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的德國永遠比站著的日本高大——華沙之跪

曆史小旋風 2024-05-14 12:55:00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傷痛,這場戰爭的發動者德國和日本在戰後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一個強國的總理,當著世界各國人的面下跪,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的華沙一跪,爲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原諒,而日本卻因爲許多右翼分子拒不承認侵略曆史,甚至在教科書上改寫侵略內容,而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和尊重。所以說跪下的德國人要比站著的小日本更高大。

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維利·勃蘭特在訪問波蘭期間,冒著嚴寒來到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他伫立凝視著紀念碑,突然雙腿下跪,並發出祈禱:“上帝饒恕我們吧,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息。”

勃蘭特的這一舉動被稱爲“華沙之跪”,成爲二戰後德國與東歐各國改善關系的重要裏程碑。他的行爲代表了德國對曆史的深刻反思和對受害者的真誠道歉,也爲德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尊重。

對猶太人的屠殺

“華沙之跪”的前因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德國在二戰期間犯下了嚴重的戰爭罪行,包括大規模屠殺、強迫勞動、集中營等,給歐洲和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戰後,德國面臨著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制裁,同時也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勃蘭特作爲聯邦德國的總理,他意識到德國需要正視曆史,承擔責任,並采取積極的措施來彌補過去的錯誤。他的“華沙之跪”表達了德國對受害者的哀悼和歉意,也展示了德國願意與東歐各國建立友好關系、實現和平共處的決心。勃蘭特跪下雙腿,但站起來的卻是整個日耳曼民族。

2013年8月15日,一名德國遊客在日本靖國神社內對日本議員的參拜感言提出質疑,稱在德國這樣的行爲是違反憲法的,會被逮捕。這一言論立即遭到右翼分子的圍攻,遊客在試圖離開現場時還遭到警察的盤問和拉扯,最終仍被多名警察包圍。

據央視駐德國記者證實,德國《刑法》第130條第三款規定,“以擾亂公共安甯的方式,公開地或在集會中,對納粹分子執政期間實施的《違反國際法之罪名法典》第6條第1款所述的犯罪行爲,予以贊同、否認或粉飾的,處五年以下監禁或罰金。”第四款規定,“以擾亂公共安甯的方式,公開地或者在集會中,對納粹黨執政期間的暴行與專政、予以贊同、否認或爲其辯護的,並因此侵犯受害者尊嚴的,處以三年以下監禁或罰金。”

相比之下,日本在對待曆史問題上的態度則備受爭議。盡管日本在戰後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許多右翼分子仍然拒絕承認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爲。他們不僅否認南京大屠殺等曆史事實,還試圖在教科書上改寫侵略內容,淡化或美化日本的侵略罪行。

靖國神廁

這種行爲不僅傷害了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和人民的感情,也讓日本在國際社會中難以獲得真正的原諒。日本的行爲讓人們看到了日本對曆史的逃避和對受害者的不尊重,也讓人們對日本的未來走向産生了擔憂。

德國和日本在對待曆史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反映了兩個國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差異。德國能夠獲得原諒,是因爲它敢于正視曆史,勇于承擔責任,並采取了積極的措施來彌補過去的錯誤。而日本則因爲拒絕承認曆史,缺乏對受害者的同情和尊重,而難以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和信任。這也是如今幾乎在亞洲許多被日本侵略的國家無法原諒他們的原因。

日本戰犯下跪

曆史是一面鏡子,它反映了過去的興衰榮辱,也爲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的不同經曆告訴我們,只有勇于正視曆史,才能真正走向未來。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日本應該像德國一樣,認真反思過去的侵略行爲,爲當年的受害者進行深刻忏悔,以實際行動贏得國際社會的原諒和尊重。只有這樣,日本才能真正擺脫曆史的陰影,走向和平、繁榮的未來。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