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戰爭有多難?戰前,毛主席問張國華:我們能不能打贏?

縱觀曆史2021 2024-04-28 23:42:33

新中國成立後,由于國力弱小,新政權剛剛建立,周邊國家虎視眈眈,想趁著機會來分一杯羹,邊界局勢緊張。

1959年起,中印邊境屢有沖突,在我國武裝部隊從實際控制線退讓20公裏的前提下,印方還是不斷挑釁,把我國的忍讓認爲是柔弱可欺。

1960年,周總理飛赴新德裏,同尼赫魯舉行邊境問題高級會談,希望緩和兩國緊張的局勢。

誰知尼赫魯態度無絲毫轉變,再次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縱然我國旨在維持世界和平,減少戰爭的發生,但在領土問題上絕不能退讓。隨著印方的不斷挑釁,中印邊界戰爭一觸即發。

當時,印度軍隊加快了武裝霸占西藏的進程,截至1962年,已經在我國境內部署了100多個據點。面對印方囂張的態度,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會議,決定對印方反擊。

分析完形勢之後,大家一致贊成開啓自衛反擊戰,時任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正在北京養病,也多次被傳喚開會。

決定打自衛反擊戰的毛主席問張國華:“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

張國華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

張國華就兵力、幹部、物資和准備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敵我形勢,讓毛主席放心不少。

很快,張國華組建了一支強有力的抗戰隊伍,中央的決心定下之後, 飛臨前線指揮作戰。

張國華到達拉薩,立即召開會議。中央方面要求,此次戰役要一戰打響,不僅嚇退印軍,也震懾一下周邊,讓他們知道中國不是好欺負的。張國華深知自己的擔子重,不顧自己生病的身體,堅持在一線部署作戰計劃,隨時准備指揮戰鬥。

戰前,指揮所的氣氛是緊張的,張國華經常站在窗邊思考戰事。負責印度戰事的是中將考爾也是經曆過多次實戰,和卡爾的交手,張國華心裏還沒底,不過照過幾次面之後他慢慢摸清對方的套路和實戰方針,逐一擊破。

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裏,張國華指揮的兩次戰役和一些零星戰鬥都取得了勝利,殲敵敵人三個旅,共斃、俘敵7000余人,取得豐碩的戰果。

這次戰鬥後,中國的戰鬥力再一次表現在世界人民面前,讓想動歪心思的國家都打起了退堂鼓。

最後,毛主席高度評價中印邊境之戰:“打了一個軍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軍事仗。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邊境10年的穩定。”

確實,這一張保障了中印邊境40多年的和平。至今,中印兩國都本著友好共處的原則交往,這不得不說得益于那次戰爭的勝利。

當然,我們希望處在和平的年代,但是世界局勢複雜,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保證國家的領土不受侵犯。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