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如何走向“世界中關村”?

華輿 2024-04-30 13:50:42

中新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陳杭)中國首個長時長、高一致性、高動態性視頻大模型Vidu,中國空間科學衛星愛因斯坦探針發布首批圖像……29日,爲期五天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在北京落幕,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們在中關村這片創新沃土上,見證系列前沿科技成果“首秀”,共話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新機遇。

▲4月29日,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2024世界數字健康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爲國際數字健康合作簽約儀式。(圖片來自中新社)

論壇舉辦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下稱中關村),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電子一條街,曆經40余年發展,已成爲中國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萬余家,被稱爲“中國的硅谷”。

多年來致力于研究中國科技進步的國際人才組織聯合會主席丹尼斯·弗雷德·西蒙談到,中國逐漸成爲創新巨人。在他看來,中關村是吸引高端人才的磁石,聚集著來自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衆多人才。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中關村文化,吸引著一代代生生不息、探索未知的創業者入駐此地。“我是一個老中關村人,在這裏創業了32年。”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參加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說,“正是一代一代的中關村人不斷創新和拼搏的‘中關村精神’,讓這裏誕生了一系列世界級公司。”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一個國家創新發展的增長極,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載體。作爲創新創業一面旗幟的中關村,也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陣地。十年來,中關村企業總收入增長一倍多,從2014年3.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2023年約8.6萬億元;北京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4年1.04萬家提高到2023年2.83萬家,每日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從2014年日均146家提高到2023年日均337家,平均不到5分鍾就有一家科技企業誕生。

一串串數字,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成果,也是中國自主創新曆程的展現。29日,19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包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技中心取得系列國際先進成果、朱雀二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鑽機、新一代原子磁強計腦磁圖儀等。這些“含金量”十足的科技成果,展現了中國科學家對全球科技創新的最新貢獻。

“經過一代又一代中關村人的努力,中關村一定會變成世界的中關村,對世界的貢獻將越來越大”。這是雷軍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談到的美好願望。

這樣的願望並不遙遠。記者了解到,北京將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開放創新生態;繼續發揮中關村改革試驗田作用,積極推進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不斷探索新試點政策,複制推廣已有成功經驗,持續優化有利于前沿科技創新的制度環境。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發布的《中關村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關村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中關村的影響力、競爭力、引領力全球領先。

中關村正加速走向世界。借助中關村論壇這一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平台,中國將以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積極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主動融入和塑造全球創新網絡,促進各方發展共贏。(完)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