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元凶是幽門螺旋杆菌! 醫建議“6類人”及早篩檢

徐孟醫生說疼痛 2024-03-30 11:49:10

幽門螺旋杆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雖然其發現是一場意外,也很晚才被醫學界發現,卻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凶手。

是否有幽門螺旋杆菌,有2大常見檢查方式

檢查幽門杆菌的方法,分成“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包括碳13(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抽血和糞便檢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氣檢查是現在最普遍的方法,由受檢者喝下藥水,再檢查呼氣出來的碳13含量,便可知道幽門杆菌感染是陰性還是陽性;另一抽血檢測抗體方式,通常需進一步檢測,因此較少作爲檢測的標准。至于侵入型檢查,則是胃鏡檢查時,夾取一塊組織采樣進行化驗。

因此,如果發現血液中有幽門杆菌抗體時,仍需要再次進行呼氣檢測或胃鏡組織采樣,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杆菌。

六大類型必做胃幽門杆菌檢測

一、消化性潰瘍:因爲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幽門杆菌感染相關

二、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萎縮性胃炎:這些病竈可視爲胃癌的前兆,而治療幽門杆菌可以改善胃黏膜萎縮,大幅減少罹患胃癌幾率

三、胃癌高危險人群:如三代血親內有胃癌家族史、長期抽煙人群

四、長期服用藥物:若因其他疾病而長期使用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等,容易讓胃黏膜受損

五、有消化不良症狀者

六、缺鐵性貧血或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感染幽門杆菌 混合療法治療

人們一旦檢查出幽門杆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至于該用哪種療法,需要由醫師進行評估,首要考量包括患者有沒有藥物過敏史、抗生素抗藥性等。

因此,感染幽門杆菌並不可怕,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給予合適的治療方案,既可以輕松除菌,又能降低罹患胃癌或消化道潰瘍的幾率。

0 阅读:24

徐孟醫生說疼痛

簡介:天下無痛,是我們不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