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馬寅初沒提出人口論,也沒有計劃生育,如今我國會怎麽樣?

愚鑒 2024-05-04 21:31:56

2016年,我國的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之後的出生人口便逐年下降,到2022年只有956萬,比之2016年的出生人口直接是腰斬的地步。

而且2022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首次達到負增長,出生人口只有956萬,可全年死亡人口卻達到驚人的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爲-0.6%。

新生人口逐年下跌,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這讓大家不禁想到早幾十年計劃生育和馬寅初的“人口論”。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惑,要是當年馬寅初沒有提出“人口論”,要是當年國家不實施計劃生育,那現在的中國將會是怎樣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經曆了幾十年的戰亂,青壯年戰死無數,而國家建立之初,百廢俱興,各行各業都需要新血液的流入,國家的發展又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于是繁衍後代成爲當時婦女重要的任務。

受蘇聯“榮耀母親”的啓發,我國領導人爲鼓勵婦女多生育,也制定了類似的政策,孕育五個孩子的婦女將被授予“光榮媽媽”的稱號,要是孕育十個孩子,還將被授予“英雄媽媽”的稱號。

一旦被授予稱號,不僅會頒發榮譽稱號,還有實打實的利益好處,能獲得政府的獎勵和補貼。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兒孫滿堂”等想法植根于那個年代的每個中國人心上。

老舊思想加之政府政策,一時間,中國國民就像是打了雞血,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生育孩子。

隨著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的開展,短短四年,人口竟然增長了四千多萬,有人會說,這平均到每年,不也才一千萬左右嗎?爲什麽2022年出生九百多萬嫌少,1953年的一千多萬就多了。

這自然是要考慮到人口基數啊,那個年代,無數青壯年戰死沙場,青壯年人口基數少,按照當年的增長速度,預計50年,我國人口可以達到驚人的26億。

人口多有人口紅利不假,但是我們不能只關注到優勢,而忽略龐大人口所帶來的隱藏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溫飽問題,我們都知道,袁隆平爺爺培育的世界第一株雜交水稻“南優2號”是1974年成功的,在此之前的水稻産量低,質量差,難以供一家幾十口人吃飽肚子。

印度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2023年4月,印度人口超過我國,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享受著人口紅利,但是不能否認,印度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

印度沒有我國那樣幸運,有袁隆平院士那樣的人物,所以現在的印度兒童消瘦率高達20%,有兩億五千萬人被診斷爲營養不良。

其實印度地理位置優越,陽光充足,降水量豐富,平原廣闊,適宜耕作面積大,可印度2021年糧食産量只有三億噸,與中國人口差不多的人口大國,糧食産量卻不到中國的一半,2022年的全球饑餓指數中印度被劃入“嚴重饑餓”等級。

除了糧食問題外,要是我國當年毫無節制地生育下去,就業也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各行各業都需要新鮮血液,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可崗位畢竟是有限的,而一個人一旦上崗不離職,就可以爲崗位奮鬥近40年。

2021年,印度的撫養比只有48.7%(撫養比,即非勞動人口數除以總人口數),可印度的工業化規模卻一直上不去,人口紅利的優勢也顯得不明顯。

2022年印度高校畢業後的失業率高達20%,九億法定人口中有近半數的人覺得國家沒有爲他們提供充足的優質崗位,而不願意就業。

而且人口大規模爆炸式增長,不僅就業無法保證,教育,醫療,養老等衆多要素都無法滿足。

教育上不去,空有人口數量,卻沒有人口質量,難以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創造的財富也十分有限。

教育上不去,國民的思想就得不到提升,婦女意識就得不到開發,就比如印度,占國民總數48%的婦女,僅僅只爲國家創造了18%的經濟量。

作爲人口學家,經濟學家的馬寅初,在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和人口問題後,就提出了“人口論”。

馬寅初提出,過多的人口不僅無益于經濟增長,還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中國目前最重要的不再是增長人口,而是加速實現工業化。生産力提高了,才能負擔得起如此快速增長的人口。

1957年,馬寅初就提出了“人口論”,鼓勵大家計劃生育,提高生育人口的質量而非數量,可他的這一觀點不僅與國家推行的政策不符,也與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相悖,可以說,沒多少人搭理他。

但其實,我國領導人在1953年人口普查後就意識到了現在的人口增長是不健康的,也提出過節育的想法。

1962年,我國明白單靠倡議是沒有用的,于是正式提出了“認真倡導計劃生育”的指示。

經過近十年的試點推廣,1973年正式提出了“晚、稀、少”的政策。1978年明確提出一個家庭最好只孕育一個孩子,不得超過兩個的指示。

1982年,計劃生育被確定爲基本國策並寫入憲法。

而國家這樣由點及面,由淺入深的做法確實很好地控制住了我國的人口數量。

我們不能否認,計劃生育爲我國發展帶來的好處,計劃生育使得我國的教育資源被很好地分配利用,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順利推行也離不開計劃生育控制人口。

就像硬幣有兩個面,我們確實已經享受了計劃生育帶來的好處,這一點無可否認,至于當時如果不推行計劃生育是否能帶來更多的好處,我們可以思考,卻不能鑽牛角尖,與其盯著已經過去的事,倒不如將關注點放在當下,放在未來。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