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衛星數量比拼:美國2944顆,俄羅斯169顆,中國有多少

宇宙天文館 2024-05-15 22:03:42

衛星數量是一個國家在航天航空競爭中的關鍵指標。衛星數量越多,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航天工業越強。

根據美國航天局的披露,美國在太空中部署的衛星已經多達近三千個左右。中國與美國相比,在衛星數量上,相差了好幾倍,只有幾百個。

可是航天總局卻在2030年規劃中指出,將在幾年內,發射4000顆衛星,力爭在2030年把我國的衛星數量推到世界領先水平,超越美國。

對此有不少人提出質疑,因爲我國用了將近50年的時間,衛星數量才從零到幾百個。現在短短幾年,就要發射4000顆衛星,會不會操之過急?

那麽我國到底有多少顆衛星?中國的衛星水平和世界第一的美國相比,差距到底有多大?2030年衛星願景到底是操之過急還是合理規劃呢?我們能不能在短短幾年之內就超過美國?

衛星界的扛把子——美國

美國在探索太空這個問題上,起步得很早。

早在1958年的時候,就向太空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

當時的中國剛剛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不久,剛剛打下一點點工業底子,勉強可以簡單的組裝飛機,這這種情況下,中國一是沒有能力著眼于發展航天航空事業,二是也沒有這個強烈意識。

而美國卻在和蘇聯的太空競賽中,快馬加鞭,不斷地在航天航空上進行投入,並且成功的取得了許多技術突破。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美國在航天航空的研究方面,是長時間拔得頭籌的。

到了1964年,美國經過六年時間的技術沉澱,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後來又發射了多顆通信衛星,這也爲後來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1984年,美國在太空中已經擁有了快一千顆各種用途的衛星,在質量和數量上領先全球。

就連一直想要後來居上的蘇聯人因爲技術上一直沒有取得突破,也不得不承認這美國的領先地位。

此時的美國已經將衛星運用于軍事上,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軍借助太空中已經形成網絡的通信衛星,由此搭建了一個可以進行全球定位的軍事平台,並將其鏈接在導彈、戰鬥機等各類武器上,以實現精准打擊,這就是如今我們熟悉的GPS的雛形。

我們現在覺得全球定位已經習以爲常,但是在四十多年前,這還是妥妥的技術大變革。

開始的時候,定位系統被美軍列爲高度保密的技術,並不對外開放。

這套系統在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在戰爭還沒有開始之前,美軍就以戰爭爲理由,讓航天局啓動陳列在太空中的各類通信衛星,以對伊拉克軍隊進行軍事偵察,並且提前鎖定了伊拉克軍隊的各類重要軍事目標。

接著便是使用裝有定位系統的導彈進行一系列的狂轟濫炸,最後美國陸軍在更具定位系統的導航直搗黃龍。

這次跨越時代的戰爭讓世界各國大吃一驚,他們徹底看到了衛星的優勢,也徹底的醒悟過來,未來浩瀚太空有著無限的潛力,各國開始紛紛發展自己的衛星技術。

美國自己也沒想到,定位系統會發揮這麽驚人的力量。當軍用定位系統成熟之後,美國覺得有必要繼續深挖定位系統的潛力,同時也爲了打消一些國家想要自主發展定位系統的想法。

便對一些關鍵的緊密技術做了一些封閉,而後推出了民用版本的定位系統,並且成功的將其推廣到了全球,這就是我們熟悉的GPS系統。

現在全球幾乎每個國家都在使用GPS定位系統,而且很多國家還對此産生了深深的依賴,美國也得以使用GPS系統來掌控使用國家的數據。這自然就是後話了。

星鏈計劃

GPS系統領先全球後,美國正在進行最新的一個航天計劃——“星鏈”計劃,美國宇航局計劃在太空布置約12000顆衛星,以全方位的滿足全世界人的各種需求。

如果美國的這個計劃可以成功,那意味著美國又將衛星的作用推高一個台階,屆時美國將會遠遠的把其他發展衛星航天的國家甩在後面,毫不誇張的說,其他國家可能尾燈都看不見。

截止2023年,美國宇航局已經完成了“星鏈”計劃中十分之一的發射量,基本上可以覆蓋北美地區人的各類通信和定位需求。相信不久的將來,美國就會全面的鋪開“星鏈”計劃。

除了這一千余顆“星鏈”衛星之外,美國在太空中還有1955顆各種類型的衛星。

如果太空是未來各個國家的競技場的話,衛星就是代表每個國家的角鬥士。而美國擁有驚人的將近三千顆衛星,其在太空中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傲視群雄,達到了獨步的程度。

美國對太空有著幾十年的深耕,各項航天航空技術都非常的成熟,想要短時間內撼動美國的霸主地位,恐怕很難。畢竟曾經最有希望挑戰美國的太空霸權的國家——蘇聯,現在都已經不複存在了。

曾經爲衛星優等生——俄羅斯

蘇聯作爲世界上第一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原本是擁有先發優勢的,可惜後來被美國後天強勢居上。

進入八十年代,蘇聯還爲了和美國進行所謂的星球大戰,一度盲目的規劃航天航空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

即使是這樣,蘇聯時期的衛星技術,實際上和美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兩個國家在太空還是可以掰掰手腕。

可是等到蘇聯解體之後,繼承了蘇聯遺産的俄羅斯,卻因爲經濟下滑等原因,逐漸的錯失了繼續發展航天航空的機會。

開始的時候,俄羅斯還能守著蘇聯的衛星老本吃一陣子。但日久天長,蘇聯時期的衛星逐漸到了質量期限。

俄羅斯因爲經濟等原因,根本沒有錢發射新的衛星進行補充。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小修小補。

後來俄羅斯看到美國的GPS在全球發揮了如此大的影響力。也動了自己研究全球定位系統的念頭。由此展開了“格洛納斯”計劃。

根據這個計劃,俄羅斯原本准備發射30顆衛星,來進行全球覆蓋,實現全球定位的。但是由于沒錢,最後只發射了18顆定位衛星。

最後俄羅斯搞了一個半途而廢版的“格洛納斯”定位系統。這個系統雖然在精度上和美國的GPS不相上下,但是穩定性和範圍遠遠不如GPS。

可以說,“格洛納斯”計劃,算得上是俄羅斯這幾十年來做的比較重大的一個航天項目了。但現在,俄羅斯在太空中只剩下了169顆衛星,其中多數衛星還到了壽命使用極限,不久的將來,如果俄羅斯還不發射新的衛星進行補充,相信這個數量還會斷崖式的下降。

蘇聯這個昔日的第二航天大國,由于繼承國俄羅斯的不爭氣,現在當就衛星數量來算,俄羅斯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經降到了世界第五,即將脫離世界航天的第一梯隊。

而代替俄羅斯,穩坐世界第二正是中國。中國作爲世界航天大國中發射衛星最晚、技術最落後,條件最落後的國家。

僅僅用了數年時間從實現了衛星數量的從無到有,到現在的從有到強。

猛起直追的後起之秀——中國

最開始中國的衛星技術師承蘇聯。中蘇交惡後,中國就走上了獨立自主研發的道路。最艱苦的時候,驗算數據只能通過算盤來進行。

即使這樣,中國的科研人員依然是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從把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完成了衛星研發的從零到一的過程。

在八十年代,又開始了北鬥系統的研發。通過這個計劃的帶動,中國的通信衛星的研發制造上了一個大的台階。

到1994年,發射第一顆北鬥衛星,通過二十多年的奮鬥,截止2020年,中國已經發射了45顆北鬥通信定位衛星,北鬥系統基本搭建完成。

北鬥衛星,約占了我國衛星數量的十分之一,現在我國在太空中,已經擁有499顆衛星。

僅僅用了五十余年時間,中國的衛星數量從零開始躍升到世界第二,並且擁有了可以和美國的GPS相媲美的北鬥導航系統。

並且根據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規劃,中國將會在2030年,在軌衛星數量提升到4000顆。也就是說,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裏,中國的衛星數量將會翻十倍。

然而卻有人擔心。中國用了快五十年的時間,才將衛星的發射數量提升到快五百顆。現在僅僅用幾年時間,就想實現4000顆的衛星數量,這會不會有點不切合實際?

同時更有人擔心,中國在航天航空計劃中如此大跨步,會不會步蘇聯和美國的太空競賽的後塵?

其實國家航空航天局之所以這樣規劃,完全合情合理,這個規劃並不是一拍腦門就決定的,而是早在九十年代,就有了大致的願景。

前面已經說過,我國用了十幾年時間,才完成從零到一。這個過程是最艱難的,當突破零之後,從一到一百就變得容易許多。

況且,我國現在的一箭多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衛星制造和發射的經驗已經相當豐富。完全具備在一年時間內,連續發射上百顆衛星的技術。

例如在2021年,我國的在軌衛星數量僅僅爲300余顆,一年之後,這個數量就躍升到了499顆。相信這個數據在後面還會成倍式的增長。

面對中國的2030年航空規劃你怎麽看?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觀點。

1 阅读:12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萬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