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除胸腔複雜超大腫瘤,30條哈達送進病房!跨越13年,藏族兄弟先後重獲新生

四川健康 2024-05-09 12:40:49

4月29日,歐珠夫婦在美麗的藏族民居和青稞苗地裏惬意合影,這裏是他們的家鄉西藏林芝,13天前歐珠以爲自己再也回不來了……

從已經做好“回不去”的准備,到強烈的求生渴望、夢回故鄉,再到回到靜谧美好的故鄉、真切地腳踏故土,在省腫瘤醫院的幫助下,歐珠只用了13天。

——題記

4月23日,四川省腫瘤醫院胸外科病房異常熱鬧,潔白聖潔的哈達挂在一位位醫務工作者的身上,與白大褂交相輝映。

人群中,兩位藏族同胞不停地雙手合十說著“謝謝”“感謝”,緊握著醫生護士的雙手,眼神裏滿是感激和信任,他們之間有什麽故事?

胸腔內發現驚人腫瘤

半個月前,家住西藏林芝的歐珠由于胸痛,到當地醫院做CT檢查,一檢查嚇一跳——胸腔內長了個22厘米大小的腫瘤!

原來八年前,歐珠在一次常規體檢時發現胸腔內有一顆微小的結節,然而他自己沒有在意,一直沒有向家人透露這個情況,也沒有進行定期複查。

六神無主的歐珠找到哥哥索朗——一位癌症康複患者。

13年前,索朗因乙狀結腸癌,找到省腫瘤醫院大腸外科燕錦主任醫師做了手術,術後一直沒有複發,生活質量非常高。

這次弟弟患病,索朗與多年前的“救命恩人”燕錦聯系,希望能到省腫瘤醫院給弟弟做手術。聽聞求助信息的燕錦將胸腔長腫瘤的歐珠介紹到省腫瘤醫院胸外科中心彭林主任醫師團隊。

腫瘤險惡,MDT團隊迎難而上

彭林詳細了解了歐珠的情況,發現情況比想象的複雜和凶險:歐珠如果不進行手術,巨大的瘤體將持續壓迫推擠侵犯心髒大血管、氣管、肺和食管等,並帶來嚴重的後果——只有手術一條路可走。

但是,瘤體擁有豐富的滋養血管,如果不能預先識別、處理血管,會導致大出血,繼而引發災難性的後果——做手術危險重重。

同時,如不能完整切除病竈,還會存在種植轉移的風險——治療難上加難!

圖爲術前影像學檢查

擺在彭林面前的一系列難題,需要他和團隊綜合考慮歐珠的病情和手術風險,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決策。

迎難而上,辦法總比困難多,單打獨鬥不見得能解決問題,醫院還有“重兵器”——MDT多學科聯合會診,專克這類疑難雜症。

省腫瘤醫院MDT專家團隊胸外科、影像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營養科的醫生們一起,討論可行的治療方案,一切以患者利益爲中心,制訂了包括手術預案、麻醉方式、意外情況處理和術後康複等全方位立體化的預案。

手術前也需要做各種充分准備,血庫團隊積極充分備血,彭林與患者和家屬進行了多次、充分的溝通,告知手術的風險和必要性,並取得患者與家屬的充分理解和信任,爲後續手術及康複階段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險象叢生,手術有驚無險

2024年4月15日,麻醉科團隊按照術前制定的個體化、精細化的麻醉預案,開始了麻醉。順利麻醉後,胸外科與手術室護理團隊開始了這次高難度手術。

開胸以後,術前充分准備的大部分手術預案均無法實施,情況比想象的複雜危急很多!

手術視野目之所及就是一個巨大腫瘤和持續不斷地大出血,巨大的腫瘤像橫亘在挽救生命之間的一座大山,病人有危險!

事不宜遲,彭林果斷決定快速拿出腫瘤以後再止血,血管鉗大塊鉗夾瘤蒂和側支循環的血管,鈍性遊離肺胸膜和食管等重要器官;與此同時,麻醉科團隊、手術室護理團隊以及血庫團隊等進行了緊張有序、高度協同的搶救工作,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艱難操作,出血6800ml——相當于全身血換了一遍,終于完整切除了這個巨大腫瘤,並成功保住了病人的肺、食管和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圖爲手術術中

術後嚴密保駕護航

助力康複快速出院

手術的順利結束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嚴重的術後並發症仍有可能發生。在ICU團隊的精細治療下,患者在ICU度過了危險期,術後第二天就轉回普通病房。在護理人員精心護理下,患者第二天即下床活動,術後第六天康複出院。

圖爲術後第一天影像學檢查

30條哈達送進病房

獻上雪域高原的聖潔禮贊

2024年4月23日,歐珠在哥哥索朗陪同下,送來了30條潔白的哈達,滿懷深情地感謝了跨越十三載、讓兄弟二人重獲新生的省腫瘤醫院醫護團隊們!聖潔的哈達在病房飄揚,獻上的是索朗和歐珠兩位藏族同胞及其家屬的深切感激和信任。

這樣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醫院病房時常上演,一代又一代的川腫人秉承“仁愛、敬業、團結、創新”的川腫精神,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沖刺著一個又一個醫學高峰,在救死扶傷的腫瘤防治道路上馳而不息、竭盡全力。

來源:四川省腫瘤醫院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