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尋秘諾獎,中國已經在路上

華輿 2024-04-28 14:41:16

【東西問客戶端4月26日電】“中國正在尋找諾貝爾獎的秘密。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是一個如此大的國家,一個相對年輕的國家。中國在投資科學技術,有非常好的大學和非常好的科學家。毫無疑問,中國已經在路上了。”25日,以色列生物學家、化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在北京中關村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4年4月25日,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在北京出席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活動並發言。(卞正鋒 攝)

2013年,阿龍·切哈諾沃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榮譽,也是一個合作的見證。“把一個外國科學家帶到中國的機構,這是一種真正的合作方式。”

阿龍·切哈諾沃與中國的科研院校共同培養學生,讓東西方科學、文化得以交流、共享。他認爲,在科學上,自己不是來教授,而是來分享的。“我在教學,我自己也在被教育。中國可以提供給我一些我沒有的東西,我可以向中國人提供他們沒有的東西,這就是科學的美妙之處——它是透明的,最終是爲了人民的利益。”

在25日開幕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阿龍·切哈諾沃不僅在論壇開幕式暨全體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還出席了多場平行論壇並發表演講、參與討論。

  ▲2024年4月25日,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活動上發言。(卞正鋒 攝)

“這次會議關于創新和技術轉讓”,阿龍·切哈諾沃認爲,知識從大學到産業的轉移非常重要,“因爲在大學、商業化和生産中産生的大部分知識都只在行業中,我們需要把兩者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他具體闡釋,對大學而言,可以得到資金;對行業而言,也不必做大學裏正在做的研究和開發。真正需要的是建造這座“橋”,這也是中國需要繼續加強的。

創新離不開年輕人。阿龍·切哈諾沃坦言,年輕人需要被激勵,激勵他們的一種方法就是讓他們遇到像自己這樣的人,向他們展示科學的令人興奮之處。

“我們在科學領域所做的事情是前無古人的”,阿龍·切哈諾沃舉例,比如發明一種治療癌症的新藥會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比如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就是在解決農業、作物方面的問題,並創造出更好的作物。

在科學領域工作50余年,阿龍·切哈諾沃直言每天都像是第一天。面對科學,今天的他和50年前一樣興奮。“年輕人需要榜樣,他們需要有人跟隨”,爲此阿龍·切哈諾沃經常去學校和年輕人交談,“他們看到我沒有魔法,我和他們一樣,是一個有兩只手、十個手指、兩條腿的人,和他們說同樣的語言。我讓他們看到對人們産生影響是可能的,讓他們對此感到興奮。”

  ▲2024年4月25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辦。(卞正鋒 攝)

在此次中關村論壇上,阿龍·切哈諾沃關注到中國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和最新的小米SU7,“我聽說雷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從電話做起,現在轉向了電動車,他所做的一切就是科學,這令人難以置信,也應該讓人們興奮。”他認爲,年輕人需要見到雷軍這類搞科學的人,才能被這種興奮感染。(完)

作者/羅海兵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