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潭藏古玺印雜記專欄:《明朝“羽林衛將印”》

樂藝會 2024-04-11 19:29:17

明朝“羽林衛將印”慶堂印話系列孫家潭藏古玺印雜記

明朝官印統一由禮部制造,明初有禦寶制度。據《明史》記載有禦寶十七種。其它官印大體可見有三類。其一:貴妃、太子、公主、親王印。《明史-輿服志》記載,這類印均爲金質龜鈕,稱“寶”,尺寸爲五寸二分,現今實物已不可見。其二;“挂印將軍”印。國家征戰,即選派武將總兵前往,委以征西、鎮朔、平蠻等將軍名號,佩將軍印。事畢佩印上交朝廷,因此稱“挂印將軍”。此類官印銀質,臥虎鈕,作柳葉篆。目前僅見1964年于南京玉帶河出土“蕩寇將軍印。”其三:橛鈕形百官印。目前所見館藏明朝官印占絕大多是此類。在遺存的明朝官印中,還見有一定數量的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大順國和張獻忠的大西政權頒發的官印。

圖1

圖1-1

圖1-2 羽林衛將印

羽林衛將印:圖1、1-1爲實物照片,圖1-2爲印蛻。縱橫7.0、高7.5厘米。正方形面,朱文,板狀鈕,質料青銅。印字豎式分作兩行,疊篆,線條規正飽滿,印鈕正上方鑿刻“上”字,寬邊。百度百科中,“羽林”,一般指禁軍,封建時代直轄屬于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因時代、文化與地域的不同,出現了異名同義的名稱,如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禦林軍等。“衛”,屬于衛所制,明朝主要軍事建制,爲明太祖所創立。“將印”未見出典。

此官印使用痕迹明顯,印面整體呈微凸狀,四角圓鈍,印面印文有磕碰痕,明朝傳世武官印多見圓柱形鈕,此印作板狀鈕、印面寬邊、印背鑿款僅爲一“上”字。依這些形制特征觀察,其時代疑爲明朝初期。此次藏品集再版,收錄其中。

孫家潭簡介:丁亥生人,津門沽上土城人氏。別署:大風堂、真水園主人、慶堂。印人、書家,古玺印、古硯收藏者。西泠印社八屆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文史館館員。1996年組建天津印社並任社長。書法、篆刻作品早年多次入選國際國內重要書展。出版物:《中國印章·孫家潭作品集》、《大風堂古印舉》、《慶堂藏古壐印菁華》、《中國紫砂·孫家潭邵沛華合作精品集》、《孫家潭藝蹤》、《敬其上·孫家潭捐贈作品展作品集》、《秉筆遊刃與硯語·慶堂藏硯刻銘選集》等專著多種。古玺印研考論文收錄《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印譜史與印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西泠印社國際印學研討會論文集》。相關拙文散見于《西泠藝叢》、《書法》、《書法報》、《篆刻》等專業報刊。本人古壐印藏品、書法、篆刻作品被中國印學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國共産黨黨史展覽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西泠印社文物庫房、西泠印社美術館等權威機構館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