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最小的志願軍女兵姐妹花:姐姐10歲,妹妹8歲,二人現狀如何

人間史名人錄 2024-02-24 11:37:16

1950年10月,中國志願軍戰士橫渡鴨綠江,支援朝鮮對抗美利堅帝國的入侵。

屆時美國已經是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而我國才剛剛結束抗日戰爭,元氣大傷。

所有人都覺得我們是在以卵擊石,可最終在我國戰士們的英勇不屈下,還是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雖然我們取得了最終勝利,但勝利背後,是數萬戰士們的犧牲和血淚。

當年前往朝鮮支援的志願軍戰士中,有不少年輕的“娃娃兵”,他們不顧自己安危,以小小的身軀,共同鑄成了偉大神話。

這其中有一對姐妹花,進入朝鮮時,姐姐張德貞10歲,妹妹張德華才剛剛8歲,是我國入朝年紀最小的女兵。

如今數十年過去了,這對姐妹花現狀如何?

張家小女天下知

只要是老一輩的東北人,幾乎沒人沒聽說過雜技世家“彭家班子”的,從祖上開始,彭家班都是遠近聞名的班子,裏頭出過不少有名的雜技演員。

張德貞和張德華就出生在彭家班,姥爺是彭家班的班主。

兩個小丫頭完美繼承了父母的雜技天賦,加上自出生起就耳濡目染,所以她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跟著父母姥爺登台演出了。

初次登台時,姐姐張德貞也才剛五歲,小德貞站在父親肩上,但腿擡到頭頂,再空中翻了好幾圈,又落在母親腿上。

台下觀衆都看得捏了把汗,可小丫頭站穩穩當當,一臉自信與光芒,台下一片喝彩聲,連連稱贊她將來必然“青出于藍”!

妹妹張德華小兩歲,她長大後也不遑多讓,不管表情、身段,還是雜技技巧,一點都不輸給台上的師兄姐們。

彭家班這兩個小丫頭,年紀小小就已經在當地十分有名了。

平時除了訓練和登台演出,小姑娘最愛跟著姥爺一起聽戲,有名的曲子她們都能講的頭頭是道。

不過小姑娘最愛的還是《穆桂英挂帥》,女將軍的飒爽身姿讓兩姐妹眼神晶亮,她們軟聲問姥爺:“女孩真的可以這般厲害嗎?”

姥爺捋了捋胡須哈哈大笑,然後認真的和她們講:

“無論男女,只要有信仰和不屈的精神,就能像‘穆桂英’這樣取得最後的勝利。毛主席都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將來你們倆啊,也一樣可以這般厲害!咱們國家,可是有不少女戰士嘞!”

年幼的孩子們不知聽懂了多少,但她們童真的眼神中,從此就多了幾分堅毅。

最小女兵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已經在接近尾聲,美軍早已是強弩之末。這場戰爭基本已經到了談判期,眼看著勝利在望。

但當時咱們的解放軍戰士傷亡衆多,余下的戰士們也幾乎精疲力盡。

爲了鼓舞戰士們,讓大夥兒在緊張之余,能有片刻放松,國內開始招募文工團,希望能去朝鮮爲我國解放軍做慰問演出。

此消息一出,全國各地老百姓都踴躍報名,紛紛想加入文工團,爲咱的軍人們出一份力。

當時張家姐妹已經小有名氣了,有人特意向沈陽的文藝幹部劉主任推薦了姐妹倆。

劉主任到了彭家班後,和班主說明來意。

起初母親非常高興,連忙過去接待劉主任,但一聽到他點名的人自家兩個閨女,當時笑容就僵硬了。

此時的張德貞姐妹,一個10歲,一個才8歲啊!

母親在後台紅著眼睛和丈夫說:“兩個孩子那麽小,怎麽能去那麽危險的地方?咱也願意爲國家出份力,咱夫妻倆去報名!”

姥爺搖搖頭:“你知道去援朝的解放軍裏,有多少娃娃兵嗎?他們可都是正兒八經上戰場的!人家的爹媽就不心疼?”

然後歎口氣接著說,“我年紀大了,你們走了彭家班怎麽辦?我知道你心疼孩子,但這件事兒,你何不問問丫頭們的意思?”

在一旁偷聽半天的姐妹倆聞言,立馬沖出來,二人對視一眼,然後齊齊地和母親說:“娘,我們想去,我們也想出份力,想做穆桂英!”

兩個小丫頭面帶笑容、目光堅定,竟讓流著淚的母親一時間怔住了。

她擦擦淚,把女兒們攬在懷裏,無奈的點點頭。

姥爺帶著兩個丫頭去找劉主任報名的時候,劉主任鄭重地和姥爺說:“您老放心,孩子們交給我,一定會保證她們的安全!”

就這樣,張家兩姐妹正式加入了文工團。

部隊第一次招收年齡這麽小的孩子,團裏的前輩們都非常喜歡這兩個小丫頭,對她們百般照顧。跟她們一隊的張大姐,更是主動來給二人量身子,幫著部隊裁縫給她倆做小軍裝。

幾天後,身穿軍裝的兩個小姑娘,告別了彭家班,坐上了開往朝鮮的車。

臨行前,姥爺也紅了眼,他心中何嘗舍得寶貝孫女?但他心中知道,孩子們也有自己的理想,她們要去實現更高的價值。

戰爭與死亡

姐妹倆第一次坐火車,一路上都充滿好奇。

兩個小姑娘也不認生,跟著隊裏的哥哥姐姐們打成一片,大家夥說說笑笑,做簡單的遊戲,還互相唱歌表演節目,很是開懷。

可隨著列車越來越靠近新義州,大家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了。

從車窗看向外面,目光所及的村莊,幾乎全被炸毀,毫無人煙。路上全是斷壁殘垣,甚至還隱隱看得到些許尚未被掩蓋的血色。

雖未親眼見過戰爭的殘酷,可炮火留下的痕迹,告訴所有人這裏曾發生過多麽慘烈的事情、埋藏過多少同胞兄弟……

姐妹倆年幼,她們不懂這意味著什麽,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們非常直觀的明白了什麽叫“死亡”。

下了火車後,大夥改成汽車繼續前往目的地,雖不如之前那般歡快,但也還算輕松。

汽車正平穩前行,突然間“嘭!”的一聲巨響,姐妹倆乘坐的那輛汽車不慎壓到了美軍留存的地雷。

車上其他幾名戰士幾乎是一瞬間,立即將姐妹二人護在中間,用身體做“肉牆”,替她們擋下了致命傷害。

其他人將姐妹救出來後,幾名戰士已經犧牲了……列車上還跟兩姐妹說笑玩鬧的哥哥,此時已經被炸的面目全非。

妹妹張德華已經嚇傻了,然後崩潰大哭:“這個哥哥,哥哥還給我剝過雞蛋……”

姐姐張德貞渾身發抖,但還是流著淚安慰妹妹別怕,別哭。

這次事件,讓幼小的女孩明白了,戰爭究竟意味著什麽;也讓他們明白了,自己身上究竟肩負著什麽使命。

同行隊友犧牲,但他們的任務還要繼續,隊伍繼續前行。

人小志氣高

兩天後,衆人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姐妹倆跟隨隊伍,看到許多志願軍。

他們渾身髒兮兮的,幾乎每個人都帶著傷,明明已經看起來非常疲憊了,卻還是卯足了精神站崗巡視。

她們的任務,就是給這裏的哥哥姐姐們表演節目。

衆人看到這批文工團裏,竟然有兩個這麽小的姑娘,先是驚訝,然後就面帶笑容的迎接兩個小丫頭。

看著解放軍戰士們,一路上因地雷提心吊膽的姐妹倆,突然覺得安全感十足,很快就進入了自己的角色中。

在部隊裏,條件遠遠比不上家中,不僅是吃住下降了好幾個檔次,就連表演的台子都是臨時搭的,搞不好就有安全隱患。

但文工團的隊員們都十分照顧姐倆,只讓她們做相對安全些的表演,跟著大夥兒唱唱歌,跳跳舞。

姐妹倆知道大家照顧她們,但她們既然來了,就想把自己的一身本事表演出來,給戰士們鼓勁兒。

私下練習了幾次後,姐妹倆打算在台子上給大夥兒表演她們彭家班的看家雜技秀,一直照顧姐倆的張大姐還有些擔憂,但看著信心滿滿的小丫頭,也不再多說。

當她們站在台子上表演自己最熟悉的雜技時,小小的身體仿佛會發光一樣,自信又充滿活力。

在簡陋的台子上接連表演了十幾個高難度動作,台下的戰士們皆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全都爲二人歡呼。

半小時後表演完畢,台下已經掌聲一片,所有戰士臉上都是燦爛的笑容,征戰許久的疲憊蕩然無存。

姐妹倆站在台上,還維持著高難度的謝場動作,心頭滿是激動。

她們來這裏,不就是爲了這個嗎?

從這以後,姐妹倆開始接連不斷的去各個部隊表演節目,她們的名氣早就在解放軍營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來了對人小技高的姐妹花。

當然姐妹倆的演出也不是完全一帆風順。

有一次,妹妹先上台表演雜技,卻因台子搭的有些不平整,一腳踏偏,直接從台子上摔下來,腳踝當時就腫了。

張大姐連忙把妹妹扶到一邊,姐姐張德貞來不及想,幾個漂亮的跟鬥翻上舞台,接著妹妹沒完成的雜技繼續演出,保證節目有頭有尾。

台下的戰士們一邊擔心妹妹的腳,一邊又被姐姐的精神所打動,全都真情實感的站起身來,爲這兩個小姐妹喝彩。

就這樣,年幼的姐妹倆不怕苦也不喊累,內心始終不忘使命,每天都精神飽滿的投入到自己的演出中。

很多人都以爲,小姑娘們只是一時興起,很快就吃不了戰爭的苦,

但姐妹倆在朝鮮隨軍演出整整四年,從未退縮。

直到1958年10月,姐妹倆在台上做了最後一次在朝會演,然後跟隨最後一批解放軍回到祖國。

一生爲國

回國後的姐妹倆先是回了趟彭家班,四年未見,姑娘們已經大變樣了,可母親還是一眼認出了姐妹倆。

她眼睛濕潤,一個勁的撫摸孩子們的臉頰,絮絮叨叨關懷個不停。

可這場難得的團聚並沒有持續多久,姐妹倆又告別了家人,跟隨部隊到達川西,繼續爲當地戰士們演出。

這一別,又是數年不見。

就這樣,姐妹倆接下來的人生,幾乎全都在隨軍演出度過。

她們見過駐守在密雲水庫的鐵骨兒郎,也親眼瞧過羅布泊空中盛開的那朵蘑菇雲……

她們的青春很單調,除了演出還是演出;

可她們的青春也很精彩,見證了中華軍人的所向披靡,也見證了祖國的日益昌盛。

1964年4月6日,張德貞姐妹倆代表沈陽文工團,參加了三軍文藝彙演開幕式。

彙演結束後,周總理一行人走上台,輪流和每一位演出的戰士們握手,表達了慰問的感謝。

姐妹倆也站在人群中周總理握手,當周總理叫出她們名字的時候,妹妹張德華激動地哭了出來。

于她們而言,自己不過是千千萬萬個戰士中最微不足道的那個,可偉大的周總理竟然會記得她們的名字。這讓人怎麽不感動?

她抹著眼淚和總理握手,相機“咔嚓”一聲,將這一幕永恒的定格了。

直到今日,照片還被珍藏在姐妹倆的相冊之中。

從這之後,姐妹倆回到沈陽,光榮入編沈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在服役期間,二姐妹多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類演出,爲祖國爭光。

1972年,原志願軍總司令還特意前去沈陽看望姐妹倆,並激動地和大家介紹“她們是我在朝鮮的戰友”。

三人在沈陽軍區留下一張合影,那段峥嵘歲月也被永恒的珍藏起來了。

在前進雜技團的日子裏,姐妹倆每天都認真訓練,工作中盡心盡力。

姐姐張德貞能力出衆,在團裏穩步晉升,最終成爲了前進雜技團的團長,並獲得了“專業四級演員”稱號,取得國務院的特殊津貼;

妹妹張德華同樣優秀,作爲雜技團內核心編導,她不僅自己獲得了多想國際雜技大獎,還被部隊授予了一等功、二等功,獲得“專業六級演員”稱號,和姐姐一樣,她也取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

姐妹倆不僅是在雜技團裏備受尊重的老前輩,就連國外許多雜技演員,都紛紛來招二人“取經”,將她們當做雜技界的“泰鬥人物”。

結語

以姐妹倆的資曆和地位,確實早就可以退居幕後享清福了,但她們有自己內心的追求,即便在退休之後,也依然投身工作。

退休之後,姐姐張德貞被返聘到沈陽民族藝術學校,成爲了一名教授,將自己一生的經驗,都傳授給了後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雜技演員;

妹妹張德華,接管了彭家班子,跟隨現代化腳步,成立了一個專業的雜技文藝公司,不僅帶領中國雜技走向世界,還多次進行慈善活動。

直到今天,姐姐張德貞已經81歲了,妹妹張德華也已經79歲。從10歲開始,姐妹倆一生都在爲祖國奉獻,七十年來從未停歇。

2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