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說清朝皇帝的“秘密立儲制”實際上只執行過一次?

鬼說天下 2024-05-01 15:33:49

衆所周知,清雍正帝繼位後吸取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教訓,建立了秘密立儲制。不過鮮爲人知的是,直到清朝滅亡,符合雍正帝設想的“秘密立儲制”在實際上只執行過一次,清朝大多數皇帝都不是通過“秘密立儲制”繼位的。這又是怎麽回事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雖然建立了“秘密立儲制”,但由于雍正帝兒子少和一系列操作(比如讓十二歲的弘曆代表他去祭祖),“弘曆是儲君”在雍正帝繼位之初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雍正五年(1727年)弘時死了之後,連朝鮮人都知道弘曆是儲君了,“秘密立儲制”的“秘密”此時已經完全形同虛設。

乾隆帝繼位後執行“秘密立儲制”,也選了幾位皇子。但由于乾隆帝活的時間實在太長,他挑選的幾個秘密儲君都死在他前面。嘉慶元年(1796年),乾隆帝將皇位讓給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帝),退爲太上皇。嘉慶帝在乾隆帝活著的時候就繼位,“秘密立儲制”再次形同虛設。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猝死于避暑山莊。因爲死的太突然並且不在京城,所以大臣在嘉慶帝死後找不到“秘密立儲”的诏書。最後是嘉慶帝的第二任皇後鈕祜祿氏口頭指定嘉慶帝的第二子旻甯,是爲道光帝。道光帝是先當上了皇帝,然後才有了“秘密立儲”的诏書。

道光帝晚年一直在第四子奕詝和第六子奕䜣之間糾結,兩子之間也爆發了不大不小的“奪嫡之爭”。直到道光帝的“秘密立儲”诏書公布前,包括奕詝和奕䜣在內的皇子宗室和朝廷重臣都不確定儲君究竟是誰。正因如此,奕詝(鹹豐帝)是清朝唯一通過“秘密立儲制”繼位的皇帝。

鹹豐十一年(1861年),被英法聯軍趕出北京的鹹豐帝死于避暑山莊。因爲鹹豐帝生前只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早夭),所以長子載淳(同治帝)的繼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鹹豐帝臨死前甚至連公布“秘密立儲”诏書這道紙面程序都省了。同治帝繼位後,慈禧太後掌握大權。

同治帝病死時無子,繼承皇位的載湉(光緒帝)是慈禧太後自己在同治帝死後選定的,沒有“秘密立儲”的诏書。光緒帝去世的時候也沒有兒子,繼承皇位的溥儀(宣統帝)也是慈禧太後在光緒帝去世後選定的。也就是說,慈禧太後控制清廷大權後實際取消了“秘密立儲制”。

綜上所述,乾隆帝的儲君身份在繼位前就已經實際公開;嘉慶帝的皇位是乾隆帝讓給他的;道光帝是先繼位後有的“秘密立儲”诏書;同治帝是鹹豐帝死前唯一的兒子;光緒帝和溥儀則是慈禧太後制定的。在清朝皇帝中,只有鹹豐帝是通過“秘密立儲制”繼位的。

0 阅读: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