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塘鎮大捷是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場最大勝利,勝在哪裏卻無人能說清

讀萬卷書破萬裏浪 2024-04-03 08:41:42

所謂的“大捷”

1948年11月17日,正在徐州東部戰場激戰的國民黨軍第2兵團司令邱清泉向徐州“剿總”和南京國防部報捷,聲稱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企圖偷襲徐州,在徐州東南30裏的潘塘鎮一帶被自己擊退,現已潰不成軍,第2兵團乘勝追擊,“殲敵大半”。最後剛剛被調入邱清泉兵團麾下。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聞訊大喜,立即下令全城張燈結彩,鳴放鞭炮慶祝;南京方面更是組織了所謂“慰勞團”,帶著大批勳章、錦旗和慰問品前來,表彰第2兵團所謂“戰績”。

“徐東大捷”純屬杜撰

前來慰勞才得知前線大敗

“慰勞團”共計30余人,有所謂的“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新聞記者、工商界名人,甚至還有美軍新聞處的軍官,浩浩蕩蕩一大群。11月25日,這幫人剛下飛機,就感到氣氛不對,尤其是軍隊內部絲毫沒有“大捷”後的氣氛;很快,又聽說徐州即將放棄,部隊即將南撤的消息。

“慰勞團”趕緊卷鋪蓋跑到飛機場,經過空軍一番刁難後才僥幸逃回南京;30日,徐州“剿總”各部放棄徐州南撤。這所謂的“潘塘鎮大捷”,一度被國民黨當局吹噓爲淮海戰場上的最大勝利,那爲何國民黨軍剛剛有次大捷,僅5天就一敗塗地,以至于連戰略要地徐州也主動放棄,全線潰退呢?

被救援的黃百韬已覆滅

潘塘鎮大捷實際上是一場遭遇戰

實際上,潘塘鎮這場戰鬥壓根稱不上什麽大捷,這場戰鬥其實來自于一場巧合。11月10日,正從隴海鐵路東端西撤徐州的黃百韬第7兵團在碾莊圩一帶被圍,徐州“剿總”出動邱清泉、李彌兵團前往救援,卻遭到我軍頑強阻擊,連續3天幾乎毫無進展。負責前線指揮的徐州“剿總”副司令長官杜聿明心急如焚,遂決定采取迂回穿插的戰法,抽調1個軍,企圖從潘塘鎮一帶繞到我軍後方,實施前後夾擊,以打破僵局。

不料,無巧不成書,我軍爲了緩解阻擊部隊的壓力,也決定派部隊向潘塘鎮一帶實施穿插,准備占領徐州飛機場,以截斷其與南京方面的空中交通聯系。徐州“剿總”這邊出動了第2兵團74軍,我軍則派出了華東野戰軍2縱,該縱隊是抗戰勝利時由新四軍2師、4師的5個旅合編而成,先後參加過兩淮保衛戰,漣水保衛戰和宿北戰役,屢立戰功,經驗豐富。

第74軍系覆滅後重建

我軍系取得戰果後主動撤退

兩軍恰好都選在15日深夜行動,結果很快在潘塘鎮東南的張集附近相遇,第74軍雖然曾是國民黨軍頭號王牌精銳,但孟良崮戰役時曾遭到全殲,數月前剛剛組建,軍中絕大部分是新兵,裝備也大都是日械,甚至老舊的國械,戰鬥力大不如從前。在華野2縱面前很快敗下陣來,我軍趁機派第12、第13縱隊增援,第74軍傷亡慘重,被迫撤入潘塘鎮占領陣地,負隅頑抗。

邱清泉得到消息後,擔心第74軍崩潰導致全線崩盤,遂從鼓山、狼山陣地抽調第70軍等部緊急增援;駐柳集的第1綏靖區第107軍等部也趕來配合,與我軍進攻部隊展開了逐村逐屋的爭奪戰,雙方一直激戰到17日拂曉。考慮到潘塘鎮距離徐州較近,而徐州城內還駐紮著孫元良第16兵團等部十余萬大軍,隨時可能大舉增援,我軍遂有計劃地向後撤退。

邱清泉劇照

國民黨軍眼看有機可乘,遂以裝甲車掩護,跟在我軍後面開始所謂“追擊”,但也僅前進十余裏就緊急停止。至此,潘塘鎮戰鬥結束。此戰,並未將我軍攻擊部隊“殲滅過半”,反倒是敵主力第74軍傷亡慘重,但在邱清泉之流看來,第74軍畢竟未被消滅,潘塘鎮陣地也未失守,徐州也能夠暫時安定,這就是不小的勝利,爲了標榜“戰功”,他就捏造戰果,四處報捷,最終吹噓出了所謂的“潘塘鎮大捷”。

19 阅读:7438
评论列表
  • 2024-04-04 08:54

    勝利轉進到灣灣[得瑟]

  • 2024-04-23 23:04

    華野是要從側翼迂回,直接兜底邱清泉李彌,而邱清泉則是要從側翼夾擊華野徐東阻擊陣地。雙方在潘塘鎮意外遭遇,致使華野兜底包圍邱李的戰略意圖沒能實現。從戰略講,也算是邱清泉大捷。[笑著哭]

    xxxxxxxxx 回覆:
    問題是邱的計劃也沒實現
  • 2024-06-08 05:33

    南麻臨朐?

  • 2024-04-15 14:53

    當時華東野戰軍在圍困黃百韬,劉峙的徐州方面和華野方面同時想到從潘塘夜出奇兵,劉峙想奇兵解黃百韬之圍,華野想奇兵破徐州東面之攻我包圍圈之敵,兩家竟同時對向夜出奇兵。

  • 2024-04-13 16:57

    活著就是勝利,只有活著才能說自己勝利了

  • -_- 1
    2024-06-12 12:36

    還有不到一年就該全部退休了,他也不該過多地過問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