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野第20軍由哪些部隊組建而來,首任軍長是誰,後來建制如何(續)

伏生百年 2024-05-03 17:42:33

1945年11月10日,從蘇浙皖邊奉命北撤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第2、第4縱隊和蘇中軍區教導旅在江蘇省漣水組成新四軍第1縱隊,任命原蘇浙軍區副司令員葉飛爲縱隊司令員,新西軍原參謀長賴傳珠爲縱隊政委,原浙東縱隊政委譚啓龍被任命爲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浙西軍分區司令員賀敏學任縱隊參謀長,原新四軍保衛部部長湯光恢任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下轄:

蘇浙軍區第4縱隊改編爲第1旅;旅長廖政國,政委阮英平;轄:第1團(團長陳挺,政委張雍耿),第2團(團長余光茂,政委張孤梅),第3團(團長賀國華,政委曹辰立)。

蘇中軍區教導旅改編爲第2旅;旅長劉飛,政委彭林。蘇中軍區教導旅的前身是新四軍第6師18旅,而再往前追溯,則是由劉飛率領的36名傷員在江南地區發展起來的“新江抗”,當時該旅下轄第4團就是由老6團挺進上海近郊後西撤時留在陽澄湖上的36名傷病員發展起來的部隊;京劇沙家濱寫的就是這個團創建的故事。

蘇浙軍區第2縱隊改編爲第3旅;旅長張翼翔,政委何克希。

全縱隊共2.2萬余人。

縱隊成立後,1945年12月奉命調赴東北,到達山東根據地濱海地區的莒南縣進行休整,待命進入東北。此時東北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國民黨第13軍、第52軍在秦皇島登陸,占我山海關,又長驅直入攻占我錦州,切斷了我軍華北與東北的聯系,並進占沈陽。黨中央根據東北形勢的變化,12月8日,命令新四軍第1縱隊和晉冀魯豫的楊得志縱隊停止進入東北,以後又命令葉飛第一縱隊留在山東地區作戰,加入山東野戰軍序列,編爲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

1946年1月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將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並,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部隊。陳毅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張雲逸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饒漱石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政委,黎玉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袁仲賢任副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唐亮任副主任。

同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撤銷津浦前線指揮部,新四軍調入山東的部隊與山東軍區的部隊組成山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宋時輪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張凱任副主任。

津浦野戰軍成立時主力爲新四軍北上部隊,僅山東軍區第8師編入該部,後津浦野戰軍整體改編爲山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轄有的原山東軍區部隊就僅爲第8師。

這是因爲抗戰勝利前後,爲執行大反攻任務,山東抗日根據地部隊主力整編爲8個師及12個警備旅,後山東軍區主力陸續開赴東北,包括第1、第2、第3、第6、第7師、渤海新編師全部,第5師大部,警備第3旅,軍區教導團,東北挺進縱隊及部分基幹武裝等部隊。

山東野戰軍成立後轄四支部隊,分別爲兩個野戰縱隊及兩個師,總兵力7萬余人:

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原爲新四軍第1縱隊,司令員爲葉飛,政委賴傳珠;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譚啓龍,參謀長賀敏學。下轄3個旅:第1旅旅長廖政國;第2旅旅長劉飛;第3旅旅長張翼翔。

第2縱隊原爲新四軍第2縱隊,司令員羅炳輝,政委趙啓民;下轄3個旅:第4旅由原新四軍第4支隊改編而成,旅長朱紹清;第5旅由原新四軍第5支隊改編而成,旅長成鈞;第9旅旅長滕海清,政委康志強。

第7師原爲新四軍第7師,師長譚希林,政委曾希聖;下轄3個旅:第19旅旅長林維先;第20旅旅長梁金華;第21旅旅長馬長炎。

第8師爲原山東軍區第8師,師長何以祥,政委丁秋生;基礎爲魯南軍區主力第3團、第5團和2分區3個基幹營,分別編爲第22、23、24團。

8師22團前身是1940年春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特務第1、第2團;1941年6月,兩團合編爲山東縱隊第1旅第3團;1942年8月,改稱115師教導1旅第3團;1943年4月,3團調歸魯南軍區建制;1945年8月編入8師爲22團;1949年2月,改番號爲22軍65師194團

8師23團前身是魯南地區創建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支抗日人民武裝,即1938年3月組成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1939年9月改番號爲八路軍蘇魯支隊;1940年2月劃歸八路軍115師建制,同年4月,115師特務團兩個紅軍連編入蘇魯支隊,11月該支隊改爲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5團;1941年8月,峄縣支隊、邊聯支隊與5團合編;1943年4月,5團調歸魯南軍區建制;1945年8月編入8師爲23團;1949年2月,改番號爲22軍65師195團。該團與3團一起並稱爲魯南兩大主力團。

8師24團前身爲活動于津浦路及微山湖、兖濟地區的鐵道支隊、黃河支隊及兖濟遊擊支隊;1944年9月合編組成2分區基幹團;1945年8月編入8師爲24團;1949年2月,調入新組建的22軍64師爲第190團。該團含有著名的鐵道遊擊隊成分。

8師是華東野戰軍爲數不多的含有115師老紅軍連隊的部隊,以善于攻堅聞名華東,是山東我軍頭等主力師,有著“陳毅袖筒裏的小老虎”之美譽。

6月,山東野戰軍收複泰安、大汶口。

7月,山東野戰軍和魯中軍區部隊一起,在膠濟路西段參加對國民黨軍的自衛反擊作戰,後移師魯南。

12月,山東野戰軍參加宿北戰役。

1947年2月,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葉飛任司令員兼政委,何克希任副司令員,譚啓龍任副政委,張翼翔任參謀長,湯光恢任政治部主任。下轄:

第1師由原第1縱隊第1旅改稱,師長廖政國,政委曾如清;副師長陳挺,參謀長余江茂,政治部主任陳偉達。

第2師由原第1縱隊第2旅改稱,師長劉飛,政委張文碧。

第3師由原第1縱隊第3旅改稱,師長劉亨雲,政委楊思一。

獨立師由中原突圍至華東的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1旅改編而成,師長方升普,政委徐子榮。

2月,第1縱隊參加萊蕪戰役。

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擔任穿插分割任務,爲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4師作出了貢獻。

6月底出擊魯南,連克費縣、峄縣、棗莊,後轉戰于魯西南地區。

9月下旬進軍豫皖蘇邊區,攻克尉氏、鄢陵、逍遙鎮等城鎮。

10月北上定陶地區休整。

11月參加隴海路破擊戰,破擊砀山至黃口段鐵路。

12月揮師西向,解放永城、渦陽、亳縣、柘城等地。

12月底,獨立師改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

1948年3月起,第1縱隊在豫北濮陽進行新式整軍;6月參加豫東戰役;9月在濟南戰役中,和兄弟部隊一起在魯南地區擔任阻援,保障攻濟作戰;同年冬參加淮海戰役,先在窯灣地區作戰,繼而參加阻援,保障兄弟部隊圍殲黃維兵團,後又參加圍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于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委;副軍長張翼翔,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湯光恢,參謀長廖政國。所轄第1、第2、第3師依次改編爲第58、第59、第60師,

第58師,師長兼政委曾如清。

第59師,師長程業棠、政委張文碧。

第60師,師長陳挺、政委邱相田。

全軍共3.4萬余人。

4~5月參加渡江戰役,20軍在解放上海的作戰中,攻占平湖、金山衛,從龍華攻入上海市區,而後,擔負上海市的警衛任務。

在整個解放戰爭當中,20軍的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1949年5月27號早上,很多上海市民一覺醒來打開門後看到了街道上躺著大批懷裏抱著槍睡著的解放軍,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畫面,連睡覺都這麽整齊劃一。

這時的上海市民才知道,就在昨天晚上,他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僅僅只用了一夜的時間,解放軍就已經占領了上海。

這支令上海市民感動和敬仰的解放軍就是當時三野下轄的第20軍。

1949年8月,20軍移防江蘇太倉,開始進行海戰訓練,爲解放台灣做准備。

1950年2月,第30軍第89師歸第20軍建制。

1950年10月,20軍隨第9兵團一起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11月1日,隨著朝鮮戰事緊張,軍委急調華東三野第9兵團北上入朝,參加第二次戰役。

此時第9兵團下轄第20、26、27軍;每個軍加強到4個師,每師一萬人左右,兵團總兵力達15萬余人,爲華東野戰軍的主力部隊,也是准備解放台灣的主力。

第9兵團原計劃的入朝順序是27軍、20軍和26軍,但實際上20軍成爲了9兵團第一支踏上朝鮮戰場的部隊。

11月1日,27軍到達東北,是9兵團第一支到東北的部隊。當列車抵達安東後,並沒有繼續向北輯安方向行進。中央軍委命令27軍不作停留,立刻從安東向朝鮮新義州方向開進,加入西線戰場。後來在中央軍委和志司經過幾番商議後,最終確定27軍不再增援西線。

當27軍確定被派往東線作戰後,20軍已經抵達輯安,26軍也抵達了臨江。此時27軍還停留在安東,他們從兵團的先鋒變成了後衛。

由于軍情緊急,宋時輪已經沒有時間等27軍了。他和兵團部立刻開赴輯安,率領20軍先行進入朝鮮。27軍則從安東經臨江向朝鮮進發,26軍仍然當作預備隊。

1950年11月6日第9兵團奉命由輯安、臨江入朝。第20軍按第59師、第58師、第60師、軍指、軍直和第89師序列,于1950年11月12日全部入朝。

志願軍20軍戰鬥序列:軍長兼政委張翼翔,副軍長廖政國,副政委譚右銘,參謀長俞炳輝,政治部主任邱相田。下轄:

58師師長黃朝天,副師長賀國華,副政委朱啓祥,參謀長胡乾秀,政治部主任邱布。

第59師師長戴克林,政委何振聲。

第60師師長彭飛,政委楊家保。

第89師師長余光茂,政委王直。

在朝鮮戰場,志願軍20軍首戰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之戰。

20軍在長津湖戰役中主要任務是進攻下碣隅裏,下碣隅裏位于長津湖以南,長津湖地區唯一一條公路就從這個不大的小鎮裏經過,並分出向西的一條支路,形成了公路交通的樞紐。當時是美軍陸戰1師師部所在地,美軍進駐之後還修建了一座簡易機場,儲存了大量補給物資,因此也是美軍的補給基地。

58師攻擊下碣隅裏;第59師攻占死鷹嶺地區,負責切斷柳潭裏與下碣隅裏敵人之間的聯系;60師占領古土裏以北兩側高地,負責阻援和阻擊陸戰1師逃離;89師攻擊社倉裏的南朝鮮軍第3師第26團。

長津湖之戰是在20軍曆史上最爲悲壯可歌的戰鬥,面對美軍中戰鬥力最強悍作風最頑強的陸戰1師,缺衣少食的20軍在冰天雪地中浴血苦戰,重創美軍陸戰1師。

此戰中20軍湧現了一位與黃繼光齊名的著名戰鬥英雄,第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

第58師172團3連連長楊根思率領一個排堅守小高嶺陣地,頑強阻擊敵軍的沖擊,最後與敵同歸于盡,追授特級戰鬥英雄稱號,並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此役20軍傷17000多人,其中凍傷達11200多人。有兩個成建制的連被凍成了“冰雕連”。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發起,20軍迅速撕開了敵人防線的缺口,斃傷敵5000余人,完成了突破和穿插任務。

志願軍司令部于5月21日下令部隊全線北撤休整。獲知志願軍行動蹤迹與規律的美軍快速展開反攻行動。美軍以裝甲部隊開路,組成大批先遣隊,在撤退的志願軍各部間尋找空隙、穿插分割,企圖切斷志願軍退路,進而實現殲滅志願軍主力的野心。

爲將志願軍分割成東西兩個不能互相聯系的集團,中線突進的美第9軍成爲決定戰局的關鍵,如果第9軍迅即占據華川這個重要節點,就會切斷我東西戰場的聯系,進而包抄東線或西線的志願軍,實現圍殲。

1951年5月27日,正按命令北撤的58師陸續通過華川,在部隊周圍竟然聽到美軍炮彈的爆炸聲。戰場經驗豐富的58師師長黃朝天瞬間意識到情況不對,華川是志願軍第五次戰役在東線的後勤中心,這裏有著大量的兵站和醫院,如被美軍占領,後果將不堪設想。

雖然58師按照命令繼續後撤,第二天就能抵達休整地域,但身後的第9兵團其他部隊以及行動緩慢的炮兵、醫院、傷員和大量辎重部隊很可能會被美軍抄底。

想要聯系軍部和兵團司令部,可當時整個防線比較混亂,電台車怎麽都聯絡不上。師長黃朝天和政委朱啓祥經過慎重商討,決定立刻收攏部隊,搶占要地,全部轉入防禦。

這個決定下得極爲艱難。部隊倉促之間轉入阻擊,沒有陣地,沒有防禦工事,沒有炮火支援,沒有友軍掩護,必將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沒有上級命令,要是部隊遭受嚴重損失,這個責任誰來承擔?但58師還是從大局出發,毅然決定冒著抗命的危險原地堅守,阻擊美軍,掩護志願軍其他部隊後撤。

而正是這個決定,最終挽救了無數志願軍將士的生命。

5月27日當天,58師以一個加強連對進占華川的美軍“特遣隊”實施突擊,迫使其撤出。接著,58師以第173、第174團爲第一梯隊,第172團爲第二梯隊,在兩側組織防禦,不斷實施反沖擊,一番苦戰下,58師不僅頂住了美軍的攻勢,還反擊得手,救出兄弟部隊傷員300余人,一些後續部隊也得以順利轉移。

從5月27日開始到6月3日,即便範弗裏特親自上陣督戰,“聯合國軍”8天也只推進了4公裏。

正是由于20軍58師的誓死阻擊,12軍才得以順利轉移,隨後又成功接應27軍順利脫險。

戰至6月8日深夜,58師以傷亡2795人的代價,斃敵8000余人。粉碎了美軍圍殲我主力兵團的企圖。掐斷了美軍唯一一次,可能贏得朝鮮戰爭的機會。

6月8日晚12時,在擋住了敵人一輪又一輪瘋狂的攻勢之後,58師將陣地交給前來接防的60師,圓滿完成阻擊任務。

華川阻擊戰的成果遠大于鐵原阻擊戰。是一場及時挽救戰局于水火之中的阻擊戰。

抗美援朝期間,20軍共付出了傷18230人,犧牲6957人,其他減員2607人的代價。共計斃傷敵33518人,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戰績。

1952年10月,第20軍回國,駐防浙江湖州,隸屬華東軍區。

1955年1月,20軍第60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鬥,這是解放軍曆史上第一次三軍協同作戰的戰鬥。

20軍參戰部隊四個營,在海空火力密切支援下僅以兩個小時就登陸成功,第二天便肅清全島,全殲守敵。所顯示出的強大戰鬥力,極大震撼了國民黨軍,迫使敵隨後不戰而棄大陳。同年,20軍改屬南京軍區,繼續駐紮在浙江省的湖州。

1967年8月,第20軍軍部移防杭州,執行“三支兩軍”任務。

1975年7月,南京軍區的20軍與濟南軍區的第1軍對調,20軍調防河南省開封市等地,第1軍調防浙江省杭州市等地。

1979年,58師參加了中越戰爭。

1985年,第20軍改編成第20集團軍,轄58師、60師和原43軍的128師,以及坦克11師、炮兵旅和高炮旅。

第59師撤編之後,轄內各團去向如下:

第175團(即“沙家浜團”)調歸第60師;

第176團撤編;

第177團改建爲第20集團軍通信團;

炮兵團轉隸坦克第11師,改編爲坦克44團。

1996年10月,第128師轉隸武警部隊,改建爲武警機動第128師。

1998年五十萬大裁軍,第20集團軍進行體制編制調整,轄內第58、60師全都被改建爲摩步旅。坦克第11師改爲裝甲第11師後與第54集團軍裝甲旅對調建制。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第20集團軍赴四川救災。

2017年4月,20集團軍撤編,58旅、60旅、裝甲旅分別編爲83集團軍合成第58旅、60旅、11旅。

三野頭等主力師:

一、20軍第58師

第58師的前身是1939年5月由新四軍第6團與江南抗日義勇軍第3路合編的江南抗日義勇軍,同年10月與新四軍挺進縱隊合編仍稱挺進縱隊。

1940年7月改編爲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

1941年2月改編爲新四軍第1師1旅;同年4月兼蘇中軍區第3軍分區,

1945年3月改編爲新四軍第1師教導旅;同年4月23日調入新四軍蘇浙軍區爲第4縱隊;11月11日編入新四軍第1縱隊爲1旅;同年12月隨縱隊編入津浦路前線野戰軍爲第1縱隊1旅。

1946年1月改稱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1旅。

1947年1月改編爲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1師。

1949年2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58師。

該師是有紅軍基礎的新四軍老部隊,是新四軍的十一個甲等旅之一,所轄團隊中新四軍主力第1團和蘇中軍區特2團爲師主力團,參加過著名的郭村保衛戰、黃橋決戰、蘇中反清鄉作戰、天目山反頑作戰、宿遷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 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第2次戰役等。

部隊機動能力強,尤其善長野戰條件下的攻防作戰,亦能攻堅。有強大的突擊力和貫穿力,曾在豫東戰役中激戰一夜,將區壽年兵團一分爲二,爲全殲該兵團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該師戰鬥力強勁,被新四軍軍部欽定爲甲等旅,是三野頭等主力師,亦是陳粟首長極喜愛的部隊,有百旅之傑的美稱。是陳粟首長直接指揮時間最長的三個師之一。

二、21軍第61師

三、22軍第65師

四、23軍第69師

五、24軍第70師

六、25軍第74師

七、26軍第76師

八、27軍第79師

1 阅读:10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