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唯一一位掌握實權的皇帝晉武帝,爲何因爲一句戲言被美女殺害

尋根拜祖 2024-01-21 18:31:40

東晉太元21年(396年)九月的一天晚上,晉武帝司馬曜跟往常一樣,在一大堆美女的簇擁下喝得東倒西歪。

美酒醉人,美女更醉人,司馬曜太嗨了,一時興起,他一把捏住張貴人的下巴戲谑道:“朕寵幸你十余年都生不出一個兒子,如今你都快三十歲了,膚也不白了,皮也不嫩了,白占了一個貴人的位置,明天我就廢了你,用更年輕漂亮的姑娘替代你。”

張貴人一哆嗦,不由想起那些人老珠黃的女人們蜷縮于冷宮的淒涼:老娘伺候你十幾年,你想換就換啊?你把老娘當舊衣裳,老娘還想把你當臭襪子呢,看誰先甩了誰!

張貴人有一項絕技,號稱“千杯不倒”,于是她靈機一動,加快了勸酒的力度,擺出一副趙子龍勇闖曹營的架勢,獨挑司馬曜和他的侍衛們。

不大一會兒功夫,那些傻老爺們、假老爺們全都倒下了,包括司馬曜。張貴人一陣冷笑:“姐妹們,給陛下加床被,他嘴巴有點臭,捂死,使點勁……”

就這樣,司馬曜在醉夢中稀裏糊塗地被心愛的女人送上了西天,時年才34歲,死得老憋屈了。

一國之君居然被一群女人活活捂死,估計嘉靖帝讀到這段曆史時都忍不住笑了。

弑殺皇帝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啊,張貴人還不得被千刀萬剮了?有意思的是,這女人竟然用一個很拙劣的理由蒙混過關了:“陛下做了一個很可怕的噩夢,‘因魇暴崩‘了。”

太有才了,有點可憐“壬寅宮變”中的那群宮女,你們就不會說“陛下脖子涼,我們給他套了幾圈圍脖”嗎?

司馬道子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嚴肅點,咱這是在弑君呐!

司馬道子是司馬曜的同母弟弟,時任太子太傅、錄尚書事。史學家呂思勉先生說,這家夥才是殺害司馬曜的真凶。

司馬曜對弟弟可謂巴心巴肝,司馬道子怎麽會殺害哥哥呢?呂先生的這個結論是不是太武斷了呢?

確實如此,這哥倆感情不是一般的好。當年他們的老爸簡文帝司馬昱也不知道中了什麽邪,兒子沒少生,但兒子們像是跟他有仇似的,睜眼看一眼老爸就跑,一個沒留住。

司馬昱都被整抑郁了,只好向相士求助。相士很有神通,他將司馬昱身邊的女人們看了個遍,突然指著一個皮膚黝黑的婢女說:她能給你生貴子。

司馬昱被迫改口味,還真准,這位叫李陵容的婢女先後給他誕下司馬曜和司馬道子,這哥倆也成爲司馬昱唯二的兩個兒子。

大概由于這段神奇的經曆,娘仨關系親密,尤其是司馬曜當了皇帝後,讓不谙政事的弟弟一步登天,成了東晉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咱都知道,當年西晉就是因爲宗室之亂才導致亡國之禍,司馬曜難道不明白這麽做的隱患嗎?

司馬曜不是昏君,他之所以這麽做也是迫不得已,原來,彼時的東晉政局被門閥家族把控,爲了皇權的獨立,他只能拉自己的朋友圈,親弟弟當然是第一人選。

此時的東晉已經經曆過了第一波動蕩,琅琊王氏早就日落西山,掌權的是以桓溫爲首的谯國桓氏,以及陳郡謝氏、太原王氏。

桓溫爲了篡位,廢了司馬奕,改立司馬昱。司馬昱這個傀儡皇帝當得很糟心,僅僅八個月就糟心死了。

那年司馬曜才10歲,估計司馬昱不想讓兒子遭罪,臨終前他留下遺诏:桓溫攝政如周公,司馬曜可輔佐就輔佐,如不可,你就“自取之”吧。

這個詞是不是很熟悉?對了,是劉備對諸葛亮的托孤之辭。但很顯然,劉備這麽說只是謙辭,而司馬昱卻是心裏話。

如果這道诏書發出,等于給桓溫篡位制造了法理。就在此時,一個叫王坦之的牛人沖過來一把撕碎聖旨。

王坦之爲何這麽牛呢?理由很簡單,他是太原王氏的當家人,如果桓溫當了皇帝,他和太原王氏還怎麽活?

接著,王坦之聯合謝安,將崇德太後褚蒜子推上台面臨朝稱制,生生地將桓溫擋在了“周公”的寶座下面。

桓溫上老火了,第二年就憋屈死了,桓氏家族由此實力大損,而謝氏、太原王氏則翻身成爲東晉最牛的家族。

爲了感謝這兩家,司馬曜迎娶了王家姑娘王法慧,司馬道子也娶了王國寶的妹妹,這位王國寶正是謝安的女婿。

以前是“王與馬統天下”,現在是“王謝馬共天下”,其樂融融。

幾年後,司馬曜親政了,他這才發現,哪特麽有其樂融融?老子的皇權被豪門家族瓜分得只剩骨頭架子了!

尤其是“淝水之戰”後,謝家權傾天下,一點不比桓溫差。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司馬曜才想到了弟弟,于是在司馬道子以及王氏家族的打擊下,謝氏倒了。

皇權回歸,司馬曜成了東晉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擁有實權的皇帝。

原來所謂的門閥家族跟豆腐渣差不多嘛!有這麽簡單嗎?當然不會,事實上門閥就像野草,根本除不盡,比如說桓氏,桓溫死了,桓家確實元氣大傷,但卻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後來桓溫的兒子桓玄還當了桓楚開國皇帝。

所以,司馬曜的勝利只是階段性的領跑,更大的考驗來了,因爲太原王氏鬧內讧了。

前面我們講過,王坦之將兩個族侄女分別嫁給司馬曜和琅琊王司馬道子兄弟,太原王氏以皇後王法慧的哥哥王恭,和琅琊王妃的哥哥王忱、王國寶爲中心,形成了兩大派系,王家人內部咬起來了。

這哥仨都是“性情哥”,王恭是“火藥子”,王忱是“酒蒙子”,王國寶是“纨绔子”,三人將朝廷攪得天翻地覆。

王恭性情剛烈,發起脾氣來連司馬道子都害怕。

有一回司馬道子設宴,席間來了一位姓裴的美女,此女不光長得漂亮,口才還特別好,與在座的賓客侃侃而談關于“人臣失節”的宏篇大論。

東晉好清談,連女人都趕時髦,你服不服?可是在座的名士們卻都忍不住捂嘴偷笑,原來這位裴氏是某位官員的兒媳,因爲被司馬道子相中,成了琅琊王府的“長期顧問”。司馬道子也不顧世人鄙視的眼神,與裴氏打得火熱。

一個失節的女人居然公然談論“人臣失節”,你說諷刺不?于是王恭火了,他騰地跳起來,指著司馬道子的鼻子說:“堂堂宰相府上竟然出現失行婦人,告辭!”說罷甩袖而去,羞得司馬道子的臉成了萬花筒。

王忱是個酒蒙子,也是個才子,就是長得有點磕碜,跟他弟弟王國寶完全相反,因此世人給他們哥倆分別起了個綽號,王忱叫“狗面人心”,王國寶叫“人面狗心”。

王忱具備魏晉南北朝所有名士的毛病,這夥計酒不離手,常常一醉數月,喝醉了還裸行。他老丈人死的時候,王忱帶著十幾個賓客,醉醺醺地光屁股圍著棺材轉了三圈,在衆人驚詫的目光中揚長而去。

王家起內讧時,王恭本想與王忱和解,卻不料有人故意從中挑唆,假托王忱的話將王恭臭罵一頓,從此兩派再也無法調和了。

王國寶就是個活寶,這家夥腳踩謝氏、王氏、司馬氏三條船,卻專幹過河拆橋的事,先幫司馬氏幹掉老丈人謝安,後來又背叛司馬道子討好司馬曜,司馬曜駕崩後,他又調轉船頭投進司馬道子的懷抱,身段相當的柔軟。

司馬曜與司馬道子哥倆好,就沒辦法讓王恭、王忱、王國寶哥仨好嗎?

問題就出在司馬曜和司馬道子身上,因爲這哥倆也翻臉了,王恭和王忱、王國寶的鬥爭,其實就是司馬家族內鬥的延伸。

司馬曜也夠糟心的,好容易扳倒了桓氏、謝氏,睜眼一看被親弟弟抄了後路,滿朝堂全是司馬道子的人。桓氏、謝氏再凶猛,篡權沒那麽容易,可如果親弟弟要篡位的話,連禅讓儀式都不需要。

如果司馬道子是塊料也就罷了,好歹肉也爛在司馬家的鍋裏了,偏偏這夥計就是個“貪婪驕恣,寵昵群小”的爛貨,無非是憑借家族的優勢占據了權力中樞。

司馬道子也是個大酒缸,有一回喝得不省人事,等清醒過來的時候家人告訴他:報告老爺,咱家少爺頂替你掌了錄尚書事。

少爺是指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這小子居然趁他爹荒淫無度的時候在背後下手,奪了他爹的大權。從此以後,司馬道子和兒子分權治天下,號稱“東錄”和“西錄”。

權力面前無父子,何況兄弟?所以,呂思勉先生認爲,因爲一句酒後戲言,張貴人就弑殺皇帝的可能性不大,司馬道子應該就是幕後主使。

呂先生的推論雖然沒有證據,但符合邏輯,因爲對司馬道子父子來說,司馬曜的威脅太大,如果換作司馬德宗上台的話,那就高枕無憂了。

司馬德宗就是司馬曜的太子,這娃兒賊可憐,智商比那位“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還要低,連春夏秋冬都分不清。

果然,司馬德宗即位後,根本不提父親的離奇死因,也沒有處置張貴人,就當他爹酒喝多了,走丟了。

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已經無法複原,門閥時代的政治凶險難以言表,死一個皇帝就是一場毛毛雨啦。

6 阅读: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