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漲5%!重大利好引爆港股紅利板塊,哪些基金可以一鍵布局?

私募排排網 2024-05-13 14:31:22

五一節後,A股和港股繼續突破向上,走出了“技術性牛市”。其中港股紅利板塊的全面爆發,更是吸引了全市場的關注。

從基金的角度看,上周五(5月10日),多只港股紅利相關ETF單日大漲超5%,港股央企紅利ETF、港股紅利指數ETF、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等多只紅利相關ETF單位份額淨值創上市以來新高。

港股紅利板塊爲何走勢如此強勁?和A股市場相比,港股市場的高股息策略有什麽優勢?市場上有哪些港股紅利基金可以快速布局,其中有哪些基金更爲“實惠”?

高額紅利稅或將減免?港股高股息策略爆發!

此次港股紅利板塊的爆發,從消息面來看,最直接的刺激是港股高額紅利稅或將減免的傳聞——5月9日,彭博通訊社報道國內監管機構正考慮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上市公司時,在取得股息紅利時所需繳納的20%的所得稅。

事實上,在今年兩會期間,香港證監會主席雷添良就已建議降低港股通個人投資者的股息紅利稅收水平以及降低港股通內地投資者的准入標准。

對于內地個人投資者,紅利稅可能是一個較爲陌生的概念——畢竟在A股市場持股一年以上就無需再繳納紅利稅。

但在投資港股市場時,紅利稅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一項隱形成本。

對此曾有紅利基金經理公開表示:“同樣一個紅利股我爲什麽不買港股而買A股?因爲我通過港股通去買高股息股票,需要多支付20%的紅利稅,同時考慮到港股市場流動性不如A股,在估值上應該還有10%以上的流動性折價,所以同樣是高股息股票,港股必須是A股的7折以下我才願意買!”

簡而言之,對于港股紅利板塊,除了流動性折價之外,紅利稅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估值折價因素,那麽一旦減免港股通紅利稅,港股紅利板塊的折價就有巨大的修複空間。

在A股市場,紅利策略可謂近年來最受投資者關注的策略之一,而自2月開啓反彈以來,A股紅利板塊也確實表現強勁,截至5月10日,中證紅利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達13.85%,在一衆核心指數中表現大幅領先。

而在A股紅利板塊在4月中下旬經曆沖高回落的同時,港股紅利板塊卻持續上揚,5月10日更是單日大漲3.74%,刷新了新高。

由于A、H兩市紅利指數成分股國企市值占比均接近90%,我們以“紅利”“股息”“國企”“央企”等關鍵詞作爲篩選紅利基金的標准,截至5月10日,今年以來已有十余只紅利基金漲超20%。

而從近一月收益率(4月11日至5月10日)來看,港股相關的紅利基金表現確實更爲強勁,漲幅均超10%。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介紹港股紅利策略有哪些優勢。以回答本文核心問題:對比A股紅利基金,港股紅利基金的配置價值如何,現在還能“上車”嗎?

A股紅利 VS 港股紅利!現在還能配置港股紅利基金嗎?

站在資産配置的角度看,紅利、高股息策略,是我們權益資産中不可或缺的“底倉”。在這一點上,險資、社保基金乃至于外資的選擇都可以爲我們提供參考。

根據平安證券統計,在A股市場,以股息率≥3%個股作爲高股息板塊,截至2023年9月底:保險資金6成倉位在高股息板塊,規模超3200億元(7成爲銀行);社保基金有5成持倉是高股息,規模超2000億元(8成爲銀行);北向資金(陸股通)的高股息持倉超6200億元,倉位約31%,超配5pct。

在經濟由高增速發展階段切換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無風險利率中樞持續下台階的當下,高股息策略無疑是中長期配置的核心之一。

海外成熟市場曆史也可以佐證:低利率水平會凸顯高股息、經營質量優質的股票的性價比,進而引起資金的追逐。

但在經曆今年的大漲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A股紅利板塊的股息率出現顯著下降,已經不複此前的誘人水平,與此同時港股紅利板塊性價比凸顯。

根據Choice數據,截至5月9日,中證紅利指數的股息率爲5.17%,而港股紅利板塊的代表指數——港股通高股息指數(930915.CSI)的股息率高達7.62%。

這樣懸殊的差距,與資金的低配不無關系,據平安證券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港股通股息率在9%及以上的個股持倉約4.8%,略低于相應公司總市值占比5.6%的水平;股息率在6%及以上的個股持倉占比約45.5%,相應上市公司總市值占比爲48.5%。

但港股紅利板塊的優勢並不僅源于低估值。事實上,港股上市公司的股息水平,長期以來都顯著高于A股。具體到公司維度,據平安證券統計:

從分紅比重來看:以2022財年分紅爲統計口徑,A股2022財年有超3500家公司實施分紅,年度累計分紅總額占分紅公司實現淨利潤總額的比重爲38%,同期港股2022財年有超900家公司實施分紅,年度累計分紅總額占分紅公司實現淨利潤總額的比重爲40%;結構上,A股年度累計現金分紅比例大于40%的公司數量占全部分紅公司數量的比重爲36%,同期港股爲43%。

從分紅連續性來看:A股和港股實現連續三年(2020-2022年間)分紅的公司數量占2022財年實施分紅公司總數的比重分別爲69%和77%,均在7至8成左右的較高水平。另外,以2023年一季報至三季報期間分紅爲統計口徑,A股2023年前三季度至少有一次分紅的公司數量占比爲4.9%,同期港股爲16.3%。

有這樣懸殊的對比以及重大的潛在利好,也難怪港股紅利板塊近期走勢強勁,這裏筆者也整理了便于布局港股紅利板塊的公募基金名單如下,供大家參考。

如前文所說,港股紅利策略當前的一大局限,可能就是前文所說的港股股息紅利稅了。那麽假如紅利稅並不減免,作爲基金投資者我們有沒有好的工具可以減少這方面的成本呢?

關于港股股息紅利稅的詳情,可以參考下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本文不過多展開。

圖片來源:中信建投

需要大家關注的是紅框部分——“境外投資者”的股息稅率水平,要遠低于“內地個人投資者和證券投資基金”以及“內地居民企業”。

以紅籌股(中國居民企業,管理總部在境內)爲例,通過港股通購買,股息稅爲28%,1元派息到手只有0.72元;但是以“境外投資者”身份買,股息稅只有10%,到手0.9元,從0.72到0.9元,稅後股息增加了25%。如果是H股,股息稅也可以從20%降低到10%,相當于股息提升12.5%。

而我們內地投資者,其實也可以成爲這個定義中的“境外投資者”,只要通過QDII基金投資,而非港股通基金即可。

由于港股通渠道額度較大,市面上的港股基金大多是港股通渠道,而需要占用外彙額度的QDII基金,大多數基金公司更願意用來布局美股或其他海外市場——QDII額度的稀缺,從前不久一些納指、日經ETF的瘋狂溢價事件就可見一斑。

但還是有少數基金公司發行了一些高股息、央國企概念的QDII港股基金,爲我們拓展了這方面的可選標的。針對QDII港股基金,筆者也專門整理名單如下,供大家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QDII額度的稀缺,加上此類ETF申贖規則較爲複雜,因此常出現折溢價情況,溢價買入會提高我們的投資成本(反之則是降低成本),因此大家在投資時還需要注意折溢價指標。此外,在經曆了短期大漲後,也應當小心回調風險。

【資料來源】:公募排排網、基金公司官網

【收益計算說明】:按區間收益率或基金規模變化由高到低進行排名。

【排行說明】:以上排行不代表公募排排網從事基金評價工作,公募排排網僅對自身所收錄的公募基金産品以一定規則進行排行,上述排行不得作爲投資者投資決策唯一依據,僅供投資者自研參考使用。

【風險揭示】:投資有風險,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諾産品未來收益。投資者應謹慎注意各項風險,認真閱讀基金合同、基金産品資料概要等銷售文件,充分認識産品的風險收益特征,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投資決策,對投資決策自負盈虧。

0 阅读:1

私募排排網

簡介:查私募,查排名,就上私募排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