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登基時還有10位叔叔在,有兩位比乾隆年幼,他們的結局如何?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2-16 15:58:23

1735年8月在位13年的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突然病逝,內侍將傳位诏書取出並且宣讀:皇四子弘曆承繼大統。就這樣弘曆遵從诏書登基稱帝,史稱乾隆皇帝。

雍正雖然在位時間只有13年,但是病逝時已經58歲。

雍正是康熙皇帝重新序齒後第四子,雖然序齒比較靠前,但實際上雍正的兄弟們,不管是年長的長兄胤禔、廢太子胤礽還是三哥胤祉,還是比雍正年幼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等很多都已經在雍正之前去逝,而且大多是因爲九子奪嫡之爭而被圈禁,死在了禁所。

而那些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爭、雍正年幼些的弟弟們,則受到了雍正的善待,大多活到了乾隆朝。康熙一共生有35位皇子,但是有14子早夭,所以真正長大成人的只有21位。而這21位皇子中有10位活到了乾隆登基,他們究竟都是誰呢?

乾隆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叔叔的呢?

參與九子奪嫡的兩位叔叔

出身高貴的十叔胤䄉:

了解九子奪嫡曆史的都知道胤䄉是八爺黨的人,而雍正最痛恨的、在康熙晚年最大的奪嫡對手便是八爺黨,所以在雍正登基後對八爺黨的人分別制定策略除掉,尤其是胤禩與胤禟,不僅被改名“阿其那”“塞思黑”,而且還被圈禁而死,家人也受到牽連。

至于乾隆的親叔叔胤禵,雍正自然不會處死,只是將其圈禁起來,畢竟是一母所生。

但對胤䄉爲何也“手下留情”呢?

對于胤䄉不得不提的便是他的生母及其外祖父家,這樣高貴的出身雍正自然忌憚三分。

胤䄉的生母是康熙朝唯一一位有谥號、而且還是康熙親自冊封的貴妃——溫僖貴妃,溫僖貴妃是在姐姐孝昭仁皇後病逝以後入宮的,剛入宮便被封爲妃,入宮僅一年後便被封爲貴妃;在康熙第三位皇後孝懿仁皇後佟佳氏病逝後,溫僖貴妃便成爲後宮中位份最高的妃嫔,雖然沒有被封皇貴妃或者是皇後,但卻是實際上的後宮之主,掌管六宮,一直到病逝。

可以說溫僖貴妃雖無皇後之名,卻有皇後之實。

溫僖貴妃與自己的姐姐孝昭仁皇後,都是康熙朝初期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兒,都是側福晉舒舒覺羅氏所生。

了解遏必隆的都知道,遏必隆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與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女穆庫什公主所生的兒子,值得一提的是遏必隆雖然是額亦都最年幼的兒子,但是因爲是公主所出,所以受到太宗、世祖皇帝的重用,位極人臣,承襲一等公爵位,而且成爲康熙的輔政大臣。

溫僖貴妃作爲遏必隆的女兒,雖然是庶女,但有其鈕祜祿氏家族的影響與地位在,便無人敢小視。而胤䄉有遏必隆這樣的外祖父在,生母還做了幾年的“後宮之主”,自然地位與其他的皇子不同。可以說除了廢太子胤礽外,胤䄉的出身是最高的。

正因爲出身高貴,所以康熙給胤䄉挑選的兩位嫡福晉出身都很不錯:

發妻是出身阿霸垓部烏爾錦噶喇普郡王的女兒,繼福晉是孝誠仁皇後的侄女赫舍裏氏

所以說胤䄉的背後與三個家族有關系:

鈕祜祿氏家族

赫舍裏氏家族

蒙古阿霸垓部

雍正考慮到這三個家族,也不會讓胤䄉死在禁所。

但是作爲八爺黨的成員之一,雍正也不會放其自由。

但是乾隆登基後便不同了,將十叔放了出來,並且給了十叔輔國公的爵位,讓十叔安度晚年。胤䄉被放出來這年已經55歲,重歸自由四年後便病逝了。

雖然胤䄉被侄兒乾隆放了出來,但乾隆並未讓十叔擔任任何的職位,一是因爲十叔年事已高,二是因爲乾隆很清楚皇考對十叔的憎恨,自然不會違背皇考的意思,畢竟是不孝。

不過乾隆還是給了十叔死後尊榮,下旨按照固山貝子的規格下葬。

乾隆的親叔叔胤禵:

胤禵雖然是與雍正是一母所生,都是德妃烏雅氏的兒子,但是兄弟二人的感情並不好。雍正出身的時候烏雅氏連嫔位都不是,哪怕是生下雍正也不能撫養,康熙便下旨讓佟佳貴妃(後來的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撫養雍正,而且將雍正記在了佟佳貴妃名下,當成是佟佳貴妃的兒子。一直到雍正12歲的時候,佟佳氏病逝,雍正才回到了生母的身邊。

佟佳氏病逝這一年,胤禵只有兩歲,烏雅氏對這個已經離開自己身邊12年的兒子有些冷淡,幾乎將所有的愛都給了幼子胤禵,生母如此雍正又怎麽會感覺不出來呢?

雍正與親弟弟胤禵的感情並不好,反而與章佳氏所生的老十三胤祥關系非常親密;

而胤禵則是與八哥胤禩、九哥胤禟、十哥胤䄉的關系極好,並且幫助八哥奪嫡;在胤禩奪嫡無望後,胤禵則是直接爭儲,與自己的同母胞兄雍正站在了對立面上。

雍正登基後,便將手握重兵的親弟弟胤禵軟禁在景陵;雍正四年正式圈禁在壽皇殿。

雖然胤禵是雍正奪嫡的直接對手,但畢竟是一母同胞,雍正自然不會讓自己的親弟弟死在禁所。乾隆登基後,乾隆二年胤禵重歸自由,這一年胤禵50歲。

乾隆將親叔叔胤禵封爲奉恩輔國公,十年後,在胤禵年近花甲時授予多羅貝勒的爵位。

乾隆十三年,胤禵的爵位再次得到晉封,被授予多羅恂郡王爵位。

而且從這年開始,乾隆讓親叔叔開始處理一些朝政事務,胤禵便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等職。但此時的胤禵畢竟已經年過花甲,再加上被圈禁十幾年的時間,也不太可能在朝政上有所作爲。在康熙晚年胤禵作爲大將軍王,立下赫赫戰功。

恰好在他建功立業的年紀,被圈禁起來,著實可惜。

但這就是“成王敗寇”,與其他參與奪嫡的哥哥們相比,胤禵的結局已經算很不錯的了。乾隆二十年正月胤禵病逝,乾隆賞賜其家人一萬兩銀子用于治喪,並且給了叔叔“勤”的谥號。

雍正爲兒子弘曆留下的兩位輔佐叔王

雍正能夠皇位非常不容易,在康熙晚年膽戰心驚十幾年的時間好不容易才成了皇帝。但雍正的登基並不意味著奪嫡之爭的結束,畢竟八爺黨仍在在朝堂之上,而且與雍正處處作對。

而雍正是一位非常勤勉負責的皇帝,雖然九子奪嫡之爭還未結束,他的皇位還未坐穩,但已經迫不及待要進行改革,不管是爲了朝廷還是爲了百姓。

所以便急需要培養一股屬于自己的勢力,而自己那些沒有參與奪嫡的弟弟們便是最好的選擇。但又不能選年紀太小的,最終雍正在剩余的弟弟中選擇了十六弟胤祿與十七弟胤禮。

雍正直接給了胤祿一個鐵帽子王的爵位,將胤祿過繼給博果铎爲嗣子,承襲莊親王爵位;

而將胤禮封爲果郡王,管理理藩院的事務,雍正此舉也是在看看胤禮的能力,是否值得自己委以重任。

而胤禮確實沒有讓雍正失望,不僅將雍正交待的事情處理地井井有條,而且還對雍正忠心耿耿,從無二心。正因爲如此在雍正六年,雍正將胤禮晉封爲親王,並且掌管工部。

其實雍正此舉也是在找一位能夠代替胤祥地位的兄弟,而胤禮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

胤祥病逝後,胤禮管理戶部三庫、宗人府等事務,成爲雍正身邊最爲倚重的弟弟。

而白撿了一鐵帽子王的胤祿,雖然沒有胤禮受重視,但也先後擔任漢軍正紅旗、滿洲正黃旗都統,並且曾掌管宗人府事務。

在雍正病重之際,將兩位最倚重的弟弟胤祿與胤禮命爲顧命叔王,希望兩位弟弟能好好輔佐弘曆登基。乾隆登基後將兩位叔叔命爲總理事務大臣,輔佐自己處理朝政事務;並且給與兩位叔叔親王雙俸,並且可以在乾隆面前免跪。

因胤禮的身體不好,雍正特地囑咐弘曆一定要好好待十七叔,不要讓胤禮跟胤祥一樣早早便病逝了。只可惜胤禮仍舊走了胤祥的老路,乾隆二年便病逝了。

胤禮雖然是德高望重的輔佐叔王,但是謙遜有禮,從不在侄子乾隆面前擺叔叔的架子,乾隆非常尊重胤禮。不僅讓十七叔管理宗人府的事務,還兼管刑部事務;只可惜胤禮年僅42歲病逝,因胤禮無子帶孝,乾隆便讓自己的長子永璜爲十七叔穿孝。

在胤禮病逝這一年,乾隆將自己的幼弟、皇考謙妃劉氏所生的弘曕過繼給了胤禮爲嗣子,繼承果郡王爵位(降一級承襲王爵)。

乾隆對十六叔胤祿也是委以重任,讓其掌管工部;並且因爲十六叔的業績突出而賞賜了一等奉恩鎮國公的爵位;乾隆三年管理理藩院兼任玉牒館總裁。

不過胤祿並沒有胤禮這般謙遜有禮,甚至跟乾隆四年的弘晳逆案(康熙廢太子的次子弘皙密謀造反)有關系。與弘晳逆案有關,按照朝廷律法應當削爵圈禁,但是乾隆並未如此,只是罰俸五年。實際上乾隆對十六叔也是格外的寬容,到乾隆六年便下旨停止罰俸。

之後又對十六叔委以重任,總管樂部事務、議政大臣一職。

乾隆三十二年,胤祿73歲高齡病逝。胤祿死後,由其孫兒永瑺承襲莊親王爵位。

康熙唯一一位由宮女撫養長大的皇子、乾隆的十二叔胤祹

胤祹是康熙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位由宮女撫養長大的,這位宮女便是孝莊文皇後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值得一提的是蘇麻喇姑雖然是侍女,但是卻得到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帝與康熙三位皇帝的尊重,最終以妃嫔的規格下葬,康熙稱其爲“額涅”,康熙的皇子們稱呼其“祖母”。

在孝莊文皇後病逝後,康熙爲了讓額涅能有生活下去的希望,便將定妃萬琉哈氏(當時只是一個沒有封號的庶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給蘇麻喇姑撫養。正是因爲由蘇麻喇姑撫養長大,胤祹從養成了不爭不搶、淡泊名利的性格,雖然年長些,卻從未參與奪嫡之爭。

也正因爲如此得以安穩度過康熙朝,並且在康熙晚年得到重用,被封爲貝勒。

雍正登基後將十二弟胤祹晉封爲多羅履郡王,只不過在雍正二年因被宗人府彈劾而被降爲固山貝子。很快又因爲將康熙皇帝妃嫔冊封金冊的名字寫顛倒,又被降低爵位,降成了奉恩鎮國公。雍正八年恢複多羅履郡王爵位,可以說在整個雍正朝,胤祹並沒有得到重用,反而大部分時間受到皇上的冷落,這不得不讓懷疑:雍正對這位在康熙晚年得到皇考重用的十二弟不放心。

不過胤祹謹小慎微,安穩度過了雍正朝。

乾隆登基後,讓十二叔負責皇考雍正的喪儀。

並且在喪儀結束後,讓十二叔管理禮部的事務,同年十二月晉封爲履親王。

乾隆元年,胤祹負責將雍正帝與孝敬憲皇後的梓宮葬入泰陵地宮,因爲辦理妥當,得到乾隆的嘉獎。乾隆三年,胤祹掌管宗人府的事務,並且辦理端慧皇太子永琏的安葬之禮,最終確定將永琏安葬在薊州朱華山。

乾隆四年以後,每一年的祭天、祭社稷等大禮,全部都是胤祹代替侄兒乾隆前往;

乾隆六年乾隆外出京城,將十二叔留在京城處理朝政事務,可見乾隆對十二叔的信任。

乾隆十三年,胤祹負責孝賢皇後富察氏的喪儀。

可以說乾隆朝時期,不管是皇帝、皇後還是皇太子的喪儀與下葬全部都由胤祹來處置,甚至連祭祀大禮乾隆都交給十二叔,便可見乾隆對十二叔的信任重視程度。

乾隆十五年,胤祹已經66歲,乾隆特地准許十二叔可以乘坐轎子前去上朝;並且在胤祹唯一的兒子去世後,將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永珹(淑嘉皇貴妃金佳氏所生)過繼給十二叔爲嗣孫。

乾隆十九年到乾隆二十二年,胤祹的生母萬琉哈氏臥病在床,乾隆多次前去探望,值得一提的是萬琉哈氏是康熙所有妃嫔中最長壽的一個,97歲高壽而終。生母病逝六年後,胤祹病逝。嗣孫永珹爲其守孝送終,並承襲王爵。

另外五位叔叔

二十叔胤祎:

胤祎的生母是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五年胤祎出生,康熙病逝時16歲。

雍正登基後于雍正四年,將20歲的二十弟晉封爲貝子;

雍正八年,晉封爲貝勒。

雍正十二年,胤祎先後兩次稱病不去祭祀皇陵,雍正大怒將其直接降爲輔國公。

雍正病逝後,乾隆將二十叔恢複貝勒爵位,並且去看守皇陵。

乾隆二年,雍正入葬泰陵以後,胤祎成泰陵守陵人。

乾隆九年胤祎成爲守護泰陵的官員中最大的,並且兼任泰陵領侍衛內大臣一職。

乾隆二十年病逝,終年50歲。

胤祎的一生並沒有多少功績可言,而且大多數時間是在泰陵渡過,也算的上是乾隆這些叔叔中地位最低的一個。

二十一叔胤禧:

胤禧與弘曆同齡,只是早弘曆八個多月出生。胤禧的生母在康熙朝時是一個沒有封號的庶妃陳氏,再加上年紀小,自然不會參與奪嫡之爭。畢竟康熙病逝時,胤禧只有12歲,雍正登基後于雍正八年將其晉封爲多羅貝勒,這一年胤禧也不過只有19歲而已。

只不過胤禧從小就淡泊明志,心思不在朝政上。

而是寄情于山水與吟詩作畫,他的書畫造詣非常不錯,同鄭板橋是知己好友。

胤禧雖然貴爲王爺,但是他禮賢下士,毫無架子。

乾隆登基後,將二十一叔晉封爲多羅慎郡王;這一年胤禧25歲。

乾隆四年,乾隆讓二十一叔內廷行走;

次年兼任滿洲正白旗都統一職

乾隆七年,胤禧同大學士鄂爾泰一起擔任玉牒館總裁,負責編纂皇家玉牒。

乾隆二十三年,胤禧便病逝了,終年48歲。

胤禧的一生還是比較平淡的,也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與自己喜歡的人吟詩作賦,與那些手握實權、但是不得善終的兄長們相比,確實幸運多了。

二十二叔胤祜:

胤祜比乾隆還要小一歲,生母是瑾嫔色赫圖氏。

康熙病逝的時候,胤祜只有11歲;雍正八年18歲的胤祜被封爲固山貝子。

三年後在胤祜21歲時,奉命同莊親王胤祿一起辦理滿洲正黃旗事務。

雍正十二年,胤祜再次得到晉封,被晉封爲多羅貝勒。

乾隆三年,因故因爲被直隸總督孫嘉淦彈劾而被交給宗人府處理。

乾隆五年,乾隆下旨讓胤祜管理三陵的事務。

很可惜胤祜在乾隆九年便病逝了,年僅33歲而已。乾隆同胤祜一起長大,二人感情極好;胤祜的病逝讓乾隆非常傷心,便讓長子永璜前去祭奠二十二叔;並且辦理二十二叔胤祜喪禮的開支全部都由朝廷負責,而乾隆先後兩次前去祭奠胤祜。

胤祜死後,由其長子弘昽承襲固山貝子爵位。

二十三叔胤祁:

胤祁的生母是石氏,胤祁比乾隆小兩歲,在康熙病逝的時候胤祁只有10歲。雍正八年,被晉封爲鎮國公,這一年胤祁只有18歲。

雍正十三年,胤祁被晉封爲多羅貝勒;

乾隆九年,胤祁奉命管理三陵事務,並且被任命爲總理事務大臣,並且兼任宗人府掌關防郎中。能擔當如此多的職務,便可以看得出乾隆對二十三叔的重視。

只可惜胤祁還是讓侄兒乾隆失望了:

乾隆十六年,胤祁因整日散漫而遭到斥責

乾隆十九年七月,因清東陵地租拖欠一事,再次被乾隆斥責;

兩個月後,胤祁被連降兩級,降爲鎮國公。

自此以後胤祁便沒再得到乾隆的重用,一直到28年後,胤祁恢複多羅貝勒爵位;雖然在乾隆四十九年加郡王銜,但只是虛銜,還是拿貝勒的俸祿。

乾隆五十年病逝,終年73歲。

乾隆最年幼的叔叔胤祕:

胤祕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出生,比乾隆還要小五歲,在康熙病逝這一年,胤祕只有7歲,雍正登基後將最年幼的弟弟胤祕當成兒子一樣來撫養,讓胤祕在宮裏讀書。並且在雍正十一年,胤祕年僅18歲的時候,便直接將其晉封爲親王。

要知道比胤祕還要年長的胤祜、胤祁都還只是貝子、鎮國公的爵位;

便可見,雍正有多偏愛幼弟。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乾隆仍舊對最年幼的叔叔照顧有加,特地拍了兩位翰林官做胤祕的師傅,用心教給胤祕讀書。

乾隆二年,胤祕的親王府落成。

乾隆五年,胤祕25歲,被乾隆命爲鑲白旗蒙古都統;

乾隆十七年,爲正白旗滿洲都統;

乾隆二十八年,胤祕奉命管理宗人府。

三年後,胤祕管理玉牒館事務。

乾隆三十八年,胤祕病逝。

結語

康熙皇子中但凡是能夠活到乾隆朝的,可分爲四類:

雖參與奪嫡之爭,但雍正不能處死,一直圈禁著活到乾隆朝;

雖年長一些,但是從未參與奪嫡之爭,得以安穩度過雍正朝;

雍正朝恰好能建功立業,而且得到雍正信任與重用的;

最後一種便是康熙那些年幼的皇子們,因年幼不僅沒有參與奪嫡之爭,而且在雍正朝也幾乎沒有參與朝政事務的處理,但是獲封爵位。

乾隆的這10位叔叔,真正得到重用的無非就三人:

十六叔胤祿

十七叔胤禮

十二叔胤祹

至于其他的叔叔要麽看守皇陵,要麽掌管宗人府、玉牒館,擔任都統一職,並沒有太多的實權,至于朝政事務更是沒有機會參與。這其實必然的結果,畢竟到了清朝中期以後,宗室子弟,包括八旗子弟在滿清的重要程度降低,作爲一國之君也很清楚宗室子弟若是掌握實權,對自己皇權的影響有多大。

而讓這些宗室子弟擔任一些有地位的虛職,對于朝廷的穩定、皇權的加強還是有好處的

22 阅读:21146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0:36

    紀曉岚裏面的十四王爺乾隆皇帝的十四叔哪裏來的

  • 2024-02-20 06:37

    擔任正白旗都統,那可能在香山管曹雪芹

  • 2024-05-02 14:57

    沒有處死老十 僅僅是背景還不夠 主要是老十在八爺黨中就是一個打手 沒有啥威脅 處死了還不如留一命來的劃算

  • 2024-05-16 09:52

    不爭不搶挺好的,享一世榮華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