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女家庭,一般老幾最"命苦"?80%以上人都猜錯了,真不是亂說

禾禾媽愛學習 2024-05-16 20:56:52

我國有句古話叫“手心手背都是肉。”

經常被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拿來形容對待每個孩子一樣疼愛,不偏不倚的態度。

然而,對于80後,90後以及部分00後來說,卻不存在這個困擾,畢竟作爲家裏唯一的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全家人的心頭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所以,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爲,獨生子女才是一個家庭中命最好的孩子,畢竟

但實際上,這種看法也有些過于片面和主觀了。

01 獨生子女的"苦"或許你想象不到

我的一個發小,是家裏的獨生女,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的我,打小就特別羨慕她。

羨慕她可以獨享父母的愛,父母買點好吃好喝好玩的,都是她的,無需跟兄弟姐妹分享,簡直不要太爽!

然而,有一次跟她聊天,我才發現這麽多年來,她竟然一直在偷偷的羨慕我有一個哥哥和妹妹。

同時,她還給我講了一些作爲獨生子女的"苦處"。

首先是缺少童年玩伴及幫手

發小說,她小時候最羨慕我的就是當我們玩完,分開各回各家後,還有哥哥妹妹可以一起玩,尤其是我在外面跟誰吵了架,有了矛盾,哥哥和妹妹都會毫不猶豫的出手相助。

而她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就是寫作業看書,在外面即使跟小朋友有了矛盾,也不敢跟誰吵架,更別提動手了,時常感到孤獨寂寞,甚至無助。

其次是需要承擔父母過重的期望

在古代,一個家庭有多個子女的情況下,父母一般都會把家族的期望,寄托于那個比較有才華的孩子身上;但若這個家庭只有一個獨生子,父母的期望往往會集中在這一個孩子身上。

比如,在趙麗穎馮紹峰主演的古裝電視劇《知否》中,齊國公府的小公爺齊衡,明明有爵位在身,衣食不愁,但卻要被父母逼著去讀書考取功名。就是因爲他是齊家獨子,承擔著振興整個家族的巨大壓力。

相比齊衡,盛家次子盛長楓、三子盛長棟,完全就沒有這個壓力!

最後一個人扛起照顧年邁父母的全部壓力

曾在豆瓣上看到過一個“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小組,小組中無數人發帖,宣泄情緒、釋放壓力,當然也有不少人發帖求助,希望能在評論區找到解決獨生子養老難的方法。

由此可見,獨生子女所面臨的養老壓力,已經成爲了一個困擾他們生活和身心的巨大難題。

02 “老二”命運往往不如老大和老小

知乎平台上看到一個求助:

“衆多兄弟姐妹中,到底是老大最苦還是老二最苦?”

剛看完這個題目,我腦海裏就立刻閃現出了,兒時一位鄰居半開玩笑似的給我講的一句話——“大的稀罕,小的嬌,要苦苦了半了腰。”

當時年紀小,不懂這句話的含義,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積累,我逐漸發現我在我原生家庭的命運越來越貼近這句民間俗語。

哥哥是家中老大,還是男孩,再加上父母稍微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從小到大,爸爸媽媽都是有求必應,盡量滿足他。

妹妹是家中老幺,從小到大爸媽不僅讓我幫忙看著她,還要凡事都讓著她,她不知道因爲啥原因不開心了,還要拿我試問。

如今,我們三個人都結婚成家了,家裏有什麽難解決的事,爸媽想到的不是哥哥,不是妹妹,卻是我這個中間的老二。

我但凡有點不高興,他們就會說:“你得知道體諒哥哥和妹妹,你哥哥賺錢不多,我們找你哥哥幫忙,你嫂子會不高興。你小妹她又啥都不懂,沒有啥主意,不找你找誰?”

通過知乎問題下面的回答,我發現在多子女家庭中跟我一樣,有類似經曆的老二、老三並不在少數。

所以,在大多父母思想傳統、老舊的家庭中,老二的命運往往比老大老三更苦,他們往往因爲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甚至有些人還一度特別叛逆。

作爲新時代的父母,我希望大家能意識到這一點,給予不是老大、老小的孩子平等的愛和關注,避免他們對父母寒了心,甚至釀成更大的家庭隔閡和矛盾。

03 孩子苦不苦,還要看父母

相信很多網友都看過《父母愛情》,劇中主角安傑與江德福共育有5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若問五個孩子的命運誰最苦?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三兒子民慶(衛民),因爲他的兩個哥哥國慶(衛國)、軍慶(衛東)以及一個姐姐亞菲,都在父母的安排下進了部隊,有了一番作爲。

而他的妹妹也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嫁給了一個前途無限的老公。唯獨老三被安排到農村去下鄉,娶了個普通媳婦,成了一個普通工人,結果還下了崗。

最後一家三口不得已回到了父母身邊,靠父母養活找工作。民慶也因此抱怨過父母,說父母沒有公平公正的對待自己。

【寫在最後】

受孩子出生順序、性別、行爲性格差異,以及資源和時間等因素影響,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很難做到完全不偏心。

偏心現象雖然存在,但一般都不太明顯,尤其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尤其在意這一點,生怕自己哪裏做的不對,虧待了哪個孩子。

所以,他們會盡量給予每個孩子公平合理的時間和資源,相同的關注和支持,鼓勵孩子之間互相合作和支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證讓每一個孩子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就像安傑一樣,雖然沒有虧欠三兒子,但看到他是五個孩子中過得最不如意的那個,也難免心生憐惜,忍不住向其他孩子籌集錢款,爲三兒子開了個茶樓,幫夫妻倆走上了生活的正軌。

所以,對于多子女家庭而言,要求父母做到絕對的“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

但只要父母能意識到這個“不平衡”問題的存在,並盡量去想辦法去平衡它,那孩子們就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整個家庭便能更加團結和睦幸福。

0 阅读:82

禾禾媽愛學習

簡介:家有一枚小學生,關注小學教育和兒童心理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