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蘊含深意的見面語,時刻告誡河南人不忘至暗曆史!

晨露說事 2024-04-30 16:27:14

河南人蘊含深意的見面語,時刻告誡河南人不忘至暗曆史!

河南人見面的問候語和河南圖騰有什麽不可分割的重要意義?河南百姓的圖騰又是什麽?

董宇輝河南行

這些天董宇輝去了趟河南,丈母娘們也去了不少,真正讓我關注的是一場關于小麥的劇場,董宇輝與導演一行參觀了小麥場地,董宇輝一開始不敢踩,導演王潮歌告知都是假麥子,地上鋪的是塑料顆粒,而這個劇場是爲了告訴大家麥子來之不易。

劇場表達了關于糧食、種植、豐收、喜悅,繁衍生息,導演說了一句話非常令人觸動,她說小麥不只是糧食,是圖騰,董宇輝:這是一場生生不息的感動。

這一場關于麥田的感動,一下子就把作爲河南人的我拉入了那些年幫家人種田的場景,河南人對于糧食有執念,對于節約糧食有更深的執念,就連河南人的見面語都蘊含著深意,後來我理解這是爲了告誡整個河南兒女,時刻勿忘當年的至暗曆史。

河南人的見面語

不出意外,整個河南地區的問候語都是相同的,包括靠近湖北的信陽,雖然說法不同,但含義一樣,天知道河南先輩經曆過什麽樣的黑暗時刻,才會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流行語的年代,自發說出了相同的問候語。

河南人的見面問候語,不是客氣的你好,而是問你吃罷飯了沒有,“吃罷了沒有”,“吃罷了吧”,“吃飯沒”,無論男女老少親疏遠近,這些話從小聽到大。

河南人的至暗曆史

河南經曆過兩次大饑荒事件,1942那部電視很好的記錄了在日本侵華時期,爆發的河南饑荒,真正的慘不忍睹,劇裏有人爲了吃的丟了尊嚴,親情。

1959年這段曆史,我最早是從奶奶嘴裏聽到的,她時常說那個年代啃樹皮的過往,老家信陽情況最爲嚴重,曆史記載僅在59年春季,正陽縣就有八萬多人去世,新蔡縣約十萬。

奶奶常自誇的是,她在院子裏種了些南瓜秧,靠著南瓜粥給6個孩子糊口三個月(不是59年饑荒年代),這佐證了糧食在早年真正是彌足珍貴。

所以掉在地上的米飯,扒拉下吹一吹接著吃,對于奶奶們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河南的一些兒女至今還保留著‘變態’的節約糧食的行爲。

網友雨煙說“奶奶是河南人,饅頭長毛了,她曬幹,泡水裏吃,她說人的一生糧食是定量的,吃完就走了,不要浪費,她很節省”。

網友輕舟說“和同事一起吃飯,她點了米線和燒餅,只吃了米線,燒餅一口沒吃,吃完就要走,忍不住提醒把燒餅打包,她說不吃扔了吧,我說給我打包吧,她鄙夷的看著我說一個燒餅值幾個錢,一看就是河南人”。

此外我還在網上看到一些人宣傳用面粉洗西藍花、排骨最幹淨,河南的網友表示一直舍不得,單純就是舍不得那一把白面粉。

寫在末尾

這就是河南,把麥子當圖騰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守望,走在河南的麥田裏,你會看到一個個小土堆,那是祖輩種田人和守田人,河南人對糧食的敬畏刻在骨子裏,這種敬畏不關乎價格。

0 阅读:87

晨露說事

簡介:了解社會動態,解析生活百態,關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