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中美人”白琵鹭“做客”連雲港灌雲侍荷園

揚眼 2024-04-26 17:15:52

日前,一群不知名的白色大鳥“做客”連雲港市灌雲縣侍莊街道瓦房村侍荷園,當地攝影師周永成捕捉到了這一景觀。“通過相機觀察,這群大鳥有著黑色的嘴,長直而上下扁平,前端爲黃色,並且擴大形成鏟狀或匙狀,很像一把琵琶,十分有趣。它們在藕塘濕地中,時而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悠閑地尋找食物,時而展翅翺翔,時而又停下來梳理身上的白色羽毛。”

“鳥中美人”白琵鹭 周永成 攝

“鳥中美人”白琵鹭 周永成 攝

當地藕農稱,這種鳥此前從沒看過。根據照片,灌雲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尹如春證實,這是白琵鹭,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目錄》(IUCN)2016年ver3.1——無危(LC)、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等級,這也是首次在灌雲記錄到白琵鹭的蹤迹。

“鳥中美人”白琵鹭 周永成 攝

“鳥中美人”白琵鹭 周永成 攝

據了解,白琵鹭是大型涉禽,全身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狀;胸部、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常見棲息于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從外表來看白琵鹭質樸、憨實而純淨,因此有人稱它爲“飛鳥美人”,是荷蘭國鳥。世界各地的種群數量普遍不高,多數國家都只有很少幾百對繁殖種群,並且呈逐年下降趨勢。

尹如春介紹,在中國北方,白琵鹭繁殖的種群均爲夏候鳥。4月初至4月末從南方越冬地遷到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至10月末再南遷。常呈小群團隊遷徙,排成一縱列或呈波浪式的斜行隊列飛行。“這群白琵鹭就是‘返鄉’繁殖路過的,在這裏覓食補充體能,這充分說明了灌雲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本報曾報道,去年初冬,也在灌雲侍荷園,萬只骨頂雞在這裏越冬;江蘇名特産品種“四腮鲈魚”在消失多年後重現灌雲縣開山島海域;灌雲縣境內伊蘆山、東陬山和崗嶺地區鄉村振興示範區白鹭、丹頂鶴飛舞,變身“鳥的天堂”;北方難得一見的瀕危物種猴面鷹、小䴙䴘現身灌雲縣楊集鎮潮河灣生態濕地。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生物多樣性的變化。”尹如春說,近年來,灌雲著力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良好的生態環境爲野生動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條件,也讓這裏的濕地山林、海濱灘塗成爲很多候鳥南飛越冬、北歸繁殖的棲息地。

通訊員 夏興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淩飛

校對 徐珩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