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城管,以一城複一國——田單複國

山海文社 2023-02-27 10:14:34

樂亦毅時5年也未能亡了整個齊國,反而被齊將田單施策將自己給換了下來,導致伐齊大業功虧一篑。那麽接下來咱們就來講講田單,講講他名流千古的火牛陣。

田單這個人是齊闵王的遠房親戚,剛開始是在國都臨淄做市場管理員,負責監察市場,日子不溫不火,就這樣一直到後來樂毅攻占臨淄。整個臨淄的齊人或四散而逃,或死在與燕軍的戰鬥中。城中只剩下些老弱婦孺,田單帶領自己的族人們一路逃跑到即墨,也是最後僅剩的兩座城之一。另一座城就是莒城,齊闵王就是被淖齒殺死在了莒城。

燕軍在齊闵王死後全力攻打莒城,卻打了很久都沒有打下來,然後轉變策略,派主力前去攻打即墨。在與燕軍交戰中,即墨的守城將軍戰死,齊人推舉田單作爲新的守城將軍,帶領他們抵抗燕軍。而這一打就是將近5年的時間,直到燕國的燕惠王繼位,樂毅是燕昭王一手提拔,也是燕昭王最信任的人之一。

在《史記.樂毅列傳》是這麽記載的:先王以爲慊於志,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小國諸侯,意思就是說當時的燕昭王覺得樂毅功勞很大,甚至想要把占領的齊地交給樂毅來看守,做一個僅次于諸國軍的諸侯。

燕惠王卻不這麽想。據傳燕惠王上位之前就和樂毅有些不對付,對樂毅很不喜歡。田單在燕惠王繼位之後,便找人散布流言,說樂毅之所以遲遲不攻打下來即墨和莒城,是因爲樂毅和燕惠王有些間隙,樂毅不願意帶兵回國將要自立做齊王,這話給傳到燕惠王耳朵裏,燕惠王哪裏受得了,領著我燕國的士兵去攻打齊國,還想要擁兵自立爲王,燕惠王馬上令騎劫前去接手樂毅所率領的部隊,讓樂毅回國複命。騎劫奉命來跟樂毅交接工作,交接完之後樂毅琢磨著如果回國,燕惠王可能會對自己下手,便直接出逃去了趙國。

就這樣,田單的反間成功了,成功將樂毅調離了主帥的位置。若兩人戰場相遇未必誰能勝誰,戰國的戰場之爭絕非單純的軍力及軍事才華的對拼,戰場背後的是國力之爭,廟堂之爭。

《孫子兵法》: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這句話我們現在的理解是戰場之上永遠要做更多的部署,雙方正面對壘只是一種常規作戰方法,一定要有奇兵或者可以理解爲奇謀來作爲決勝的必要條件。

縱觀古代史,每個赫赫有名的領軍者無一不是如此,田單施策,讓樂亦無法繼續領軍對抗,這就是田單的高明之處。田單在燕軍主帥換成了騎劫之後,先是通過散播流言,讓燕軍虐待齊人,挖掘齊人祖墳等一系列措施,讓齊人衆志成城,堅定了齊人複仇的決心。然後田單又讓齊人詐降,讓城裏的富豪拿著自己的財寶去賄賂燕軍。燕軍以爲即墨即將投降,心裏十分開心,最放松了對即墨的警惕。田單看時機一到,便在城中搜尋征用了大概1000頭牛,給他們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牛角上又綁上刀刃,尾巴上綁上沾了油的蘆葦草。

這一天夜裏,燕軍照例巡防換班,卻突然間即墨城方向出現大片火光急速奔來離近一看。牛身著火又身著神衣,以爲是天降神牛,軍中大亂。燕軍被沖散之後,又被緊隨而來的齊軍乘勝追殺,即墨傾城而出,大破燕軍,這就是有名的火牛陣。

此戰之後,田單便開始了複國之路,收複失地70城,盡逐燕軍于境內,襄王即位後拜爲安平君。我們現在分析來看,火牛陣的成功原因在于三點。

一是田丹在前期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讓燕軍激怒齊人,使齊人萬衆一心,個個都想奮勇殺敵。古代行軍打仗兩個特別重要的點,一是士氣,二就是陣型。想要取勝,氣不能弱,陣不能亂。

二是田單施策詐降,燕軍以爲即墨即將投降,便放松了警惕。其實這也可以理解燕軍士兵離家在外,遠赴別國作戰長達5年,思鄉心切,等到即墨投降了之後,就剩一地莒城,歸家之日就在眼前,心態發生這樣的轉變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在于其奇,奇就奇在火牛陣,在這之前並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出其不備。古人信仰崇拜神靈,1000頭身著神衣的火牛沖著過來,燕軍都以爲天神下凡,驚慌失措,難有作戰之力。

後來南宋時期有一個叫做紹青的水賊,在起世的時候也曾效仿火牛陣,可惜被南宋將軍王德探知到情報。在火牛沖殺出來的時候,命士兵對著火牛放箭,火牛受驚反而掉頭沖進了邵青的部隊,叛亂就這樣被王德鎮壓了,戰場上的成功都不是可以複制的,每一場勝利的背後都是經過了主帥及謀士多次細心的謀劃的。

0 阅读:4

山海文社

簡介:這個人很懶,什麽都沒留下。