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突然加速下降!啥原因?神舟十八號3位航天員,如何應對?

環球科學貓 2024-05-16 11:25:30

中國空間站軌道突然加快下降!什麽情況?神舟十八號航天員還在裏面,如何應對?

的確,通過對中國空間站的軌道檢測數據來看,中國空間站的確出現了加快下降的狀態,那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還在空間站之中,要如何來應對這個問題呢?下面就詳細來說明一下。

中國空間站突然加速下降!是什麽原因?

大家可以通過對中國空間站的軌道數據變化看到,的確下降的幅度是提升了不少,來自SegerYu給出的數據圖來看——至少從線路的幅度來說,這完全是可以看得明明白白的,那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中國空間站如果稍微進行軌道下降,這沒有問題,畢竟在運行的過程之中,也會受到“微弱大氣”的影響。

但是這個“加速”的變化,那肯定就不是一種正常現象了,這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因素的,那是什麽原因呢?其實,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了,這裏面可能是與太陽存在關系。

大家都知道,我國不少地區都出現了極光現象,然而這極光活動是來自太陽變化帶來的,而太陽是在第25個周期活動之中,並且就在極大值巅峰時段左右,出現了連續的爆發活動,其中X級別耀斑在今年非常多,越強,它帶來的影響就越大。

恰好,在5月太陽的活動也是如此,我國甚至還發布了超大地磁暴預警,也就是最大級別達到超大地磁暴(Kp=9)水平。

而這也是因爲太陽活動強烈引發的現象。

而受到地磁暴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電離層將會出現擾動,短波通信和導航定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高層大氣密度顯著增加,將導致低軌衛星軌道衰減加劇。

看到沒?這說明了對太空的影響是存在的,而對中國空間站來說,其影響也是存在的。

其實我國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也早就說明了,在地磁暴的發展之下,可能會對空間站産生影響,空間站可能會因大氣拖拽造成軌道高度下降。

所以,大家看到空間站的軌道加速下降,就可能是因爲這段時間的太陽活動太過于凶猛了,以至于出現這樣的現象。

當然,對于地球上的人來說,這種影響是可以忽略了,大家除了看到美麗的極光之外,就沒有什麽了。

所以,從數據上來看,中國空間站加速下降,這可能就是因爲太陽活動帶來的,太強了,這就是原因,這也是抛開中國空間站本身微弱下降之外的主要因子吧。

神舟十八號還在執行任務,如何應對?

沒錯,在太空之中,中國空間站都受到了這麽大的影響,那對航天員來說,是不是也有影響?

其實這個不用擔心,我國既然已經發布了太空預警,那肯定對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來說,也是有預警的。

一般來說,在發布預警之後,三位航天員就不能出艙進行任務活動,只能在艙內。

因爲中國空間站在面對大規模高能粒子的時候,會産生防禦的能力,在高能粒子撞擊到空間站的時候,大部分都會被反彈走,從而達到保護航天員的作用。

如果出現了更強的活動,航天員還有專門的風險避免措施,可以采取在空間站內部結構比較厚的區域,然後避免其受到影響。

所以,對于執行任務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來說,完全沒有什麽問題。

當然,對于空間站下降的問題,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也有應對措施,只需要進行對空間站軌道進行調整就行,調整所使用的東西也早就抵達了空間站。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執行空間站任務的時候,要爲航天員進行貨運物的輸送,自從天舟六號之後,包括在2024年發射的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都是屬于我國升級版的飛船,對貨物艙進行了較大改進,大幅度增強密封艙的貨物運輸能力,給航天員提供的物資將可以支撐更長的時間。

相較于此前批次,新批次飛船對密封艙的容積進行加大,運力提高了約500千克,將由此前“天舟五號”的6.9噸提升至約7.4噸。

基于運力的提升,空間站任務“天舟”貨運飛船發射密度相應由此前的2次/1年調整爲3次/2年。

而今年執行任務的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其長度爲10.6米、總重13.5噸。整體由兩部分構成,下部爲推進艙,上部爲貨物艙,載貨量達7.4噸,是世界上運貨能力最強的貨運飛船之一。

在這一次發射的過程中,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除了給航天員運輸生活物資、環控生保物資之外,還攜帶了水果,並且比上次多了30千克,此外還搭載了多項載荷,用于開展科學實驗和驗證。

空間站在太空中飛行需要調整飛行姿態會消耗燃料。所以,天舟七號除了給航天員運送物資之外,還要給空間站補加推進劑。

該次天舟七號攜帶1750千克的推進劑,其中700千克用于補加給空間站。

那麽,當軌道逐漸降低,空間站貨運飛船會啓動發動機,將軌道擡高,是非常簡單的,不存在任何的問題。

那太陽活動繼續,也只能這樣?

的確,在太空之中沒有任何的辦法,人類相對于太陽活動帶來的影響,也是沒有辦法徹底避免的。

所以,只要出現太陽強大活動,影響太空中的所有航天器,都只能采取機動,進行軌道調整,然後將其恢複,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能也算是唯一的方式吧,至少我個人還沒有看到其他的解決方式。

那麽,爲了減少太空帶來的危機,也只能說期待太陽的活動早點轉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往極小值時期發展,到時候太陽的活動減弱了,也就不會有多大的影響了,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所以,也希望在我國太空任務執行階段,多多注意太空活動的變化,畢竟太陽的爆發多久會減弱。

這沒有人知道,一般都是在後續進行判斷,是根據太陽活動爆發的“太陽黑子”數量來進行說明的,這裏也就不多進行討論了。

0 阅读:4

環球科學貓

簡介:用眼睛看科學,用科學的思維看世界(原創內容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