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女匪首家中設靈哭暈多次,曾言:這恩情一輩子還不清

史海任我行 2024-05-07 15:31:59

1952年的臘月時節,貴州省龍裏縣大新鄉革老鋪村寨,30多歲的韋萬書家裏,在這一天的薄暮時分,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是一位年輕的女子。

但見這名年輕女子身穿布依族的傳統服裝,頭上包著布依族的花頭帕,腳穿青色布鞋,打了一個小小的包裹隨身攜帶。

來到了陌生的革老鋪村寨,這年輕女子一眼就看見了正在自家門口忙活的韋萬書,于是大著膽子走上前,討要一碗水。

勤勞樸實又善良好客的韋萬書,二話不說就從屋內給她端來了熱水,又熱心詢問起她一個單身女子爲何夜行至此。

一見韋萬書詢問,這女子便擡起朦胧的淚眼,悲悲切切說道,自己名叫秀珍,因爲家裏窮,從小就被賣給了別人家,後來養父母又將她嫁給一個年老的有錢財主,她不堪受辱,這才狠心逃離夫家。如今到處流浪,只想找一個老實本分的人安心過日子。

女子的一番哭訴,讓韋萬書悲喜交加,悲的是女子淒慘的身世;喜的是自己已年過三十,因爲家裏窮,至今還是單身一人。

這一番思索後,韋萬書再細看這年輕女子,借著黃昏時分朦胧的夜色,韋萬書驚訝地發現,這個身穿尋常布依族粗布衣服的女子,竟然皮膚白皙,面容姣好,那一雙盈盈淚眼,分外讓人心疼愛憐。

于是,韋萬書不揣唐突冒昧,直接將自己的情況向年輕女子和盤托出。女子默默聽罷,令韋萬書很意外的是,女子低頭略一沉思,又擡頭看了韋萬書樸實的臉龐,很快就羞澀地滿口應承下來。

一聽說這大過年的,單身漢韋萬書一分錢不花白撿了一個媳婦,且這新娘子還生得膚白貌美,村寨裏的男女老少都來韋萬書家瞧新娘子。小小的院落,成天擠滿了來看熱鬧的人。

這名喚秀珍的新娘子,見了衆人來到,客客氣氣地給大家端茶遞水,閑話家常,言語得體,落落大方,和老實本分言語不多的韋萬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衆人一面喝著茶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對新娘子看了又看,無限感歎羨慕。

在這些看熱鬧的村民中,有一位村民在看過新娘子秀珍之後,覺得異常眼熟,一時之間卻又想不起來在哪裏見過。

這位村民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趕路一邊思索,回到家裏之後,這才忽然想起來,這個名叫秀珍的新娘子,根本不是什麽逃婚的苦命女子,而是曾在兩年前,率領匪徒攻打惠水縣城的著名女匪首程蓮珍,江湖人稱“雙槍陳大嫂”。

民間盛傳她慣使雙槍,百發百中,曾率領匪徒攻打縣城,全隊後來全身而退,毫發無損;又傳說,她曾帶領十幾個匪徒,就將解放軍一個加強連的兵力打得落花流水,還當場繳走了二十多支槍和部分武器彈藥。

後來,這陳大嫂就神秘消失了,沒想到竟然躲到了這裏。話說這位村民爲何認識程蓮珍?因爲這村民解放前曾在陳大嫂的夫家當過仆人,所以認識。

獲悉這一重大情況後,這村民很快就將這一情報秘密告訴解放軍了。後來,陳大嫂被順利抓捕。

不過,後來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又把她無罪釋放了。1976年,毛主席逝世後,程蓮珍聞此噩耗,感念毛主席不殺之恩,曾在家裏爲毛主席設靈堂,多次哭暈,讓人感動。

那麽,這位著名的女匪首,毛主席爲何要將她無罪釋放呢?

“雙槍陳大嫂”

程蓮珍是地地道道的布依族姑娘,1921年出生于貴州長順縣。山清水秀的貴州山水,滋養出程蓮珍的花容月貌。

皮膚白皙身材高挑面容嬌美的程蓮珍,十六七歲的時候,就成了當地地主惡霸山中匪徒爭搶的目標,大家紛紛前來提親,有的匪首甚至揚言要來強娶。

程蓮珍後來選擇嫁給長順縣板溝寨大地主陳正明做二房。之所以選擇嫁給陳正明做二房,程蓮珍有多重考慮。

一是陳正明飽讀詩書,還是個大學生,二是陳家家大業大,衣食無憂,三則大地主陳家不但有錢有勢,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自己嫁過去,不用擔心婚後會有其他地主惡霸的騷擾。

結婚後,程蓮珍與陳正明夫婦感情甚好。在陳家大院,陳正明最喜歡成天擺弄刀槍,沒想到女人家家的程蓮珍,在丈夫的影響下,竟也對這些槍支彈藥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快就學會了騎馬打槍,還會使雙槍。

極富天賦的程蓮珍,經過一段時間苦練之後,槍法奇准。此時的程蓮珍大概不會想到,自己這因爲興趣而生發出的愛好,有一天會救了自己,保住了陳家。

婚後不久,程蓮珍就和丈夫陳正明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陳大蓮。正當程蓮珍幸福過著相夫教子生活的時候,婚後第四年,丈夫陳正明竟一病而亡。

陳正明去世後,因爲沒有留下兒子,按照老規矩,族中近房可以瓜分財産。日日眼瞅著陳家千頃良田,利欲熏心的陳氏族人有一天竟糾集幾十個匪徒,一擁而上,氣勢洶洶地直接拿刀拿槍沖進了陳家大院。

原本想著死了男人只剩下孤兒寡母的陳家好欺負。豈知,這一群暴徒叫嚷著沖進大院的時候,只見程蓮珍二話不說,手持雙槍,從門內一躍而出,還沒等衆人反應過來,雙槍齊發,當場就打死了三個匪徒。

這下可把這一群大男人給當場唬住了。只見滿面怒火的程蓮珍,大叫一聲道:“有不怕死的,盡管上,想要活命的,趕快給我滾!”

素日便聽聞程蓮珍槍法奇准,雙槍使得爐火純青,今日一見,果不其然。衆匪徒一見這陣勢,當場便靡了。一個個收斂了囂張氣焰,拖著同伴的屍體,灰溜溜逃出了陳家大院。

自此之後,“雙槍陳大嫂”的威名,便在當地迅速傳開了,陳氏族人再也不敢打陳家財産的主意了。

神秘消失

可是,終是一介女流的程蓮珍知道,光靠自己的一時之勇,陳家的財産還是守不住的,她要找一個靠山。

不久後,曾任國民黨八縣聯防司令的曹紹華看中了陳家的財産,還有程蓮珍手下的人馬,于是暗地裏派遣羅紹铨、羅紹凡兩兄弟與程蓮珍主動聯系。

羅紹铨曾任惠水縣白日鄉鄉長、原國民黨第八十九軍營長,同爲布依族人,他主動與程蓮珍取得聯系,程蓮珍正苦于找不到靠山,于是,兩人一拍即合。

此時,羅紹铨又動了歪心思,爲了霸占陳家財産,他讓自己的弟弟羅紹凡與程蓮珍結婚。見到程蓮珍的花容月貌之後,羅紹凡很快就應承了下來。

1949年,已經二十七八歲的程蓮珍嫁給了羅紹凡。爲了防止陳家的財産被霸占,程蓮珍留了個心眼,她與羅紹凡雖然結婚了,卻並沒有領結婚證,只是辦了酒席,邀請了親朋好友。

雖然在錢財之事上知道留個心眼,然而,畢竟是婦道人家,不知天下形勢變化的程蓮珍,其後竟糊裏糊塗加入到匪徒的隊伍中,帶領隊伍參加了攻打惠水縣的反動勢力中。

1949年11月,貴陽解放,接著,惠水縣、長順縣也相繼解放。雖然這些地方都相繼獲得解放,然而,當地嘯聚山林的土匪和國民黨的殘余勢力,沆瀣一氣,處處威脅著新生政權。

爲了有效肅清各地的匪徒,解放軍的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調用于剿匪。此時,惠水縣只有數百解放軍駐守。

得知惠水縣守備空虛,曹紹華命令羅紹铨等人糾集了3000多人的土匪武裝力量,准備攻打惠水縣城。這一次,程蓮珍被封爲團長,羅紹铨命令她帶上自己的人馬,同他們會合後一道攻打惠水縣城。

接到命令之後,程蓮珍留了個心眼,故意遲到了。哪知,剛開始攻城,這一群烏合之衆,雖然人數衆多,在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的解放軍面前,完全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打得丟盔卸甲,狼狽鼠竄。

程蓮珍帶領的隊伍恰在此時趕到,本來想著作爲後援兵力參與作戰,一見這大敗逃竄之勢,程蓮珍早已知道不能成事,于是命令部下朝著城門的方向,裝模作樣噼裏啪啦放一陣空槍,然後就跟著大部隊一道匆匆撤退了。

此一戰,只有程蓮珍的隊伍一無傷亡,不明真相的土匪們登時把程蓮珍吹上了天,說她會神機妙算,又是刀槍不入的女奇人。

本來,沒什麽文化的土匪們就特別迷信,這一吹噓,人人信以爲真,來投奔程蓮珍的土匪們一時之間竟達到了1000多人。

這年11月,貴州軍區調動了3個團外加2個營的兵力,對惠水縣、長順縣兩地的土匪進行圍剿。

在圍剿戰中,羅紹铨被擊斃,羅紹凡和程蓮珍帶著一百多人逃竄至惠水、長順兩縣交界處,不知所蹤。

後來,在已經加入解放軍隊伍的昔日程蓮珍的保镖陳光美的幫助下,程蓮珍躲在一處懸崖內的山洞中的行蹤被發現。

發現了程蓮珍等人的行蹤後,解放軍立即抽調了一個加強連的兵力,全力搜捕程蓮珍。

當解放軍到達隱秘的山洞時,因爲對當地地形異常熟悉,程蓮珍帶領匪徒,利用懸崖峭壁的掩護,巧妙還擊,不僅打傷了十幾位解放軍戰士,還輕易帶走了二十多支槍和部分彈藥,然後帶領十幾個匪徒,逃之夭夭。

自此之後,程蓮珍帶領十幾個匪徒,打敗了解放軍一個加強連的說法,在當地群衆中不胫而走。

經過人們添油加醋口口相傳之後,程蓮珍在群衆中被越傳越神,而自此之後,程蓮珍就神秘消失了,且一消失就是數年杳無音訊,即使羅紹凡已經在貴陽落網,程蓮珍仍然是蹤迹全無,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

最高特赦

就在抓捕程蓮珍行動陷入僵局,一籌莫展之際,誰知一位曾在陳家大院做過仆人的村民的舉報,直接將抓捕程蓮珍的行動再次提上日程。

1953年3月25日,早已嫁爲人婦,一身農婦打扮的程蓮珍,在革老鋪被成功抓捕。

可是,在如何處置程蓮珍的問題上,貴州省軍區意見卻不統一。按照當時的規定,凡拒不投降的中隊長以上的匪首,都要被槍決,程蓮珍無疑是應被立即槍決的。

但是,有人提出,當時的惠水、長順、紫雲縣一帶仍有不少散匪和匪首沒有被抓獲歸案,可否暫時不處決程蓮珍,利用她的影響力來勸降和抓捕仍在各地逃竄的土匪?

因爲意見一時不能統一,1953年3月底,西南軍區參謀長李達前往北京,將此事當面彙報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聽罷彙報,認爲殺了這個布依族出身的女匪首,不利于民族團結,于是指示道:“首先,我們要將眼光放得長遠一些,這個時候殺了程蓮珍,我們能得到什麽呢?我們得到的不過是一條土匪的性命罷了。但如果我們放她一馬,程蓮珍能做的事情多著呢。將程蓮珍釋放了吧,就說是我的命令。”

見李達仍然心有疑慮,毛主席進一步開導道:“人家諸葛亮擒孟獲,就敢七擒七縱,我們擒了個陳大嫂,連兩擒兩縱也不行?總之,不能一擒就殺。”

1953年6月5日,在惠水縣召開的數千人的群衆大會現場,經法院院長宣判,程蓮珍被當場釋放。此後,得知真相的程蓮珍表示一定要報答毛主席的不殺之恩。

重獲自由之後,程蓮珍親赴自己落草爲匪的惠水、長順兩縣交界處,找到當日嘯聚山林的匪首及匪徒們,現身說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有二十多名匪徒向當地人民政府投降。程蓮珍還和解放軍一道,親自進山搜剿,將罪大惡極,拒不投降的個別匪首一一擊斃。

因爲剿匪有功,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貴州軍區按照程蓮珍的個人意願,將其安置在惠水縣一個布依族的山寨生活,給她分配了田地和住房,還爲她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兒陳大蓮。

1957年,在貴州省公安廳的安排下,程蓮珍母女遷居惠水縣城生活。1960年,程蓮珍當選惠水縣政協委員。

縣政協主席陸世明對程蓮珍印象深刻:“她文化不高,但對黨很有感情,政協各種會議,她都積極參加。每一次組織活動,她都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晚年的程蓮珍和女兒女婿生活在縣城,每個月有貴州省特批的150元養老金,生活平淡而幸福。

1976年,毛主席逝世,程蓮珍悲痛至極,在家中設了靈堂,多次哭暈。醒來後一次次喃喃自語道:“毛主席的恩情,我一輩子還不完!”

晚年的程蓮珍最大的願望就是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因爲身體原因一直未能如願。如今,她再也見不到救命恩人毛主席了,怎不叫她肝腸寸斷?

1998年10月21日,77歲的程蓮珍走完了她傳奇的一生。

兩年後,她的女兒陳大蓮來到北京,特意代母親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遺容,也算了卻了程蓮珍生前未了的心願。

結語

1989年,布依族作家王廷珍第一次將程蓮珍的故事寫成文章,發表在《處女地》雜志上。

2003年,王廷珍又將程蓮珍的故事寫成長篇小說《一個女匪首的傳奇經曆》。

2008年,程蓮珍的故事被搬上熒屏,拍成10集電視劇《女匪首》,2009年,又被改編成40集電視連續劇《最高特赦》。

隨著程蓮珍的故事被一次次搬上熒屏,人們對這位當代“女孟獲”的傳奇人生有了更豐富全面的了解。透過這一傳奇人物,我們對毛主席的胸襟與智慧更加佩服不已。

13 阅读: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