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景點莫成“半拉子”工程

經濟日報 2024-05-12 06:40:38

近幾年,隨著文旅市場持續升溫,各地打造的網紅景區景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近日媒體調查發現,因投資中斷、違規占地等原因而陷入停擺、爛尾的“半拉子”項目不時出現,造成較大資源浪費。

文旅産業既提供精神産品、創造精神財富,又拉動經濟促進就業、創造物質財富,是既“富口袋”又“富腦袋”的産業。在互聯網時代,各地打造網紅景區、景點,積極發展文旅産業,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值得肯定,一些成功的文旅項目可以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成爲拓展消費市場、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這些成功的案例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與此同時,在少數地區,部分景區、景點項目建設存在盲目上馬的現象,不顧實際、貪大求全,導致半途而廢,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打造網紅景區、景點首先應該依法合規,秉持“端多大碗,盛多少飯”的理念,量力而行推進文旅産業發展。爲此,各地應尊重文旅産業自身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加強文旅項目建設的前置審批流程,在選址、土地、環評、可行性研究等多個環節進行嚴格審定,立足自身發展實際來推動景區景點項目規劃建設。同時,積極探索構建全鏈條的監管體系,防止文旅項目開發“先上車後買票”,以及違規審批、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帶病上馬”問題出現,避免項目建設“大手筆”立項,“半拉子”收尾。

打造網紅景區、景點還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旅資源,以文化賦能景區,做到內涵豐富、特色彰顯。未來的網紅景區,除了要有獨特的風景,更要有“詩和遠方”,應立足于當地獨特文化,明確自身定位,深入挖掘和展示文化內涵,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俗套。同時,積極塑造個性品牌,同城市形象聯動,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IP,不斷創新旅遊供給,建設文旅消費新場景,持續吸引和留住遊客。比如江蘇常州,憑借“無中生有”“借題發揮”的創新精神,將龍城與恐龍融合,讓“一頭恐龍”裂變成館、園、城,走出了一條“資源創造型”文旅融合發展新路。

打造網紅景點是文旅發展的催化劑,推動網紅變長紅,還需要在提升服務質量上下功夫。爲此,各地在推進文旅項目建設過程中,應把提供更暖心、更貼心的個性化服務作爲重中之重,通過全過程、細致入微的服務,讓遊客感受到溫馨和舒適,提升旅遊城市形象和口碑,從而帶動文旅消費,推動産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