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發抖的摩爾多瓦,被蘇聯制造出來,將來能否逃過烏式劫難?

蘇飛說國際 2024-04-28 03:00:31

相比之下,右岸地區不管在土地面積,還是人口方面都占據著摩爾多瓦的大部分,然而在整個蘇聯時期右岸一直處于左岸的統治下。曆任摩爾達維亞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都來自左岸地區,這種不平等不僅阻礙了摩爾多瓦的經濟發展,也在德涅斯特河兩岸制造了矛盾。

蘇聯的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中,摩爾多瓦的存在似乎並未引起太多關注,可以說是各成員中最缺乏存在感的一個。

盡管摩爾多瓦是蘇聯的一部分,但它卻是被蘇聯制造出來的。

追溯其曆史淵源,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有著緊密的聯系。

早在1859年1月,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地合並,成爲羅馬尼亞。

然而,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地區(摩爾多瓦)隨後再次被沙俄搶走,一直延續到一戰爆發。

1918年1月,比薩拉比亞地區宣布獨立,3月份再次與羅馬尼亞合並。

此後蘇聯建立,在斯大林眼中曾經屬于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都是蘇聯需要收回的故土。

因此蘇聯則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建立了「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等著時機成熟再奪回被羅馬尼亞“搶走的故土”。

羅馬尼亞人一臉問號,這裏到底是誰家的故土?

總之,蘇聯的操作也爲摩爾多瓦日後的分裂問題埋下了伏筆。

1939年斯大林和小胡子兩兄弟一拍即合,秘密簽署了瓜分東歐的協議。

小胡子給了大林子一個面子,聲稱對比薩比亞地區沒有任何興趣。

但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于1940年強行吞並了比薩比亞地區,並將其並入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成立了「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也成爲了蘇聯的第15個加盟共和國。

頗爲諷刺的是,列甯當年向世人發表「民族自決」宣言,鼓勵所有被沙俄壓迫的民族站起來,享受獨立和自主。

到了斯大林這裏就迫不及待的把這些獨立出去的國家再收回來。

很多弱小的軟柿子都被斯大林捏了,比如摩爾多瓦。

當然也有硬柿子,比如芬蘭。

斯大林故技重施建立了「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爲的就是打下芬蘭後吞並整個芬蘭。

結果芬蘭夠硬,硬是扛住了蘇聯的百萬大軍。

「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原本是蘇聯的第16個加盟共和國,在拿下芬蘭無望後于1956年被撤銷。

再說回「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裏,摩爾多瓦人像東歐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接受著蘇聯的紅色教育,享受著世界上最好最優越的制度。

這裏全年無調休,汽油不含酒精,水電氣費用全免,表現“特殊”者還有機會獲得西伯利亞伐木場的體驗券。

總之,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直到1991年,蘇聯已經難逃解體的命運,摩爾達維亞最高蘇維埃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發布了主權宣言。

1991年5月,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爲「摩爾多瓦」,並在8月宣布了獨立。

從那時起,摩爾多瓦走上了自己的獨立發展之路。

可獨立的道路並不好走,當年的「摩爾達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位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原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

一部分是原羅馬尼亞領土比薩比亞。

我們都知道蘇聯搶到一塊新的領土後,常用的一個陰損招數就是改變當地的民族構成,將原住民驅逐,遷移大批俄族人去生根發芽。

時間久了這片占領地就成了俄族人的天下,蘇聯就不需要擔心這裏人反水了。

左岸的原摩爾達維亞自治共和國,江湖人稱“德左”就是這種情況。

如今“德左”地區的摩爾多瓦人不到3成,俄族人口成了大多數。

這裏就如同烏克蘭東部一樣,認爲隔壁大俄才是他們的親爹,天天想著認祖歸宗。

摩爾多瓦宣布獨立後,左岸得到了“親爹”大俄的支持,迅速行動成立了“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

同時提出建立與摩爾多瓦地位平等的聯邦構想,但遭到摩爾多瓦政府的堅決拒絕。

摩爾多瓦政府很清楚,今天答應了組建聯邦,明天整個摩爾多瓦都成了大俄的地盤。

在雙方的談判中,摩爾多瓦政府試圖給予“德左”地區自治地位,並設立一個自由經濟區。

但左岸的“摩·俄人”堅決反對,導致雙方陷入武裝對峙。

1991年12月,面對“德左”地區的獨立傾向,摩爾多瓦政府派遣內務部隊進入該地區,內戰隨之爆發。

最初,羅馬尼亞和烏克蘭都傾向于支持摩爾多瓦,但原蘇聯駐紮在德左地區的第十四集團軍尚未完全撤出。

大俄聲稱要尊重德左地區俄族人的意見,支持他們獨立。

這真是不要臉他媽給不要臉開門,不要臉到家了。

于是,剛剛宣告獨立的摩爾多瓦,就被東斯拉夫人割了一塊肉,炮管子就架在自家河對岸。

摩爾多瓦被迫接受大俄在德左地區的勢力存在,實際上失去了對“德左”的掌控。

這個所謂的“德左問題”一直困擾著摩爾多瓦的發展,至今還是一大難題。

2006年“德左”的全民公投結果顯示,97%的人民支持德河地區成爲俄羅斯聯邦的自由邦,而94%的人民反對放棄獨立成爲摩爾多瓦的一部分。

如今,有了烏克蘭的前車之鑒,摩爾多瓦已經著手提交申請加入歐盟,下一步計劃是申請成爲北約成員國。

因爲曾經屬于蘇聯的衛星國和加盟國大部分都加入了北約,除了“狗腿”白俄外,沒加入的不是在挨打就是在挨打的路上。

不加入北約難逃大俄這個劫難。

東斯拉夫人也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沒有叫錯的外號,“白皮鞑靼”至今沒有放棄對土地的狂熱追求。

1 阅读:14

蘇飛說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