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河北探索②丨抓住關鍵才能更好解決問題——看企業上雲怎樣讓河北傳統産業“智能進化”

河北新聞網 2024-05-10 08:40:44

2023年8月29日,廊坊開發區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中心。(本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通訊員 陳 童攝

改革攻堅要有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10月10日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發展新質生産力不是要忽視、放棄傳統産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産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3月20日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講話

3月5日拍攝的保定長城精工全球首條5G-A超高可靠低時延汽車柔性産線。(本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通訊員 黃曉笠攝

河北日報調研組

河北是傳統産業大省,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傳統産業面對的問題很多,也很具體。

而所有問題,都指向一個關鍵詞——轉型升級。

可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在哪兒?

答案,從一個案例中可以找到。

本想賣個1.5萬元的雲産品,沒想到買方“胃口大開”,連砸3個“大單”,總金額高達8000萬元。

在邯鄲市裕泰化工集團(以下簡稱“裕泰”),雲服務商河北聯通創下了這樣一個“銷售奇迹”。

事實上,當裕泰決心“豪擲千金”上雲時,剛從一場“生死危局”中緩過勁兒來。

2013年,由于資金鏈問題,曾跻身邯鄲民營企業十強的裕泰一度陷入絕境,只能靠代加工來維持運營。

2021年,“終于喘過一口氣來”的裕泰決定通過挖潛降耗,贏得生存和發展空間。

而裕泰瞄准的突破口,就是上雲。

企業上雲,簡言之,就是企業通過網絡,以在線的形式,快速便捷彈性地獲取計算、存儲、數據、應用等服務。

通過上雲,裕泰的産供銷、人財物等海量信息,變成一條條清晰明了的數據。在數據的驅動下,裕泰有了一個虛擬的“大腦”,實現了對集團安全、環保、生産、經營、設備、能源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精准“指揮”。

裕泰開始了“智能進化”。

一期項目中,僅一個智能檢斤和數字質檢系統,就使原來耗時4分鍾的貨車檢斤縮短爲20秒,全流程所需人數減少83%。

嘗到甜頭,裕泰一口氣開展了三期上雲項目。

以8000萬元投資爲杠杆,上雲讓這個一度掙紮在生死線上的焦化企業,年生産效益直接提升1000余萬元,年綜合效益提升近5000萬元,不僅成功化解了發展困局,還一舉逆襲爲5G智慧工廠。

“上雲既能滿足海量算力需求,又省去了企業自建和運維基礎設施的成本。”省工信廳軟件産業處處長李劍表示,對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言,上雲是公認的最具“性價比”的手段。

這,也是解決傳統産業老問題的關鍵手段。

企業上雲形式主要包括五大類,分別是工業設備上雲、計算存儲上雲、平台系統上雲、業務應用上雲和生産資源上雲。

自“十三五”起,國家便開始推動企業上雲。而工業設備上雲,則是“十四五”以來推進企業上雲的“重中之重”。

工業設備上雲,爲何如此重要?

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企業。

以往,每當生産線運轉不暢,排查設備故障耗時又耗力。

以檢查制造光伏組件的核心設備層壓機爲例。

僅一台層壓機的運行,就涉及溫度、壓力等12個參數。平時每隔12小時,工作人員就要抄錄一次數據,以供留檔追溯。

一旦需要緊急排查,他們就要找出這些紙質記錄,根據故障發生節點,對少則幾天、多則一兩個月的參數數據逐個排查。

整個過程,動辄耗時兩三個小時。

可現在,讓層壓機數據上雲,每台層壓機的數據實時上傳,不僅免去了人工抄錄的繁瑣,而且一旦需要追溯,雲管理平台的內置模型就能自動排查出異常變化的數據。

全部時間,僅爲1秒。

這,就是工業設備上雲帶來的變化。

相比通用的財務上雲、人事上雲等,工業設備上雲面對的是不同的行業、企業、工藝,以及每個流程上的不同設備,上雲方案和産品必須“量身定制”。

工業設備上雲被認爲是最難的一種上雲形式,可也最能提升企業設備運行效率和綜合管控能力。

河北要幹的,就是這個“最難”。

幹,就要搶抓先機。

2022年6月,省工信廳收到工信部批複——關于支持河北省開展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水平評價工作的複函。

河北正式成爲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水平評價試點,且是全國唯一。

工業互聯網平台,某種程度上說,就是新工業體系的“操作系統”,向下對接海量工業裝備、儀器、産品,向上支撐工業智能化應用的快速開發與部署。

工業企業上雲,主要就是上工業互聯網平台。沒有平台,上雲將無所依附。

河北憑什麽能拿到這個至關重要的“試點”?

先看當時的現實條件。

在全部41個工業行業大類、207個行業中類中,河北已覆蓋40個行業大類、193個行業中類,覆蓋率分別達97.6%和93.2%,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廣闊。

河北工業互聯網平台多項指標居全國前列。

再看“事在人爲”。

“在工信部還沒有明確的試點工作安排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密集跑辦,向部裏提供了詳細的依據理由,主動申請承擔試點工作。”李劍介紹。

借助試點工作,河北先後面向各級工信主管部門、平台服務商、工業企業開展多場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專題培訓,並對全省重點工業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數據進行了采集分析,形成了《河北省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數據地圖(2022)》。

試點,讓河北第一次摸清了全省企業上雲的情況,爲工信部開展企業上雲關鍵指標監測評估提供了參考。

看准了就抓緊幹。

一邊摸情況,一邊制定路線圖:“十萬企業上雲”行動計劃、企業上雲星級評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

每項行動都有目標指向,每種措施都明確具體步驟,從路徑到指標,不斷細化、再細化。

河北企業上雲持續“加速”。

讓企業接受上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旦上雲,除了資金、人才投入,企業還要在經營理念、生産運營乃至組織結構方面,進行全方位變革。

2022年下半年,邯鄲所有的縣(市、區)的工業企業,迎來了這樣的上雲“專員”。

他們是“醫生”,針對每個企業具體情況“把脈開方”;他們是“信息員”,隨時傳達政府的上雲政策和部署;甚至他們還是“保姆”,幫助企業制定和實施上雲項目建設方案。

這是邯鄲工信系統推行的“數字化專員”工作機制。

“數字化專員”由政府部門、雲服務商相關人員組成,政府、市場同向發力,精准了解企業所需,解決企業難題。

今年,這一機制開始在全省推廣。

行動,一直在進行。

加大引導扶持力度,開設企業上雲大講堂,舉辦工業互聯網進園區活動,指導雲服務商進行推介,擴充企業上雲供給資源池……河北馬不停蹄幫助企業“能上雲”“上好雲”。

雲服務商們也“跑”了起來。

2023年,雄安聯通和河鋼數字的平台,雙雙成功入選國家“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台名單,跻身我國工業互聯網平台第一梯隊。

河北已累計培育329個各級各類工業互聯網平台,爲企業上雲提供産品和服務。

收獲不止于此。

2023年10月,工信部批複,河北成爲全國唯一一個設備上雲與設備數字化管理能力貫標試點省。

成功的體驗是相似的。

在雲端,越來越多河北企業,找到了新“活法”。

依托5G-A移動通信技術,保定長城精工建成全球首條5G-A超高可靠低時延汽車柔性産線。

依靠物流系統及倉儲設備上雲,河北喜力德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的排單效率大幅提升,搶起外貿訂單不再“手軟”。

通過關鍵技術與企業上雲相結合,跨界創業的清河盛泰互聯針織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僅用一年多就在“羊絨之都”站穩了腳跟,甚至還計劃整合業內産能。

…………

截至2023年底,河北上雲企業數量增至9.1萬家。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河北企業工業設備上雲率達24.8%,連續三年保持全國第一。

推動企業上雲,向數字轉型要方法,向新質生産力要答案,河北找到了激發傳統産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

(調研組成員:趙兵、王洪峰、曹陽葵、吳宏愛、張許鋒、朱豔冰、顧贊良、周聰聰、康乾)

專家點評

跟著問題走 奔著問題去

陳璐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也是破解矛盾的著力點。

河北把企業上雲作爲破解傳統産業發展困境的重要途徑,堅持問題導向,把握發展趨勢,精准施策,推動了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促進了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堅持問題導向,是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攻堅要有正確方法,堅持創新思維,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變革創新。”

河北的傳統産業體系完備、基礎雄厚,具有一定的市場優勢,但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生産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足、運營管理成本上升、環境制約突出等問題日益凸顯。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這些問題被迅速放大,讓傳統産業壓力重重。

面對發展困境,傳統産業如何突圍?經過反複摸索和實踐,河北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通過上雲爲傳統産業植入數智化基因,推動傳統産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創新力和競爭力。

推動企業上雲,不僅加快了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使節能減排降碳、技術創新、運營管理、安全生産等方面存在的“老毛病”一一得到化解,提高了企業創新能力、業務實力和發展水平,而且帶來了新的機遇,拓展了發展空間,促進了全要素、全産業鏈、全價值鏈有效連接,爲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了強勁動力。

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河北瞄准傳統産業發展的痛點發力,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讓老産業煥發了新生機。這也啓示我們,面對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只有堅持問題導向,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以創新的思維破解難題,才能實現向上突圍,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

(作者系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