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開竅”,跟天賦無關,重點在于這幾個習慣

舒山有鹿 2024-05-10 12:23:50

爲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勝人一籌。

先不說成龍成鳳,對于普通孩子而言,如何才能跟上生活的節奏,而不被生活淘汰呢?需要孩子“開竅”。

所謂開竅,就是思維變得暢通起來,對任何事兒都有著敏銳的感知。對于不懂的問題,只要稍微被人指點一番,都能一點就通。

開竅,究竟難不難呢?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困難在于,普通人缺乏認知,不懂得磨練思維,就只能處于“未開竅”的糊塗階段。

簡單在于,只要我們具備一定的認知,懂得融會貫通,思維就會變得愈發敏銳,就能擺脫糊塗,逐漸變得開竅。

孩子是否開竅,跟天賦無關,關鍵在于這幾個習慣。

一、是否有“讀書”的習慣。

這裏談到的讀書,不僅指考試方面的讀書,還指閱讀的習慣。

學生時代,爲了考高分,就不得不讀書。大學畢業後,接觸到社會,發現自己不了解的地方,依舊有很多,還是需要保持閱讀的習慣。

有人會說,現在讀書,也不見得可以改變命運,爲什麽要花時間去閱讀呢,刷短視頻不好嗎?讀書未必可以改變命運,但能讓人活得不糊塗。

一個人,不讀曆史,就不懂興衰存亡的真相;不讀經濟,連基本的數據都看不懂;不讀社會學,連人類社會的本質都不了解;不讀心理學,也許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如今有很多騙局,都比較老套了,爲什麽還是能夠收割普通人?因爲這些人都缺乏認知。缺乏認知的根源,就在于讀書不夠,腦子空空。

父母要有讀書的習慣,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孩子才會有樣學樣去閱讀。讀書使人明智,閱讀使人擺脫愚昧。

二、是否懂得“知行合一”。

年輕的時候,王陽明對于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深信不疑,認爲這就是真理。于是乎,王陽明就對著竹子,格了七天七夜。

王陽明不僅一無所獲,還病倒了。躺床上的他,就在思考,爲什麽“格物致知”沒啥作用呢?一番經曆後,王陽明得出了一個結論,都是“心”的問題。

被貶到貴州龍場,王陽明就開啓了“龍場悟道”,還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心學”。王陽明認爲,人要從內心深處找到答案,還需要知行合一。

你讀了書,也有了思考,那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呢?就只能知行合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既有一定的理論,也能通過實踐驗證理論,那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就能融會貫通,有其他的收獲。

用當下的話來說,高材生有知識,但也需要通過知識來“變現”賺錢。

三、是否有自己的“主見”。

應試教育雖然培養出會考試的孩子,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大量會考試的孩子,都缺乏一定的主見。

應試教育的本質,就是刷題,讓學生去寫標准、正確的答案,沒啥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就導致,通過應試教育成長起來的孩子,都迷信標准答案,而沒有自己的見解。

說得好聽一點,是找到正確的答案。而說得難聽一點,是別人說什麽,自己就做什麽,就跟傀儡一樣,缺乏個人的選擇和想法。

對于年輕的孩子,身爲父母,千萬不要打擊他們的好奇心,也不要打擊他們個人的主見。要知道,財富自由的第一步,就是有自己的主見。

大家都去考公考編,就他鑽研網絡的運營之道。也許,等他財富自由了,同齡人還是沒有上岸。別人說的,未必就是對的,自己的主見,才是最有用的。

缺乏主見的孩子,會陷入到“羊群效應”的死循環當中。而有自己主見的孩子,才能自謀出路,有著光明的前途和未來。

四、是否懂得及時“變通”。

對于主見,有人會說,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著符合環境的主見呢?需要做到這兩個字,變通。

這條路走不通,如果我們還繼續走下去,就只能撞了南牆,搞得自己遍體鱗傷。唯有及時轉彎,才有可能找到新的出路。

以往,還處于農業社會,科技不發達,那是否變通,都影響不大。而在今時今日,早已不是農業社會了,而是信息化社會,科技發達,那是否變通,對于個人的影響,始終是巨大的。

在人工智能逐漸普及的今天,還以“體力勞動”賺錢,就是不懂變通。不懂變通的結果,不過是被先進的生産力取代罷了。

以前的工廠,還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工人。如今的工廠,都需要精通機器操作的技術工人。大機器生産,淘汰大量的體力勞工,本就是當下以及未來的趨勢。

現代的潮流層出不窮,順應潮流者,財富自由。不順應潮流者,容易淪爲底層。

文/舒山有鹿

19 阅读:1411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