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山島大伯墩濕地公園裏,人人都會忍不住喊一句:嗨!螃蜞

愛寫遊記的江南小哥哥 2024-02-27 16:01:28

寫在前面的話

接上一回,來到雙山島上最大的景點大伯墩濕地公園。延伸到蘆葦叢深處的棧道,雖然有分叉,但堅持往一個方向一直走,可以到另外一個出口。這裏也是鳥類棲息的好地方,尤其是夏天江水退潮後,看見密密麻麻仿佛千軍萬馬在爬行的小精靈,大家一定會忍不住喊一聲:嗨!螃蜞。

1.雙山島最大的景點大伯墩濕地公園

大伯墩濕地公園,算是雙山島最大板塊的景點了。公園裏的棧橋,往各個方向伸展著,一直延伸到消失于視野之外。公園的四季,都有帶著顯著氣候特點的造型,讓你不得不多跑幾趟,才能夠集齊春夏秋冬的模樣。

路邊劃線的停車位,遠遠供不應求。看看長長的隊列,這都是遊客們用實際行動投票的結果,當然是一手的真實反饋。相比而言,根據碼頭的距離來丈量,步行和非機動車找到這裏,需要一定的體力儲備。

大伯墩濕地公園受大家青睐,因爲這裏既是休閑步行的好去處,同時也是學習自然知識的天然課堂。寓教于樂,開闊視野,培養興趣,往往能産生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所以遊客中,帶著未成年人的比例特別高。

有些遺憾的是,雖然棧道的主體部分很平坦,但出入口、部分連接處還是有上下台階的起伏,對于有行走障礙的人士,無法順利完成無障礙通行,免不了增加許多波折。

2.來了忍不住喊一聲嗨!螃蜞

濕地公園就在一大片灘塗上,尤其是夏季的景色最爲誘人。每到江水退潮後,無數的小螃蜞密密麻麻,仿佛千軍萬馬在爬行。此時,大家假惺惺地說了聲:嗨!螃蜞,然後踩進淤泥中,興奮地將它們一網打盡。

貫穿在公園裏的溝壑彎彎曲曲,看上去基本幹涸。天氣雖然晴朗,但空曠的野外也還是有些寒冷,甚至局部地帶有些冰凍的生硬感。

棧道其實都是懸空架設的,只不過很大一部分隱藏在蘆葦叢中。與溝壑交彙的地方,才能感覺出人正走在橋上。一年四季的某些時刻,這裏應該也是波浪起伏、水流潺潺的樣子。

某些低窪地帶的積水很多,仔細看沿著溝壑的邊沿,是人爲的改造痕迹。這裏有很多整齊的木樁,筆直地插在泥地裏,仿佛就是一道籬笆。

這邊的布置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只不過材料換成了類似于玻璃,抑或是材質略硬的絲網,外形與人工飼養的蟹塘有些雷同。不過,也驚訝地發現,多處都出現的同類配置似乎都只有一側部署,沒有在溝壑兩邊對稱布置。現場看見時,雖然抿了一口82年的可樂,還是沒有理想的答案。

這個包圍圈顯得規格更高了,四四方方很嚴密。不過,領地目前看起來完全雜草叢生,實在無法聯想,也無法勾勒出裏面滿是收獲的畫面。

大片的淤泥,比起泥巴的本色,有的還泛起了綠色,用作肥料的話估計效果更好。想起廣告裏鋪天蓋地的海藻泥功效,想起電視裏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泥巴浴活動,本著至死仍是少年的精神,就會有一種奮不顧身下去玩泥巴的沖動。這個沖動瞬間被一陣醍醐灌頂的交流所消滅,這是旁邊正在耐心告誡孩子的聲音:“別動,下面髒,你幹嘛來了,要記住寫到寒假裏的作文裏。”分貝不高但令人警醒,直擊內心的蠢蠢欲動。

站在棧橋上,本來就已經相對墊高1米多了,再看看旁邊的蘆葦,依舊是高出不少。估計將打籃球的一些巨星們放在裏面,也完全可以掩蓋他們魁梧的身形。

3.休息場所串聯在行進路線中

幾乎純色的背景,搭配幾棵光禿禿的枝幹,仿佛看到了北方冬季一片金黃的肅穆景象。其實也僅限于這類場景,畢竟因爲氣候的溫和,外圍的常綠植物還是比比皆是。

樹枝的末梢,能看得出已經開放了不少近乎白色的花瓣,也展現了勃勃生機。新的季節輪回又悄然前進了一步,試想,已經立春了,花兒綻放了,真正的春天還會遠嗎?

稀疏的樹林,在不同角度的陽光照射下,也有不一樣的光影效果。透過樹林還能看到有房屋,公園裏也設置了許多休息場所,且行且小憩,將整個布局串聯起來。

聽濤軒,看起來是一家餐廳會所,當時沒有營業。眼下看起來很低調,等到外部環境就像店名描述的那樣,邊吃邊聽到濤聲的時候,這裏就是名副其實的水上餐廳了。

飛鳥屋,看起來下面是個小型的展覽室,樓上則是觀鳥台,同樣也是鐵將軍把門。門裏的樓梯上已經有人“破解”了難題捷足先登,起了不太理想的示範作用。門外的小夥伴心有不甘,還在琢磨如何實施相同的迂回路由,能順利實現目標。

棧道沿途基本沒有設置垃圾箱,在休息的場所才能看到。這樣的涼亭略顯簡陋,不過畢竟它還是有遮風擋雨的作用。誰能預料,保不齊在這裏與心儀的對象,發生涼亭偶遇的佳話呢?當然,心儀的不是指紅粉佳人,而是來這裏做客的各種可愛的鳥類。

4.感受似曾相識的課堂氛圍

棧道就這樣繼續通向公園腹地,堅持朝一個方向一直走,也能走到另一端出口。期間還有分岔口,最終都能殊途同歸。

在棧道的兩側豎立了很多鳥類和魚類的標牌,都是在這片區域出現過的品種。這也是課堂的一種直接表現形式,既普及了動物知識,又可以提醒和呼籲大家加強動物保護的觀念。

展板上采用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了小動物,雖然現在電子信息都是海量,搜索引擎也很強大方便,接觸這樣的方式越來越少。不過看到平面、紙質讀物,哪怕是快餐文化,也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文字介紹中常常有很多生僻字,反正閑著無聊,隨機觀察了幾組人群,帶孩子的家長往往會馬上拿出手機,找到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除此以外的人群,大多是先用正常音調通讀,遇到生僻字會略有停頓,然後表現出一絲狐疑,不自信地嘟哝,喃喃自語,聲音越來越微弱,直到拂袖而去。因爲觀察樣本不充分,所以很難判斷,他們的表現,是否像極了生活中的你我他?

生活不僅僅是美好,也有很多不和諧的現象。展板上的貼紙損毀,旁邊還有碎片,看起來是人爲的撕扯。這種表現,與文明背道而馳,令人厭惡。

再看看長江裏的魚類,圓滾滾的江豚因爲萌萌的外形,很有喜感。在一系列保護措施下,如今生長環境也有所改善。否則,環境惡化下去,將來它們只能變成一張張幹癟的圖片和標本,與世人見面了。

物以稀爲貴,曾幾何時,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因爲過度捕撈,十分稀少,當時就連肉眼很難看清的透明的那種小魚苗都不放過。而成形的刀魚,更是變成了市場上追捧的天價美食,靖江的刀魚馄饨很有特色。

河豚則是讓人又愛又怕的食材,味道鮮美但對于烹饪全過程都有精確的要求。雖然餐飲的消耗量挺大,好在如今開始了大量的人工養殖,可以補充更充足的原料。江南的許多人家,到了固定的時段,趨之若鹜地去往長江邊的靖江、張家港、常熟等地的老牌江鮮餐廳,去品嘗一下合適的江鮮,已經成爲了每年的慣例。就像是采買自然生長的應季蔬菜一樣,錯過了時節,在當年總會有一些味覺上愛而不得、意猶未盡的遺憾。

回到接近出口的位置,通道忽然寬敞了很多,仿佛雙車道一下子擴充到了八車道。不經常保持一定運動量的話,走這麽一圈還是會微汗的。至于是香汗還是臭汗,曆史也沒有定論。只不過微信上增長的步數和直接飙升的運動排位,是實實在在的。

回到了環島公路上,依舊是長長的車隊。有人離開,馬上就有見縫插針的下一位。這種循環就像四季的變幻,一直周而複始。

0 阅读:10

愛寫遊記的江南小哥哥

簡介:自由行,始終在路上。一邊行,一邊記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