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要給“台灣辦事處”改名?中國不接受糊弄

火星方陣 2024-05-10 22:46:49

文/刺客

在2021年,地處波羅的海彈丸小國立陶宛,爲了獲得美國數億美元援助,公然違背 “一中原則”的承諾,將台當局駐該國的辦事處改名爲“台灣辦事處”,導致中立兩國外交和經貿聯系幾乎停擺。幾年過去了,美國承諾的數億美元是否到賬,外界不得而知,但立陶宛爲此付出的巨大代價,卻是舉世皆知的事實。

立陶宛充當美國反華馬前卒,付出的代價就是中歐班列和中國市場都與之無緣,給該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即便如此,某些立陶宛政客仍執迷不悟,甚至還將相關問題當成謀取政治暴利的工具。據《參考消息》報道,立陶宛目前正在舉行大選,與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關系成爲了選戰辯論的熱門話題。

在歐洲乃至全世界,所有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都以“台北辦事處”來給台駐本國機構命名。唯獨立陶宛這個彈丸小國,冒著天下大不諱設立所謂“台灣辦事處”,這是導致中立關系惡化的罪魁禍首。所以,據島內媒體日前報道,立陶宛總統瑙賽達日前表示,“有必要改變‘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以穩定對華關系”。

瑙賽達做出上述表態的背景,是立陶宛不久前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有超過47%的受訪民衆認爲,中國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當局應該采取務實的對華政策,不要得罪中國。另外,有44%的受訪者認爲,如果沒有中國的商品和投資,立陶宛的經濟將會陷入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立陶宛,堅持“繼續擁抱與台灣地區關系” 的受訪者,僅爲21%。相比之下,卻有近38%的受訪者認爲,支持台當局不會給立陶宛帶來任何經濟利益。由此可見,隨著立陶宛長期經濟發展停滯、通脹率高企等問題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民衆已經痛定思痛,不再允許當局繼續與台當局勾勾搭搭。

顯然,當下的立陶宛選民,呼籲當局改善對華關系的聲音,已經形成一股主流聲音。瑙賽達這時提出給駐立陶宛所謂“台灣辦事處”改名,順應了民意。因此,按照台媒說法,瑙賽達目前的支持率領先于其他候選人。

顯而易見,瑙賽達提出給“台灣辦事處”改名的建議,是其撈取選票的一種政治工具,不代表他連任總統之後,就會認真考慮改名的問題。立陶宛當局爲改善對華關系,曾多次傳出要給“台灣辦事處”改名的消息。但事後證明,這些都是該國政客出于某種政治目而糊弄中國的伎倆。

時至今日,台當局駐立陶宛的那塊“台灣辦事處”牌子仍然挂在那兒,中立緊張關系沒有任何緩和的迹象。所以說,不排除瑙賽達這時候喊出給“台灣辦事處”改名的口號,只不過是糊弄選民的一種手段。或許在他實現連任之後,這個話題就與以往那樣不會再有人提及。

不過,立陶宛當局如果沒有患老年癡呆症的話,應該記得鄰國拉脫維亞曾經的遭遇。該國曾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將台當局駐該國的辦事處改名爲“台灣辦事處”。一年多之後,拉脫維亞就因爲承受不了兩國關系惡化的後果,不得不改回“台北辦事處”。

中國希望立陶宛當局能夠知錯就改,但絕不接受對方的糊弄。所以說,如果立陶宛政客只是將相關問題當成撈選票的政治工具,就別指望中國會恢複中立間的外交和經貿對話渠道。

0 阅读:23

火星方陣

簡介:評說大國關系、周邊外交和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