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看岚圖是如何成長的

車轍 2024-04-28 22:35:51

➤在北京車展開幕的前一天(4月24日),岚圖在北京的電影導演中心舉辦了一場技術溝通會。相距上一次的北京車展,已經過去了4年的時間。就是這4年,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變了。

4年前,車展上最火的品牌還是特斯拉,最火的新勢力還是威馬。如今一個早已不參加任何“公開”的活動,拒絕一切“面對面”的對比;另一個則幹脆已經消失,留下了一批淩亂的用戶。

4年前,華爲和小米還在造手機,雷軍和余承東日常互相diss。這樣看,似乎也沒多大變化?或許世界依舊是一個圈。

岚圖4年前首次登上了舞台,在北京車展亮相了首款概念車iFee。

如今4年後,岚圖在北京車展開幕的前一天舉辦了一場技術溝通會,似乎是給自己的4年征程來了一小段總結。

超高效率,如何做到?

對于大家最關心的三電系統,岚圖給出了三組參數:CLTC標准電驅工況效率92.5%,行業第一;琥珀2.0電池在800V加持下實現超900km續航,行業量産第一;快充10min續航450km,行業一線。

光從數據來看,肯定是足夠牛逼,尤其是92.5%的電驅工況效率。這個效率確實是高的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這麽高的電驅效率是如何做到的?官方說法是他們的電機最高效率做到了98.3%,減速器最高效率做到了98.5%,電控效率做到了99.4%,最終得出了92.5%的綜合效率。

其實關于提升電機的效率,行業內早已有了公論,無非是“三步走”。

第一步,是最粗放的,讓電機的負載盡量接近額定功率,或者至少盡可能多地讓工況點落在額定功率點附近,這個基本上所有的廠家都在做,也不用懷疑岚圖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第二步,追求的是電機材料的運用,基本就是朝著硅鋼片降低鐵損和提高磁感兩個方向做,再然後就是讓線圈的槽被塞得足夠滿,斜槽、扁線,都是跟隨著這套技術産生。

第三步,也就是在做完前兩步所有的工作之後,基本就只能卷“冷卻”了——讓電機能夠在適宜的溫度工作,這也是當前車企和電機廠家卷的重點。

比較而言,油冷比水冷效率更高,因爲油的沸點更高,並且凝點更低,相比水冷有更廣的適用範圍。而且油的絕緣性能更好,可以直接與磁性材料接觸,冷卻起來更加幹脆直接。

按岚圖的官方說法是,自家電機用上了環抱式瀑布油冷技術。這個關鍵詞目前還查不到任何相關描述,我們認爲應該是岚圖在電機油道方面做了一些創新,這倒是有可能讓電機效率達到新的高度。

岚圖的減速器,用的是航空級軸齒工藝,精度做到了6級的80um,電控系統用的是800V碳化硅平台,並且用的是160納米級精細溝槽柵芯片,這些都是實現超高效率的基礎技術。

我們看一下岚圖在售的三款車,岚圖追光、岚圖FREE、岚圖夢想家,它們的純電車型的百公裏電耗分別是15.6kWh、17.5kWh、18.3kWh。插混版本,拿夢想家來說,22.8kWh的百公裏電耗比騰勢D9的23kWh(2024款DM-i 四驅尊榮版)和魏牌高山的24.3kWh(2024款四驅旗艦版),也確實都要好那麽一點點。

多線並舉,“混”出花樣

與其他家專注一條混動路線不同,岚圖的混動是“兩條腿”走路,既有串並聯式的PHEV,也有增程式的REEV。前幾天我們還試駕了風神L7,用的還是一套全新的PHREV,把功率分流和串並聯糅合到了一起。

放眼國內,能夠把混動技術路線全面鋪開的,好像只有東風了。

岚海動力PHEV是行業內首個基于純電平台打造的混聯技術,這倒不是說這套技術有多難,而是大多數新勢力選擇“電改油”,基本想的就是“賺快錢”,幾乎一定會選擇增程路線。因爲控制更簡單,開發周期更短,而且消費者要的就是增程,對效率真沒那麽計較。

岚圖卻很執著,一直堅持做行業唯一的原生雙動力技術平台,增程與混動並行。

岚圖的PHEV技術可以認爲是比亞迪DM-i的東風版,都是市區以電驅爲主,車速超過70km/h發動機開始直驅車輛,強動力需求下發動機與電機並聯發力。

相比于增程系統,混動的優勢主要是兩點,一是高速效率更高,畢竟少了發電機和電機的兩處轉化,相當于拒絕“中間商賺差價”;二就是低溫環境了,混聯可以保證車輛正常啓動,同時也能保障不錯的動力輸出。

另外岚圖還開發了一套動力系統AI算法,就是可以結合用戶駕駛習慣、導航設定、道路狀況、環境溫度這些,通過“AI能量管家”給出最節能的動力輸出方案。

這些動作的目的其實都一樣,就是盡可能讓發動機工作在高效區間,豐田將之稱爲“削峰填谷”。

至于岚圖的增程系統,其實沒太多好說的,解決方案與理想、華爲這些也大差不差。岚圖的官方說法是增程新車純電續航超過310km,綜合續航可以做到1400km左右,這個數據在行業內當然是第一梯隊的水准,確實領先。

雖然從技術上講,增程肯定弱于串並聯混動,大概率也弱于風神之前的PHREV。畢竟對于混動來說,工況分得越細,大概率就越省油。就如同曾經的8AT比6AT省,6AT又比4AT省一樣。但現階段,純電續航已經朝著300km+前進,又有多少人舍得用油呢?

牽手華爲,補足短板

在技術溝通會上,岚圖還宣布了一條重要的消息,與華爲合作的車型將在年內推出。與此同時,上汽智己也放棄了“靈魂”,開始與華爲聯動。再加上早已合作的北汽和長安,“國家隊”們似乎已經集體“投華”。

用木桶理論看,岚圖現在最大的短板是在智能座艙和智駕上。

大多數岚圖的用戶(包括我們自己),看重的都是他們家車型非常不錯的機械素質,以及對造車國家隊的信任。

據說在首款車型FREE發布後,岚圖曾經做過一次調查,岚圖FREE的用戶群的年齡集中在40至45歲,這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既異常、又難得。

異常的是大多數情況都是年輕人才選擇新能源車,這意味著岚圖的上量會比其他品牌更困難。難得的是岚圖打動了最挑剔的那一撥用戶,甚至岚圖官方也很驚詫,因爲官方看來FREE的設計其實非常年輕化,也主要是爲了迎合年輕用戶。

岚圖當然有自己的苦衷,這幾年他們也研發了AI語音交互功能,做出了AI語音大模型。之前我們測試過,L2的智能駕駛輔助跟新勢力的那套其實並沒有代差,語音控制也可以實現自然、人性化的交互體驗,完全滿足日常所需。

岚圖還做出了全球首款OLED滑移曲面屏,還有14000尼特亮度的AR-HUD。但很可惜,岚圖的這些技術依然是一個個的點,並沒有形成線,更不用說面或者體了。比如有誰能立馬說出岚圖的車機系統叫什麽?

所以這次聯手華爲,意味著岚圖接下來的新車都會有HarmonyOS操作系統、也會引入華爲智駕,但更大的意義,或許還是“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寫在最後

最後再聊一句。

岚圖的員工總數兩年前大約在4000人左右,按照東風體系對研發人員的比例,大約在30%,也就是說岚圖的研發工程師可能在1200人左右,當然這個是我個人估計。但作爲比較,小米汽車的研發團隊規模大約在3000人,華爲光是做智能駕駛的研發團隊規模就達到7000人。

就這個團隊規模能夠做出如今的這些技術突破,不得不說,岚圖整個團隊尤其是研發團隊,確實很拼。等岚圖這個品牌的體量逐步做大,我相信這個品牌在未來的表現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0 阅读:6

車轍

簡介:如果你喜歡汽車,也愛旅行,那我們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