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之女杜致禮:在“楊翁戀”前,她曾跟楊振甯相伴53載

追夢的年 2024-04-10 23:03:11

楊振甯是物理學大牛,毫不客氣地說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物理學家敢說自己成就超過了他的!

他因“宇稱不守恒定律”獲得了諾貝爾獎,其實他的“楊米爾斯方程”影響更大,後來有十多個諾獎都與這個方程有關,所以楊振甯可以說是開宗立派的人物!

只不過這些專業性的東西太過深奧難懂,相比較起來大家要對他的情感生活更感興趣。2004年,已經82歲的楊振甯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甚至到現在都還是茶余飯後的談資。

其實在與相差54歲的翁帆結婚之前,楊振甯還有過一段婚姻,他的原配叫杜致禮,兩人攜手了53載。那麽,這位相伴了半個世紀的女士,又是怎樣的存在呢?

其實楊振甯與杜致禮的婚姻最開始也有過爭議,因爲他們是師生關系。

杜致禮1927年12月出生,她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將軍,母親曹秀清則是陝西米脂出名的美人。她很幸運地結合了父母的優點,從小就聰明伶俐、樣貌出衆。

等她稍微長大,周圍的長輩都非常喜歡她,當時在國民黨高層中還流傳過一句話:誰要是做了杜家的女婿,那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

1944年,杜致禮進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附中念高中,在這裏,她遇見了後來的丈夫楊振甯。楊振甯雖然只比杜致禮年長五歲,但眼下卻成了該校的數學老師,並且他即將作爲西南聯大物理系唯一一個公費深造的學生進行美國之旅。

作爲一個帶著“天才”光環的俊秀青年,楊振甯在校內是非常出名的。而杜致禮也不逞多讓,她的父親從緬甸戰場遠征歸來,是國人敬佩的抗日英雄,她自己也出落得亭亭玉立,走到哪裏都有傾慕的目光。兩顆閃亮的星星,就這樣慢慢相遇了。

楊振甯臨時在西南聯大附中代課,杜致禮就是他的學生。看著這位博學的老師,杜致禮心中生出一些好感,只是礙于身份,她並沒有表達自己的心意。往後的幾年裏,兩人的生活就成了平行線,基本上沒有了交集。

1947年,杜致禮經宋美齡推薦,只身去往美國衛斯理安學院攻讀文學,那段時間她過得還算安逸。只不過沒多久杜聿明在淮海戰場上被俘,家裏就失去了經濟來源,無力負擔高昂學費的杜致禮只好轉到紐約聖文森學院繼續學業。

蔣介石在“勢利”這方面做得也是淋漓盡致,別人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就會展現出和善的一面,但失去了利用價值,他置之不理的速度也是夠快。

這一點,杜家後來還能體會到兩次。

1949年的聖誕節,杜致禮在友人的陪同下來到普林斯頓的一家餐廳,當時她也沒有想到既然能偶遇到楊振甯。當時的楊振甯正在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也是與朋友一起到這家餐廳吃飯,兩人相見的第一眼,想必都在感慨緣分的奇妙。

遠離故土,兩人都抛開了那份忸怩,很快就聊得火熱,往後的交往中他們的感情升溫很快,1950年就在學校舉行了婚禮。當時國人的思想還較爲保守,有人對于他們本是師生這一點說三道四,但他們兩人都不在意這些。

杜致禮畢業後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中文教授,楊振甯則繼續在物理專業上深耕,不久後兩人就有了一個兒子。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楊振甯讓父親爲孩子取名,此時正是楊振甯研究的關鍵時期,楊父就給這個孫子取名爲“光諾”,後來這個名字真的應驗了,光耀家門、獲諾貝爾獎。

杜致禮本也是名門之後,從小不用爲生活發愁,家務之事她並不熟悉,但是孩子剛剛出生時,丈夫尚未功成名就,爲了讓丈夫能專心搞科研,她就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

每天處理一些柴米油鹽的雜事,等孩子稍微長大後她又每天去接送,這樣的日子累是累了一點,但她認爲這樣支持丈夫的事業是值得的。可是,弟弟杜致仁的死給了她很大的刺激。

杜致仁是杜聿明的長子,于1953年到美國哈佛大學求學,當時杜家的經濟情況已不樂觀,根本就負擔不起高昂的學費,所以杜致仁只能是向台灣的銀行貸款。

本來一切都沒什麽問題,但就在杜致仁學業只剩下一年之際,台灣銀行突然把貸款給停了,還要求杜致仁立即償還欠款。

杜致仁如遭雷擊,如果沒錢,他就不能繼續讀書,也拿不到畢業證,前面幾年就等于是白學了,他只能是給遠在台灣的母親曹秀清寫求助信,希望母親能想想辦法。

曹秀清心中焦急,但她也拿不出錢來,這可怎麽辦呢?思來想去曹秀清就致電蔣介石,希望蔣能看在杜聿明跟隨多年的份上,去銀行疏通一番,批3000美元貸款給兒子做學費。

半個月後,蔣介石給了恢複,但是只批了1000美元,還是分兩年支付,也就是說曹秀清暫時只能拿到500美元。這個數目明顯不夠,曹秀清硬著頭皮寄給了兒子,表示自己還會再去想辦法。

杜致仁本來滿懷希望,但是拆開信封卻只看到了500美元,那種失落讓他淚水連連。他知道家中的情況,明白母親的話純屬寬慰,所以最後想到了尋求姐姐杜致禮的幫助。

然而楊振甯當時尚未徹底成名,家裏常常入不敷出,所以根本沒辦法給予太大的幫助,只能好言相勸,緩解一下杜致仁的心情。杜致仁表面上沒有什麽悲傷,但心裏已徹底絕望。

當時正值暑假,杜致仁寄住在姐姐家中,一天晚飯過後他如往常一樣回到自己臥室,第二天杜致禮叫他吃早飯也沒人回應。當時杜致禮只以爲弟弟心中煩悶,就沒有多想。

但直到中飯,杜致仁房內還是沒有絲毫動靜,杜致禮這才推門進入臥室,結果一看弟弟已經吃下了整瓶安眠藥,就這樣安靜地躺在了那裏。

至親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在眼前離去,那種悲痛讓杜致禮放聲大哭。此事在很多人心裏都造成了影響,杜聿明後來得知此事,對老蔣生出了幾分怨恨。而楊振甯後來也不止一次說過:如果我能早一年得諾貝爾獎就好了。

讓銀行發放貸款,對蔣介石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情,但老蔣偏偏就是不願意,很難說先前停款有沒有他的授意。想當初解放戰爭杜聿明是強撐著病體爲他賣命,跑到東北又跑到徐州,本來能突圍又聽從命令折了回去,如此種種就換來家人這樣的待遇,可歎啊。

而楊振甯說的那句話,也是老蔣勢利的一個體現,在楊振甯獲得諾貝爾獎後,台灣省方面又開始進行宣傳,說楊是台灣省的女婿,是他們支持培養出來的雲雲。假如楊振甯能早一年獲獎,不說獎金那些,台灣方面是肯定不會給杜致仁刁難的。

弟弟的死對杜致禮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生活畢竟還要繼續,她消沉一陣後還是振作起來繼續操持家業,讓丈夫能安心工作。

幸運的是,他們這番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楊振甯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晚會上,杜致禮也陪同丈夫出席,她落落大方的樣子也成了那天一道靓麗的風景。

往後的日子裏,他們夫唱婦隨十分恩愛,也曾多次共同回到國內。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杜致禮其實是見過翁帆的。

1999年,楊振甯受邀去往汕頭大學講座,結束後校方就請了學生爲他們夫妻做導遊,那個導遊就是23歲的翁帆。杜致禮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楊振甯也仿佛見到了當年的妻子。她們年輕時的模樣,還真的有幾分相似。

2003年,杜致禮病逝,結束了50多年的陪伴。楊振甯在這年年底回國定居,翁帆獲悉他的喪妻之痛,多次給予鼓勵,雙方的書信往來漸漸頻繁,最終也走到了一起。

楊振甯在給翁方的一封信上說過:你對于我來說,就是上帝給予的最後一份禮物。那麽杜致禮呢?是否爲第一份,或者早幾份禮物?

53年的陪伴,或許很多事情都已經成了習慣,人生又有幾個53年呢?

雖然杜致禮沒有陪伴楊振甯到最後,但攜手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這樣的人生也足夠了!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