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少女自曝“痔瘡手術”過程:手術只是第一關,後面才是真遭罪

39健康網 2024-05-08 18:33:46

痔瘡手術,一個傳說和生孩子一樣痛的手術,網上很多患者分享自己的手術經曆,把痛苦級別描述的天上有地下無的程度。

那麽問題來了,痔瘡手術真的如傳言中那麽痛嗎?

美女網友自曝痔瘡手術經曆:手術只是第一關,後面才是真正的“噩夢”。

01、“其實,我的‘菊部’其實一直不太好。”

我從成年後就一直有便秘問題,每次上廁所都是困難模式,有痔瘡這個事情其實我一點不意外。因爲每次只要我一吃辣的、油的東西,就能明顯感受到菊花有一塊肉會腫起來,有時候便便還會把它也帶出來,擦屁屁的時候頂回去就沒事了。

因爲不便血也不疼,所以當時只是去藥店買了點軟膏,後面也沒再出過問題。正當我以爲這個事情就這樣翻篇了的時候,現實給了我致命一擊。

“我便血了”,而且很嚴重,我至今忘不了當時整個池子裏都是“紅湯”的場景,當時菊花還有強烈的灼燒感,痔瘡脫出後也塞不回去,我簡單處理了一下我的“殘菊”就忍著痛去了醫院。

當時醫生直接讓我脫了褲子做指檢,場面一度很尴尬,但還沒來得及多想,醫生的巧手已經查出了問題,“混合痔,准備手術吧。”

02、“術後的日子太刻骨銘心,就像是一片片玻璃渣在紮你的肉!”

醫生跟我解釋了一下手術方案,簡單來說就是切掉外痔,結紮內痔,讓痔核無法繼續生長,只能萎縮壞死脫落。雖然聽起來血腥,但好在有麻藥,所以過程並沒有太多感受,大概半小時就完事了。

然而術後才是痛苦的開始:

雖然菊花經曆了一場浩劫,但便便不會因此遲到,所以術後排便就從困難模式升級爲地獄模式,當便便抵達傷口的時候,那個酸爽就像玻璃渣在紮你的肉,而且還是0.5倍速,慢慢的紮,僅僅冒出了個頭,我人已經痛得魂不附體。

而且疼痛刺激菊花一收緊,好不容易忍痛拉出的一小條不得不被夾斷,又要一邊疼痛一邊等待屎意,重複一樣的過程。

可能有的大聰明會說少吃點不就可以減少排便次數,過來人建議千萬別,這樣雖然不用頻繁拉屎,但屎會變得更幹更硬,等排便的時候更痛苦。

除了排便,日常不自覺的菊花一緊都會刺激傷口,最是防不勝防,有時候睡覺都會突然被痛醒。

術後16天的這段經曆太刻骨銘心,也讓我深深懂得一個道理,痔瘡雖然可以手術,但並不是一勞永逸的,真正能保護“菊部”的方法不是手術而是改變對菊花有害的生活方式!

一、俗話說“十有九痔”,痔瘡的危害比你想象中還要嚴重

俗話說:十人九痔,很多人以爲這是危人聳聽,然而現實痔瘡發病率可能比你想象得要更高發。

全球多項流行病學調查統計發現,20歲以上中青年群體有56.7%的人確診痔瘡。而50歲以上成人的痔瘡的發病率高達90%。

而且痔瘡的發生沒有性別差異,甚至孕婦的痔瘡發生率比起同齡非孕女性還要高。此外像嬰幼兒也會因爲哭鬧腹壓增高,增加痔瘡風險。

痔瘡其實廣義來說就是,肛管黏膜下肌出現退行性變化,導致動脈血失調進入靜脈內,使得肛墊內靜息壓上升出現靜脈擴張、迂曲的現象。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幹預,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很快就會出現菊花出血、疼痛、嵌頓、脫垂的症狀。

很多人不把痔瘡當回事,但是長期不治療會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影響,比如內痔出血過多,長期容易導致失血性貧血;外痔引起的血栓或炎性水腫容易引發相關組織壞死;痔瘡長期不處理還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甚至肛瘘、肛裂以及肛周膿腫等嚴重的肛腸疾病。

二、爲什麽會得“痔瘡”?遠離痔瘡有4個妙招

所以痔瘡可能潛藏在每個人的身體裏,只是看有沒有發作而已。任何療法都無法根治痔瘡,保證痔瘡永不複發,所以預防痔瘡的關鍵還是要從不良生活習慣這個源頭開始努力,以下4個注意事項可以幫我們預防:

1、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排便過程盡量不要看書或者看手機,注意力分散容易延長排便時間,一般排便時間最好控制在3-5分鍾就夠了。

2、注意肛周清潔

肛門局部褶皺多,如果不注意清理,日常排便後容易出現殘留。因此,日常要注意肛周清潔,以免炎症引發痔瘡。

3、堅持提肛運動

年齡增長過程中肛門肌肉會逐漸松弛,建議每天做30次提肛運動,幫助肛門恢複正常縮放功能,預防痔瘡的發生。

4、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常見的熬夜、抽煙喝酒、不規律的作息都是痔瘡發生的常見誘因,另外像司機、辦公室人員、保安、船員等職業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坐下的,容易因爲久坐久立導致痔瘡。

除此之外,日常飲食中經常攝入辛辣刺激、油煎炸炒等高油高糖高脂和過于精細的食物,也容易引起痔瘡,建議有上述習慣的人盡早調節。

三、專家提醒:別把癌症誤認爲痔瘡,4招幫你分辨

需要提醒的是,與痔瘡類似的“便血”問題的直腸癌經常被誤診,加上人們對“肛門檢查”的不樂見,給癌症大開方便之門。

醫師林國樂曾說在我國,75%的直腸癌位置用指檢就可以查出,而85%的直腸癌患者都是因爲錯過了這項檢查導致病竈沒有及時發現。

那日常怎麽分辯是痔瘡還是癌?專家提出4點觀察法:

1、排便習慣改變

痔瘡不會引起排便習慣變化,但直腸癌前期因爲腫瘤原因,會導致上廁所頻繁,還會出現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往往上完廁所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2、黏液血便

痔瘡引起出血,往往是滴狀或噴射狀,血便顔色鮮紅,擦拭屁屁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便紙粘血。而直腸癌引起的血便顔色暗紅,血液附著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裏,帶有粘液。

3、糞便形狀變細

痔瘡不會引起便便形狀的改變,而直腸癌往往因爲腫瘤壓迫腸道的影響,會導致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迹的表現。

4、腹部不適或疼痛

直腸癌還會引起患者腹部疼痛、腹脹等不適症狀,而且在排便期間感覺更明顯,如果常規用藥無法緩解時,需要警惕。

其實無論是痔瘡還是癌症,早期發現並及時幹預的情況下,都可以預防症狀持續惡化,減少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有上述任何症狀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必要情況下建議立即就醫進行檢查。

參考資料:

[1]《【後悔】又一例,才38歲!錯把癌症當痔瘡!有這症狀千萬別大意!》.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22-05-27.

[2]《有些人的“菊部”不疼不癢,痔瘡已經很嚴重了》.生命時報.2022-11-28.

[3]《發現痔瘡久拖不治,後果一個也承擔不起》.南昌豐益肛腸醫院.2024-01-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0 阅读:11

39健康網

簡介:中國互聯網百強網站,分享靠譜、有趣、易懂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