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誠在阜甯戰役利用攻心戰瓦解僞軍並輔以強大火力殲敵2000余人

史海撷英 2024-04-28 09:14:30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4月20日,新四軍第3師制定了攻打阜甯的作戰計劃,並得到了中共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的批准。隨後,參戰各部隊開始向進攻地域集結。

23日,新四軍第3師的戰士們不辭辛勞,擡著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經過長途跋抵達江蘇阜甯張家灣,用一間普通的民房作爲臨時指揮所。

然而,黃克誠在出發前不慎摔了一跤,腰部受傷。大家勸他留在後方休養,但他堅持親臨前線,並命令戰士們用擔架將他擡進指揮所,一邊接受治療,一邊指揮作戰。這種堅定的決心和無私的奉獻,令人深感敬佩。

目前,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爲了實現毛澤東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底提出的“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目標,在華中的新四軍已開始對日軍占領的城鎮和交通線進行猛烈進攻。

阜甯位于射陽河與串場河的交彙處,是鹽阜地區的經濟軍事重地,長期盤踞在此的日僞軍,成爲突入鹽阜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域的一條通道。此外,阜甯地區物産豐富,盛産糧食、棉花等重要戰略物資,也是聯系蘇中抗日根據地和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關鍵節點。因此,日僞軍對這個地方一直十分重視,同時,地方組織和漢奸特務活躍,人民群衆的生活苦不堪言。

黃克誠

新四軍第3師的黃克誠准備解放阜甯,這對于解救當地的百姓以及擴大蘇北抗日根據地都有著重要意義。然而,面對阜甯堅固的城防工事,黃克誠陷入了困境。

六米高的城牆環繞著阜甯城,城南靠著射陽河,東、西、北方向還挖有護城河。城內的幾十個據點和炮樓火力相互配合,攻破阜甯並非易事。而且,駐守在附近的日僞軍隨時可能增援,形勢十分嚴峻。作爲首次指揮攻堅戰的黃克誠深知,要攻破阜甯必須先摸清城內的敵人布防情況。這一切都讓黃克誠感到壓力倍增。

關鍵時刻,新四軍地下情報人員送來了阜甯城防工事圖,這份圖冊標注了敵人的位置和火力配置,猶如一份戰術布置說明書。黃克誠依據此圖,精心布局,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立即派偵察人員在阜甯城外圍勘查地形,快速掌握了城防工事、頭竈、三竈、七竈等敵據點的情況,並成功控制了日軍在阜甯的四個情報組,讓日軍的情報進不來出不去。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底,原先駐守阜甯的日軍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剩余防務交給了叛國投敵的孫良誠接管。孫良誠當時擔任僞軍第二方面軍司令兼第四軍軍長,接管大權後,他將第二方面軍司令部和第四軍主力全部轉移到鹽城,只留下王清瀚帶領的第五軍駐守阜甯,總兵力約爲3400人。

孫良誠初到蘇北時,立刻取消了屯墾公署,企圖將孫建言率領的僞蘇北屯墾警備第一總隊編爲第五軍第43師,以增強自己的實力。然而,孫建言卻想要保護自己的武裝力量,雙方矛盾日益激化,駐守部隊之間的沖突重重,也爲黃克誠攻打阜甯城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黃克誠

在這個深夜,黃克誠仔細研究了阜甯城中的報告,他做出了決定:“在必要時,可以對敵人立足未穩、敵力不強的據點進行強襲猛攻,需盡快發起阜甯戰役。”

雖然新四軍在人數上占優勢,但面對的敵人也非等閑之輩。孫良誠部的前身是西北軍的部下,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再加上他們依靠堅固的防禦工事,攻打阜甯城絕非易事。

由于黃克誠長期擔任部隊的政治委員,深知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突然想到了“上善伐謀,攻心爲上”,准備對敵人進行心理戰,攻擊敵人的內心防線。

在僞軍第五軍的駐守地阜甯,黃克誠找到了來自河南、河北、山西和山東的新四軍戰士,讓他們用自己的家鄉方言向城中的僞軍喊話,勸其投降。甚至還唱起了河南小調,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一心理攻勢奏效,許多僞軍從據點逃出,向新四軍投誠。即使沒有投降的,也失去了戰鬥意志,軍心渙散。

黃克誠明白,雖然心理戰可以消磨敵人的鬥志,但要讓敵人徹底投降,還需要通過武力攻城。他立即寫信給新四軍第一師的首長,請求借用3門山炮和6發炮彈。

爲了讓山炮發揮最大威力,他選擇把陣地設在距離敵軍碉堡只有150米的地方,每座碉堡只准備一發炮彈,其余作爲備用。

爲了提升攻城火力,黃克誠將軍要求部隊將自制的平射炮和迫擊炮推到前線,同時,他還督促兵工廠盡快生産炮彈以應對可能的攻城戰鬥。

阜甯戰役的作戰方案制定後,黃克誠將軍進行了反複的審查。他決定在“攻占阜甯”四個字前加上“相機”兩個字。因爲他明白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需要根據實時戰局靈活應對。最終,他將戰役發起時間定在4月24日深夜。

在這一戰役的部署上,黃克誠將軍決定讓新四軍第3師主力第8旅和第10旅依次攻占阜甯城北敵人防守最嚴密的外圍據點。同時,他也預先布置了打擊敵人援兵的策略,但在指揮員手中並沒有留下應對突發狀況的預備隊。

這一大膽的部署打破了“先打弱敵,再打強敵”的傳統戰法,甚至違背了一般作戰指揮的常規。然而,這恰恰展示了黃克誠將軍的果敢和智慧。

黃克誠將軍高瞻遠矚,將主力部隊擺在敵方防禦最嚴密的方向,目的有二:一是爲了鍛煉部隊的戰鬥力,二是引誘敵軍主力出城,再在野外殲滅。

4月24日午夜12點整,黃克誠師長一聲令下,攻打阜甯的戰役正式開始。戰役分爲肅清外圍階段和攻城階段,前線總指揮由第3師參謀長洪學智擔任。

戰鬥打響後,第8旅主力部隊在張天雲和李雪三的指揮下,全力進攻頭竈、七竈、掌莊等據點。第10旅主力部隊在劉震和吳信泉的指揮下,迅速向城北外圍的各個據點展開攻擊,同時派出一部分兵力進入小顧莊以南地區,准備打擊可能出城增援的敵軍。

戰鬥進行到了25日中午,新四軍第8旅先後攻克了頭竈、七竈、掌莊等據點,第10旅也順利攻克了大顧莊,村裏的200多名僞軍紛紛繳械投降。

此時,外圍的敵軍已經被成功肅清,阜甯城已經變成了一座孤城,接下來就是攻城階段了。

面對眼前的困境,僞軍第五軍軍長王清翰在阜甯城內坐立不安,他親自率領上千名僞軍兵分三路,前往大顧莊和小顧莊增援。

王清翰未曾料到,他帶領的部隊剛走出城門,就被早已埋伏好的第10旅部隊伏擊,只好返回城內。而第10旅的第1支隊和第4支隊行動迅速,緊追敵人進入阜甯城。他們與城外的第8旅裏應外合,最終打開一個缺口。黃克誠立刻下令:“對阜甯城進行總攻”。

王清翰此時還在抱有一絲僥幸,希望新四軍的裝備不足,能夠暫時停止攻擊,以獲得喘息的機會。然而,這顯然只是一個幻想,新四軍已經攻入阜甯城下。在炮兵的掩護下,第8旅第22團通過搭雲梯的方式登上城牆,進入城內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阜甯戰役中,我軍第8旅和第10旅的主力部隊在城北門發起全面攻擊,經過一天激戰,僞軍王清翰被迫退守大浦橋、水龍局、天主教堂等據點,仍然負隅頑抗。然而,被困在大浦橋的僞軍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被迫向我軍投降。天主教堂內的殘敵堅決抵抗,黃克誠果斷命令炮火進行攻擊,迫使他們投降。

戰鬥中,我軍成功擴大戰果,收複了鹽阜公路沿線的大施莊、溝安墩、草堰口等僞軍據點。最終,我軍殲滅僞軍2000余人,並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使鹽阜抗民主根據地連成一片。

整場戰役中,黃克誠巧妙運用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達到了預定的作戰目標。

黃克誠將軍在阜甯戰役中領導第8旅第22團取得了輝煌勝利,得到了新四軍首長和延安新華社的高度贊譽。他在戰役中表現出色,善于機動擴大戰果,成功進占阜城。

黃克誠將軍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得到了廣泛認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黃克誠將軍在發給中央軍委的電報中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戰術,即用迫擊炮改造成平射炮,以打擊敵人的碉堡。這種戰術在蘇北地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其他地區的部隊也可以借鑒。這種戰術打破了敵人的碉堡政策,爲我軍的軍事行動開辟了新的道路。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