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一首清淡的小詩,可解世間愁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3-11 00:39:25

捧一卷詩書,品一盞清茶

01.

民間俗語常雲:二月二,龍擡頭……

但是,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卻是少數。

農曆二月初二,在古時候爲土地誕辰,也就是土地爺的生日,所以這一天人們會祭拜土地公,祈求一年風雨調和,一方平安。

並且,這一天也稱“社日節”,分爲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時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二月二”還有個別稱,爲“中和節”。

公元789年,宰相李泌上書,請求下令廢除正月晦,以二月一日爲中和節,以向天下人表示務本之意。唐德宗采納了李泌的意見,後來經過演變,把“二月初二”定爲中和節。

所以從中唐起,“二月二”就是很盛大的節日。

而“龍擡頭”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逢仲春卯月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緩緩升起,故稱“龍擡頭”。

所以“二月二”也是一個祥瑞的日子,諸事順利。

今天我們就讀一首和“二月二”有關的古詩詞,看看古人都是怎麽過節的。

02.

小庵亦是小桃源,時事方難住更便。

啼鳥落花忘客主,青山流水見因緣。

得過一日是一日,浪說百年誰百年。

分付妻兒更深避,掃岩趺坐學枯禅。

陳著《中和節寓山庵》

分付:托付、寄予之意;

趺(fū)坐:盤腿而坐。

陳著:宋末元初年間的詩人,宋理宗年間中進士,初爲官,後出白鹭書院山長。

奸臣賈似道曾暗示陳著走後門,陳著直言:甯不登朝,不爲此態。

後賈似道推行“公田法”中飽私囊,陳著上書彈劾,遭賈似道排擠,被貶出朝。

所以,這是一個硬漢,頗具文人風骨。

爲官期間,陳著宦海沉浮,累官至監察禦史、秘書監。南宋滅亡以後,陳著拒不仕元,于是歸隱山林,讀書、吟詩爲樂。

我們今天所講的這首詩,就是他作于歸隱林泉之後。下面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

03.

詩文大意可解爲:

小小的草屋,就像是小小的世外桃源,不受世俗侵擾。雖然也要操心柴米油鹽,但是在這裏卻覺得格外清閑;

平日裏,鳥兒啼叫,花瓣飄落,一時間都分不清誰是這裏的主人,誰是這裏的客,只有青山和流水能明白這種緣分;

人生匆匆,生命短暫,能過好一天就是一天,何必去高談闊論那虛無缥缈的長壽百年;

我會告訴我的妻兒,讓他們也學著避世閑居,從今以後,我會把山中的青岩打掃幹淨,學著打坐清修,悟出人生的禅理。

陳著這首詩,語句樸素,幾乎沒有引經據典,近似于白描,但蘊含的人生哲理卻很深奧。

王維曾在詩中寫: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都是借山水自然對人生的感悟,世人操勞,爭名奪利,往往看不透這一點,所以憂愁不斷。

而陳著在詩中所表現的淡然,則是人生暮年才會有的領悟,那是一種看透蒼生的通透。

正如詩人在詩中所寫:啼鳥落花忘客主,青山流水見因緣

人和自然本就不分主客,只有和諧相處才能互相受益,所以這句詩又蘊含一定的“道”,講的是人生機緣。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正如蘇東坡在他的文章中所寫: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因此詩人又言:得過一日是一日,浪說百年誰百年

陳著的這句詩,就落到了生活實處,每個人都想長命百歲,可是生命不止有長度,還有溫度和厚度。

如果庸庸碌碌,陷入世俗之爭,就算能活到100歲又有什麽意義?

有些人30歲就死了,不過是八九十歲才埋。

所以詩人打算把自己悟到的一切,告訴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讓他們也不要去與世俗爭,要學會修身養性,放下世間的煩惱,做一個開心快樂的人。

能在“二月二”讀到這樣一首詩,也是對這一年的警醒,有太多時候我們都在忙忙碌碌,不停地奔波。

年複一年後,都忘了自己奮鬥的意義在哪裏,又爲什麽而忙,不過是隨波逐流,被環境裹挾著前進。

可歲月匆匆,不經意人就會變老,到時候再去懊悔,恐怕已是有心無力。

2 阅读:201
评论列表
  • 2024-03-11 12:04

    甲辰二月二日祈盼風調雨順》 二月二日龍頭擡, 今歲還是甲辰來。 敖家當應農耕事, 金山不隔許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