子只能是世子,不要想太多。

裕王妃之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四月十三日,裕王妃李氏去世。對于禮部在奏疏中將李氏之死稱爲“薨”,世宗大爲震怒,認爲“失體”,特旨命改爲“故”。

親王妃去世不能稱薨嗎?翻閱《太祖實錄》,早在洪武九年(1376年)晉恭王妃謝氏去世之時,史書中便稱之爲薨。之後因循慣例,不但親王妃,連郡王妃去世也稱爲薨。考慮到四年前裕王生母康妃杜氏去世之時,世宗也公然違背祖制,不許朱載坖爲其服喪三年,可見皇帝確實不待見裕王,連帶著其生母和王妃也因此受到牽連。

孝懿莊皇後

當月二十八日,禮部左侍郎茅瓒、右侍郎袁炜,工部左侍郎盧勳,戶部左侍郎蔡克廉以及欽天監監副潘一元奉旨前往金山,爲李氏相擇墳所。當年七月初九日,裕王妃李氏被安葬于金山豐峪口。

一直都說明世宗刻薄寡恩,確實不算誣蔑于他。李氏落葬不過才一個月,皇帝就下诏爲裕王挑選繼妃。按照禮法,裕王至少應該爲李氏服喪一年,世宗此舉自然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九月初九日,監生陳景行女之女陳氏被選爲裕王繼妃。

孝懿莊皇後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朱厚熜駕崩,由于事發突然,因此並未留下遺诏。大學士徐階代爲起草遺诏,命裕王朱載坖繼位,即明穆宗。

隆慶元年(1567年)正月二十七日,裕王繼妃陳氏被冊立爲皇後。就在同一天,穆宗又下旨追尊元妃李氏爲孝懿皇後,嫡長子朱翊釴爲憲懷太子,嫡長女爲蓬萊公主:“癸未,敕谕禮部曰:‘朕茲笃彜倫,遵舊制,加谥元妃李氏爲孝懿皇後,裕世子爲憲懷太子、藍田王爲靖悼王,追封長女爲蓬萊公主、次女爲太和公主。爾禮部其具禮儀來聞。’”

孝懿皇後作爲原配,將來要和皇帝一起升祔太廟。但是穆宗沒有其父世宗臉皮那麽厚,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把已故皇後的牌位放進太廟去占位置。而且當年世宗爲了讓孝烈皇後祔廟,遷走了仁宗朱高熾的神主,一時間引發了輿論大嘩。

朱載坖

穆宗即位之初,朝中又有很大的呼聲要將他祖父睿宗朱祐杬的神主遷走。所以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穆宗沒有讓孝懿皇後神主祔廟,只是先讓其祔享于神霄殿。而在當年二月,穆宗又封孝懿皇後之父李銘爲德平伯。

到了隆慶四年(1570年),穆宗還將前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的故宅賜給了李銘。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德平伯李銘去世,剛繼位不久的明神宗朱翊鈞賜封其爲太子太保,又賜其享堂和護墳地土六千五百二十六畝。

遷葬昭陵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明穆宗朱載坖駕崩,遺诏皇太子朱翊鈞繼位,即明神宗。在文武大臣給朱載坖上尊谥曰“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廟號“穆宗”之後,孝懿皇後的谥號也要隨之更改。又因爲李氏是元妃,所以她的谥號可以“系帝谥”,即可以有穆宗谥號中的最後一個字:“莊”,谥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俪天襄聖莊皇後”,簡稱“孝懿莊皇後”:“惟先帝留情故劍,雖蘭宮之大號已崇。今皇上灑泣靈楸,乃桂殿之芳聲尚閟。匪薦隆名之舄奕,曷揚厚德之輝光。臣等仰體孝思,俯詢輿論,宜天錫之曰孝懿貞惠順哲恭仁俪天襄聖莊皇後。上配尊稱于太室,下垂令範于中闱。”

八月二十二日,神主命鎮遠侯顧寰爲提督官,護送孝懿莊皇後梓宮遷葬于昭陵。當年九月十一日,穆宗莊皇帝與孝懿莊皇後梓宮合葬于昭陵。二十四日,帝後神主同時升祔太廟。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裕王繼妃、穆宗皇後、仁聖貞懿康靜皇太後陳氏崩。然而有孝懿莊皇後在,陳氏只能被谥爲“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簡稱“孝安皇後”。其神主也不得祔享太廟,而只能奉祀于奉先殿別室。

昭陵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裕王側妃、穆宗皇貴妃、明神宗生母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後李氏崩。雖然是皇帝生母,李氏也只能被谥爲“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後”,簡稱“孝定皇後”,神主別祀于崇先殿。

孝懿莊皇後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卻見證了嘉靖朝詭谲雲湧的政治惡鬥。不妨想象一下,李氏死後不過一年時間,裕王嫡長子也不幸夭折,這其中真的沒有一點聯系嗎?或者換句話說,景王一黨就沒有在其中起到任何作用嗎?明代由王妃出身的皇後並非個案,比如燕王妃徐氏、郕王妃汪氏,但像裕王妃李氏這樣沒做過一天皇後卻能祔享太廟的,有且只有她一人。

1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